王家澄
- 作品数:26 被引量:404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硫酸盐渍土膨胀规律的综合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被引量:33
- 1996年
- 对含氯化钠硫酸盐渍土的膨胀规律作了综合影响因素的研究,首次提出了5因素盐胀率的计算公式,并得出了盐胀率的单因素和交互作用影响的规律;
- 高江平吴家惠邓友生王家澄
- 关键词:硫酸盐渍土
- 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冻土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1996年
-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正冻、正融和已冻土微结构的形成及发育过程,揭示冻结过程中土颗粒位移、团聚和分异,未冻水膜形态和冷生组构的形成机理,及不同受力状态下冻土颗粒位错、破碎。
- 王家澄张学珍王玉杰
- 关键词:扫描电镜冻土微结构电子显微镜
- 土类对正冻土成冰及冷生组构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3
- 1995年
- 通过室内相同温度条件下5种土类的冻结试验,研究了不同土类冷生组构的形成。试验表明,分凝冰层及冷生组构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土的水、热性质以及分散度等因素。日本火山灰中冻结缘具有较高的导湿系数,且冻结锋面前移速度缓慢,形成7.2cm的厚冰层;临夏高岭土、内蒙古粘土和兰州黄土中冻结缘导湿系数逐渐减小,且冻结锋面前移速度逐渐加大,形成从厚层状到微层状冷生构造的演变,分凝冰层厚度逐渐减薄,从3-10mm到小于1-3mm;兰州砂土因原位冻结而形成整体状构造。
- 王家澄徐学祖张立新邓友生
- 关键词:土壤冻土
- 末次间冰期兰州黄土记录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探讨被引量:46
- 1997年
- 本文研究了末次间冰期高分辨率兰州黄土(S1)21个样品中的粘土矿物,并与现代尘暴沉积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1三个古土壤层及其间所夹两个黄土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伊/蒙间层矿物。粘土矿物的形成以碎屑成因为主,其总量在剖面上的变化具有指示气候变化的意义。古土壤层中伊利石结晶度较黄土层中低,反映在气候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粘土矿物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粘土矿物总量及各种矿物相对含量的变化和对伊利石结晶度的研究均表明。
- 师育新戴雪荣李节通王家澄
- 关键词:晚更新世粘土矿物伊利石结晶度环境意义
- 饱冰粘土界面状态初探被引量:2
- 1993年
- 观察表明,某一负温下,粘土颗粒外围未冻水膜的形态和厚度随土类和含盐量而变。在-15℃的温度条件下,无盐蒙脱土颗粒外围有一层厚度均匀的未冻水膜,而无盐高岭土颗粒外围几乎看不见未冻水膜。土中含有0.1molNaCl溶液后,无论蒙脱土还是高岭土颗粒外围均有一层厚度不等的未冻水膜;内蒙粘土在温度分别为-5和-11℃及盐溶液浓度分别为0.5和1.0mol可见未冻水膜。饱冰粘土颗粒外围未冻水膜并非总是沿颗粒外围均匀分布,在盐溶液作用下可分为三种形态:平整形、弯曲形和弥散形,这与粘土颗粒在盐溶液作用下产生絮凝有关。
- 徐学祖王家澄E.M.丘维林IU.P.列别钦科
- 关键词:粘土冻土
- 多晶冰中的未冻水含量被引量:4
- 1993年
- 把人工制作的大晶冰砸碎并筛分成>10,>7—3,>3—1和<1mm等4个粒级多晶冰,并将后三个粒级的多晶冰分成两组装入试管:一组加入0℃蒸馏水后快速冻结;第二组则不加蒸馏水,孔隙间由空气充填。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了多晶冰中未冻水含量随温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第二组多晶冰中未冻水含量随负温变化曲线的形态与土中未冻水含量变化曲线不同,随晶粒减小,曲线从线形向幂指数形过渡且温度相同时未冻水含量随晶粒减小变化不大,只是晶粒<1mm的稍大一点。粒级和温度相同条件下,第一组的未冻水含量明显比第二组大。因此,加大冻结速度可增加多晶冰中未冻水含量,增大多晶冰孔隙间的气相充填度可减少其中的未冻水含量。
- 徐学祖张立新邓友生王家澄IU.P.列别钦科E.M.丘维林
- 关键词:多晶冰
- 压力对冻土孔隙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
- 1993年
- 压力对冻土孔隙特征及冷生组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多向均匀加压(气压)和单向加压有侧限的方式对孔隙变化的影响截然不同。负温相同时,冻土中总孔隙体积和大孔径的数量在大气压环境下最小最少,在小于大气压的环境下(真空)最大最多,在高于大气的环境下随气压增高而增大增多,冻土构造从网状向多枝状过渡,试样边缘部位孔隙变化比中心部位大,压力梯度是制约孔隙变化的致导因素。气压相同时,冻土中总孔隙特征随负温降低而增大,冻土构造中的网格从大变小,从粗变细,这时冻胀是制约孔隙变化的致导因素。单向加压正冻土中由于水分迁移、冰分凝和冻胀,总孔隙体积随土柱剖面变化,但与冻前相比均减小且从层状构造向网状过渡。
- 王家澄徐学祖邓友生张立新IU.P.列别钦科E.M.丘维林
- 关键词:孔隙冻土
- 饱水砂土反复冻融时成冰条件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2
- 1992年
- 试验结果表明,土柱端面温度周期变化,导致土柱中冻融界面上下移动,这是成冰的必要条件。由于真空渗透机制,水分被抽吸到冻融界面附近并在那里成冰。有外界水源补给是成冰的充分条件。它导致反复冻融循环时冰层厚度不断增加。冰层的位置和厚度取决于冻融界面的位置和冻融循环的次数。如果每次冻融循环后,冻融界面的位置保持不变,则形成较厚的冰层。在每次冻融循环中,如果融化深度大于冻结深度,则只能形成一层薄冰层。反之,如果融化深度小于冻结深度,则经多次冻融循环后,可以形成多层薄冰层。
- 王家澄程国栋张宏鼎刘继民
- 关键词:砂土饱水冻融
- 敦煌莫高窟古代生土建筑物风蚀机理与防护对策的研究被引量:13
- 1994年
- 利用低温冻融实验和风洞模拟实验研究古代生土建筑的风蚀机理,结果表明:挟沙风风蚀速率明显大于净风的风蚀速率,其风蚀率是净风的130倍,冻融是风蚀速率增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偏西风的降水和风蚀是造成莫高窟古代生土建筑风蚀毁坏的方要原因。实验表明,采取5%LS和10%PS防护材料是防止风蚀的一条重要途径。
- 屈建军张伟民王远萍贺大良戴枫年文子祥王家澄
- 关键词:风蚀保护材料
- 寒冻条件下热力作用对岩石破坏的模拟实验及其分析被引量:13
- 2000年
- 选取青藏高原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岩石经过预加工处理后 ,使之处于低温条件下具有较强热辐射变化的环境中 ,以调查寒冷条件中的岩石在强烈热辐射作用下的表现。实验表明 ,寒冷条件下较强的热源辐射可以产生快速的环境温度变化 ,并导致相应的岩石内部温度变化 ,这种变化幅度可以使矿物产生强烈的胀缩并导致岩石内部结构的破坏。岩石的组构决定着其风化的进程 ,这表现在不同类型的岩石在水饱和与盐饱和的条件下 ,实验后的超声波传输速率与重量变化有一定差异。
- 朱立平王家澄彭万巍陶兆祥
- 关键词:热辐射岩石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