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大章

作品数:344 被引量:1,304H指数:19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4篇期刊文章
  • 7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326篇医药卫生
  • 7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0篇下颌
  • 75篇细胞
  • 62篇颌关节
  • 54篇成骨
  • 47篇牵张
  • 43篇牵张成骨
  • 42篇下颌关节
  • 41篇颞下
  • 41篇颞下颌
  • 41篇颞下颌关节
  • 40篇血管
  • 38篇肿瘤
  • 37篇外科
  • 34篇颌骨
  • 30篇关节
  • 25篇动物
  • 25篇下颌骨
  • 25篇耐药
  • 25篇畸形
  • 21篇鳞癌

机构

  • 170篇华西医科大学
  • 137篇四川大学
  • 29篇四川大学华西...
  • 16篇第四军医大学
  • 16篇广西医科大学
  • 10篇太和医院
  • 9篇广东省口腔医...
  • 9篇四川省人民医...
  • 7篇中日友好医院
  • 6篇贵阳医学院附...
  • 6篇中山大学
  • 5篇烟台毓璜顶医...
  • 5篇嘉兴市第一医...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成都军区总医...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青岛大学

作者

  • 343篇王大章
  • 89篇胡静
  • 50篇郑光勇
  • 49篇李继华
  • 28篇祝颂松
  • 20篇杨西川
  • 19篇毛祖彝
  • 18篇房思炼
  • 18篇李声伟
  • 17篇胡波
  • 17篇陈刚
  • 16篇高占巍
  • 16篇冯戈
  • 14篇于端
  • 14篇冷卫东
  • 14篇廖运茂
  • 13篇罗颂椒
  • 13篇廖楚航
  • 13篇应彬彬
  • 13篇彭贵平

