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良
- 作品数:106 被引量:183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论五四浪漫文学的生成机制与形态类型被引量:1
- 2008年
- “浪漫主义”就其原初意义上讲,是属于西方的,是西方文明的产物。梁实秋在20年代介绍西方文学思潮时就指出过:“‘浪漫的’系指西洋文学的‘浪漫主义’而言。”这一源于西方的浪漫文学中国总显得发育并不充分,现代中国浪文学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它在五四文学时曾蔚为壮观,大放异彩,后来几经反复、波折,逐渐趋于中落。由是,研究五四浪漫文学的生成机制与发展特点,探讨其生长与变异的独特原由所在,对于审视现代中国浪漫文学的整体走势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 王嘉良
- 关键词:浪漫文学西方文明浪漫主义原初意义文学思潮
- 拓展空间与深层掘进
- 2002年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经历了上世纪 80年代的壮丽与辉煌后 ,此后显出相对沉稳的发展态势。在新世纪里 ,这一学科的前景和格局将会怎样 ,如何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 ,推动研究的深入 ,这为学界同仁所关切。去年九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同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浙江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术生长点研讨会”,来自全国二十多所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五十多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展开了充分热烈的讨论 ,贡献了许多宝贵意见。本刊征得专家同意 ,将部分发言 (包括书面发言 )整理成文发表 ,以飨读者。
- 王嘉良
- 关键词:文学现象现代主义浪漫主义
- “浙江潮”:“面海中国”的地域文化冲击波——“‘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导论
- 2005年
- 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史上,阵容整齐的新文学"浙军"占据中国新文学的各路要津,或成为新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或成为一种文体、一个流派的开拓者或代表人物。如此盛况,其他地域无出其右。全文宏观而概括地阐述了"浙江潮"文学奇观之于中国新文学的意义以及应怎样科学而理性地研究"浙江潮"文学奇观这一问题。
- 王嘉良
- 关键词:文学地域文化冲击波奇观流派
- 张爱玲小说:贵族艺术的平民化表现被引量:2
- 1990年
- 尽管大陆学者对张爱玲小说的评说至今还是见仁见智,但在我看来,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诱人的题目。勾起我浓厚探索兴趣的,是这位“才女”作家的艺术独特性。
- 王嘉良
-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小说形态平民化曹七巧《金锁记》传统小说
- 试论“白马湖文学”的独特存在意义与价值被引量:6
- 2008年
- 上世纪20年代初、中期,在浙东上虞白马湖畔曾汇聚一批新文学作家,创作了数量颇为可观的"白马湖文学",形成了被称之为"白马湖风格"的散文。本文考察这个作家群体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无可取代的独特地位及文学创作现象等,论证其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存在意义与价值。
- 傅红英王嘉良
- 关键词:开明派作家群体
- 经验积累与艺术提升被引量:1
- 2011年
- 文学创作之与作家自身"经验"的关系,是一个创作论中无法绕开的话题。任何一个成功作家的背后,都可以发现经验对于创作的驱动和推进作用,正是由于作家有着得之于生活实践的独到经验的强力支撑,方才能够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由是,作家经验的积累与创作艺术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 王嘉良
- 关键词:艺术作品文学创作别具一格创作艺术作家
- 引领新潮:浙江作家群领衔新文学流派的意义
- 2005年
- 浙江新文学作家群在相当程度上引领了中国现代文学新潮流,他们在新文学建设上往往有开拓者之功。其中的重大贡献之一,是开新文学风气之先,并以作家群体的庞大及其多种成分构成使其有可能在多种文学流派形成中参与其间并取得领衔地位。
- 王嘉良
- 关键词:新文学作家群文学创作现代文学研究
- 地域人文传统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论“浙江潮”对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的引领意义被引量:7
- 2010年
- "浙江潮"引领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取决于浙江作家对世界文学新潮的敏锐感知与把握,也根因于积淀深厚的地域人文传统对现实主义的精神呼应。其引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新文学各个时期都有显著表征,集中体现在对各种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形态的引领作用。
- 王嘉良
- 关键词:现实主义
- 茅盾小说:政治叙事的两重视角与效应被引量:1
- 2011年
- 茅盾小说所显露的政治化倾向,应给以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评价。茅盾小说的政治叙事大抵有两重视角,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效应:一是"民族政治"阐释与现代民族国家想象的勾连,联系着国家前途、命运的探索;二是"阶级政治"阐释关于革命与阶级的言说,注重阶级关系复杂性的表现,从而形成小说特有的政治叙事张力。
- 王嘉良徐美燕
- 关键词:政治叙事民族政治阶级政治艺术效应
- 回眸历史:对茅盾创作模式的理性审视被引量:4
- 2007年
- 作为一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声望卓著的作家,茅盾的文学创作及其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曾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产生过深刻影响,而数十年来对其评价产生严重倾斜,不利于文学历史经验的总结。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评论中,争议最大的是对茅盾创作"模式"的评价,其中虽褒贬不一,但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茅盾成就的估价,也影响了对现实主义文学的科学评价。返观现实,回眸历史,对茅盾创作"模式"作理性审视就非常必要。历史地看,茅盾作为中国现代作家中接受"欧洲正宗现实主义"的典型代表,从理论自觉性和创作实践自觉性两个层面把握现实主义,对中国现实主义创作模式的建构起到了别人无可替代的作用;而其创作模式中最遭非议的坚持用社会科学理论指导创作,也有着复杂情状,不可予以简单否定。对《子夜》等作品的评价,因受到特定时代语境的影响,总是摆不定,连茅盾本人也未能免俗,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
- 王嘉良
- 关键词:《子夜》理性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