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再见 作品数:6 被引量:68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竭联合地榆对溃疡性结肠炎黏膜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评价血竭联合地榆局部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内镜下黏膜愈合效果。方法 59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均给予5-氨基水杨酸(5-ASA,3 g/d)治疗共4周,其中治疗组增加血竭联合地榆保留灌肠,比较治疗前、治疗4周后两组的疾病活动度指数(DAI)及内镜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4周后,疾病活动度指数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2.34,P>0.05);内镜缓解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78,P<0.05)。结论血竭联合地榆局部保留灌肠可促进内镜下黏膜愈合,是辅助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王再见 李会霞 梁洁 侯朝英关键词:血竭 地榆 溃疡性结肠炎 黏膜愈合 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EGFR/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33 2015年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异型增生(Dys)模型大鼠EGFR/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50只。空白组给予SPF级动物标准饮食喂养,持续至实验结束。造模组采用以120 mg/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灌胃,每只5 m L/kg,1次/d为主,配合自由饮用0.1%氨水溶液及进食含0.03%雷尼替丁的颗粒状饲料,3种因素联合建立CAG伴Dys大鼠模型。28周末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益气化瘀解毒法组(中药组),每组各10只,均给予SPF级动物标准饮食喂养,并且每天灌胃1次,维酶素组予维酶素悬浊液2 m L/kg(即维酶素0.3 g/kg),中药组予益气化瘀解毒中药3 m L/kg(含生药9 g/kg),模型组予生理盐水3m L/kg。12周后即实验第40周末处死全部大鼠。选用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胃窦部黏膜组织中EGFR、ERK1/2、p-ERK1/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模型组EGFR蛋白表达最高,其次是维酶素组、中药组、空白组;其中,模型组与空白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中药组与维酶素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ERK1/2蛋白表达最高,其次是维酶素组、中药组、空白组;其中,模型组、维酶素组与空白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p-ERK1/2蛋白表达最高,其次是维酶素组、中药组、空白组;其中,模型组与空白组和中药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中药组与维酶素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益气化瘀解毒法可显著抑制EGFR的高表达及EGFR/MAPK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激活,这可能是其治疗CAG伴Dys、逆转胃癌前病变(PLGC)、防治胃癌的有效作用机制之一。 魏玥 杨晋翔 王再见 彭继升 安静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p53的影响 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p53基因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50只,空白组10只.采用以MNNG为主的三因素联合造模.28wk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剩余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维酶素组、消痞颗粒组(10只/组).各组给予相应的药物.每天灌胃1次,连续治疗12wk后,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p53基因进行检测.结果:消痞颗粒组野生型p53 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和维酶素组均显著增高(0.710±0.202vs0.443±0.081,0.456±0.148,均P<0.01);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和维酶素组均显著降低(0.118±0.040vs0.886±0.127,0.350±0.065,均P<0.01).结论:中医益气化瘀解毒法可以逆转胃黏膜异型增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53基因的突变而实现的. 魏玥 杨晋翔 王再见 黎俊 江海燕 李会霞关键词:P53 加味左金香连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加味左金香连汤配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三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左金香连汤。观察2组的疗效、主要症状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胃痛、嗳气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性胃炎具有较好疗效。 张鸿泰 王再见 刘志敏 樊英怡关键词:三联疗法 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大鼠c-myc的影响 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解毒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模型大鼠c—myc基因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造模组50只、空白组10只。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后剩余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维酶素组10只、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10只。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维酶素组予维酶素悬浊液,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予益气化瘀解毒中药制备药液,1次/d。连续治疗12周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对各组大鼠c—myc基因进行检测。结果c—mycmRNA表达量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1),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较维酶素组也有所降低(P〈0.05),维酶素组较空白组增高(P〈0.05)。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酶素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yc蛋白表达量模型组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1),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维酶素组较模型组也有所降低(P〈0.05),维酶素组较空白组增高(P〈0.05),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化瘀解毒中药组和维酶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益气化瘀解毒法可以逆转胃黏膜异型增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原癌基因c—mycmRNA及c—myc蛋白的表达量而实现的。 魏玥 杨晋翔 王再见 欧阳晓靖 来要良不同浓度亚甲蓝染色对结直肠病变EMR及ESD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亚甲蓝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病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结直肠病变住院患者96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平均分为4组,每组24例。A组,用100 ml甘油果糖肾上腺素混合液作为黏膜下注射液;B组、C组、D组分别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1%亚甲蓝2、4、8 mg。记录各组EMR及ESD生命体征、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黏膜下注射液用量、手术时间等,行组间或组内对比分析。结果各组均完成手术,组间术前与术中生命体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例术中发现穿孔,1例术后发现穿孔,均给予钛夹夹闭;1例术中出血,局部电凝、钛夹夹闭后血止。术中出血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孔率仅见于A组及D组ESD中。黏膜下注射液用量:EMR组中,C组[(18.3±14.2)ml]明显低于其他组[A组(28.1±10.8)ml、B组(25.4±11.5)ml、D组(40.1±18.4)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中,C组[(28.1±13.5)ml]明显低于其他组[A组(45.6±19.9)ml、B组(36.1±9.6)ml、D组(42.2±1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EMR组中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中,C组[(52.2±27.0)min]明显少于其他组[A组(72.1±44.7)min、B组(69.3±14.1)min、D组(80.0±43.8)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D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R及ESD中使用100 ml甘油果糖加肾上腺素及1%亚甲蓝4 mg混合液作为黏膜下注射效果最佳,可以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并减少注射液用量。 李会霞 王再见 江海燕 梁洁 候朝英关键词:亚甲蓝 ESD E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