传媒

  • 97篇华西口腔医学...
  • 25篇实用口腔医学...
  • 18篇临床口腔医学...
  • 14篇口腔颌面外科...
  • 1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0篇中国口腔颌面...
  • 9篇口腔医学纵横
  • 7篇口腔医学研究
  • 6篇第一届全国口...
  • 5篇现代口腔医学...
  • 5篇生物医学工程...
  • 5篇广东牙病防治
  • 5篇全球华人口腔...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国外医学(口...
  • 4篇贵阳医学院学...
  • 3篇上海口腔医学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3
  • 12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8
  • 20篇2007
  • 11篇2006
  • 25篇2005
  • 21篇2004
  • 22篇2003
  • 32篇2002
  • 21篇2001
  • 19篇2000
  • 14篇1999
  • 35篇1998
  • 14篇1997
  • 11篇1996
  • 13篇1995
  • 7篇1994
  • 9篇1993
3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1
1995年
为了研究胶原酶这一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骨关节病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采用胶原酶关节胶内一次性注射方法,建立了羊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TMJOA)实验动物模型。该动物模型的建立为TMJOA病理实质、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具有可比性的,便利的实验条件。
胡波王大章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动物模型颞下颌关节疾病
牙周新附着难于形成的细胞学机制
1992年
牙周病的治疗以根面平整和翻瓣术为主要子段,组织愈合多数为长上皮附着,而非结缔组织新附着,多年来,牙周病学者们一直将研究重点放在对病变牙根的处理方面,认为病变的牙根表面变化是阻碍牙周结缔组织附着的主要原因,采取了许多措施以改变牙根表面的特性,促进新附着形成,
张蕴惠王大章
关键词:牙周病牙根细胞学机制结缔组织根面平整上皮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Cyc lins)A、D、E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4(CDK4)在下颌牵张成骨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对15只兔行双侧下颌骨骨切开术,在间歇期末,牵张结束当天及牵张结束后第7天、14天和28天分别处死3只兔子。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不同时期Cyc lins A、D、E的染色分布特征和表达水平,并用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不同时间点CDK4的血清浓度变化。结果:下颌骨延长后牵张间隙内有高水平的Cyc lins A、D、E表达,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增殖活跃的间充质细胞和成骨细胞;CDK4血清浓度自牵张开始即迅速上升,牵张结束后第7天达到最高点,14天时已逐渐降至较低的水平。结论:在牵张成骨过程中,Cyc lins A、D、E和CDK4的高表达对成骨细胞系的增殖起着重要作用。
祝颂松胡静李继华应彬彬王大章
关键词:牵张成骨细胞周期素下颌骨
骨形成蛋白一多孔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1992年
将牛骨形成蛋白(bBMP)与多孔羟基磷灰石(HA)结合制成 bBMP-HA 复合人工骨,植入狗股骨缺损区,植入后2,4,8,16,24周,采用组织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及^(43) Ca 同位素示踪综合考查其骨修复过程,并以单纯 HA 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各实验程期 bBMP-HA 材料内新骨形成量均明显多于单纯 HA 对照组,bBMP-HA 植入后早期诱导骨形成较活跃,实验证明 bBMP-HA 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并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田卫东王大章闵维宪
关键词:骨形成蛋白人工骨骨缺损修复
颏前徙成形术后软组织变化的研究被引量:3
1994年
作者对25例接受经口内途径颏前徙成形术患者的手术前后X线头影测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颏部软组织(Pg’)和颏唇沟(Si)分别以颏部骨组织(Pg)的85%和41%向前移动,同时还分析求得了施行该术式后软硬组织变化的相关关系和回归方程,为其术前效果预测提供了参考标准。
胡静王大章李声伟
关键词:正颌外科颏成形术软组织
牵张过程中下颌骨各区段血流量时相变化的定量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99mTc核素闪烁扫描术定量检测下颌骨牵张过程中各区段血流量的时相变化。方法:用自制口外牵张器延长12只成年雄性山羊的双侧下颌骨,于术后第5、10、15、25、35、45天用99mTc核素闪烁扫描术定量检测下颌骨各区段血流量。结果:在牵张过程中颌骨各区段血流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牵张期牵张段和牵张区远心段血流量大幅度增加,而牵张区近心段血流量仅略有上升;在固定期牵张段和牵张区远心段血流量逐渐降低,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牵张区近心段血流量无明显减少。结论:牵张期使血流量增加效应的幅度增强、持续时间延长;血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牵张区大量毛细血管新生。
高莺应彬彬胡静李继华祝颂松王大章
关键词:牵张成骨闪烁扫描法血流量
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在颏成形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1996年
植入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行颏成形术共21例,取得良好效果,术后颏前点前徒,颏唇沟清晰,外形协调匀称,无并发症。文中对该术式的适应证、植入床和切口的设计及手术步骤作了介绍;就致密多晶羟基磷灰石微粒人工骨与其它植入材料的比较、该式手术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彭泽勋王大章李声伟陈扬熙
关键词:人工骨颏成形术
磷-32玻璃微球区域灌注抗癌效应的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Ⅰ.磷-32玻璃微球内照射后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被引量:3
1991年
用磷—32玻璃微球(P—32 GMS)对28只实验小鼠 U14瘤动物肿瘤模型,行内照射后动态观察U14瘤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放射性微球(RMS)局部内照射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为RMS内照射治疗恶性肿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P—32 GMS 内照射对 U14恶性肿瘤细胞具有确切的杀伤作用,肿瘤细胞表现为一种“生殖死亡过程”。本实验是P—32 GMS 经局部血管灌注的生物学效应和抗癌作用研究的一部份。
王大章郑光勇温玉明孙文豪李茂良
关键词:^32磷内照射
大鼠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建立骨髓MSCs体外分离培养体系 ,并进行多向分化诱导 ,以证实其多向分化潜能 ,为MSCs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MSCs ,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用诱导剂对MSCs向成骨细胞、神经元样细胞和成肌细胞进行诱导分化 ,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骨髓MSCs,细胞增殖活性强。经骨向诱导后 ,ALP和矿化结节染色阳性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提示神经向诱导神经元特异性标志蛋白NSE和NF2 0 0 ,成肌细胞标志蛋白Deamin和Con nexin - 4 3阳性表达。结论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建立了大鼠骨髓MSCs体外分离和培养体系 ;并能够向成骨细胞。
韩立赤胡静戚孟春邹淑娟王大章
关键词:多向分化密度梯度离心法细胞形态学
^(32)磷玻璃微球间质治疗联合加热抗肿瘤作用的电镜观察
1998年
目的:探讨肿瘤治疗中32磷玻璃微球间质治疗联合加热治疗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S180瘤株接种ICR小鼠造成实体瘤动物模型,给予32磷玻璃微球(32P-GMS)间质治疗,并联合加热治疗,透射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32P-GMS间质治疗组核膜等质膜损伤显著;加热治疗组溶酶体明显增多;联合治疗组两种变化兼有。结论:实验结果支持核膜是射线作用的靶的理论。
汪永跃郑光勇王大章毛祖彝
关键词:肿瘤电离辐射
共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