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志强
- 作品数:48 被引量:17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耳乳突手术面神经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被引量:1
- 2005年
- 洪锦科高盛宏张俊燕志强周锦川
- 关键词:中耳乳突手术面神经损伤
- 树突状细胞与变应性鼻炎
- 2006年
-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也是唯一能诱导初级体液免疫反应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抗原递呈细胞。抗原递呈细胞能吞噬呈递变应原,调节初始T淋巴细胞向Th1或Th2分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抗原递呈细胞在变应原所诱导的T淋巴细胞免疫耐受和免疫记忆过程的建立中担任重要角色,树突状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燕志强章如新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变应性鼻炎TH1/TH2细胞
- 驻徐部队变应性鼻炎变应原检测分析
- 目的:了解驻徐部队官兵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2011年3-4月随机整群抽取驻徐部队官兵1052人为研究对象,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分两阶段进行:首先进行问卷调查阶段,然后根据...
- 燕志强高盛宏单兵许保健孙艳晶张钰洪锦科
- 关键词:部队官兵变应性鼻炎变应原检测
- 文献传递
- 组胺HR1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2的影响
- 2008年
-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组胺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组胺在变应性鼻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逐步引起重视。组胺HR1拮抗剂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药物之一,但治疗中也存在不足之处。本研究旨在进一步了解组胺和HR1拮抗剂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
- 燕志强章如新余少卿刘国均温武姜俊芝吴革平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白细胞介素-12
- 糖皮质激素对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L-5、IL-12、IL-18含量变化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L-5、IL-12、IL-18的变化规律以及糖皮质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NC、AR、Dex三组(n=12),其中AR、Dex组采用卵蛋白致敏法制备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NC组为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卵蛋白进行同步处理;AR组为变应性鼻炎无干预组;Dex组为变应性鼻炎地塞米松干预组,动物建模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mg/kg)治疗,每天1次,连续5d。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及鼻黏膜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5、IL-12、IL-18的含量,并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与NC组比较,AR组大鼠喷嚏及挠鼻次数明显增加,IL-5、IL-18表达增强,IL-12表达显著下降;与AR组比较,Dex组激素干预后大鼠喷嚏及挠鼻次数明显减少,IL-5、IL-18表达受抑制,而IL-12表达增加;NC组与Dex组相比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IL-12生成减少而IL-5、IL-18表达增加(Th1/Th2比例失衡)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糖皮质激素干预后可以通过影响IL-5、IL-12、IL-18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 燕志强高盛宏张俊邵晓莉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鼻炎变应性
- 突发性耳聋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高压氧治疗、治疗时机选择以及发病时耳聋程度对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影响。方法资料完整的110例(113耳)患者按不同处理方式以及听力下降程度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发病时听力改变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高压氧辅助治疗均能显著提高疗效(P<0.05,P<0.01),高压氧治疗还可以提高痊愈率(P<0.05);耳聋程度影响治疗效果,程度重者有效率低,预后相对较差(P<0.01);而早期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以及痊愈率(P<0.01,P<0.01)。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后尽早开始包括地塞米松在内的药物治疗并辅助高压氧进行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疗效和痊愈率。
- 燕志强余少卿邵晓莉洪锦科高盛宏张俊周锦川
- 关键词:听觉丧失感音神经性预后
- 咽旁肿瘤29例报告
- 2007年
- 洪锦科张俊燕志强周锦川高盛宏
- 关键词:咽旁肿瘤手术切除
-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组胺H4受体的差异性表达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新型组胺受体H4在正常人及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初步了解组胺H4受体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健康者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各10例,取鼻黏膜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方法检测组胺H4受体在蛋白质及转录水平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组胺H4受体的表达(49 676±8 541,0.69±0.11)较正常人(25 509±6 441,0.42±0.08)显著增加(P<0.05),鼻黏膜结构细胞及免疫细胞均见H4受体表达。结论:H4受体存在于正常人鼻黏膜中,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中表达显著增强,提示组胺H4受体可能是介导组胺参与变应性鼻炎发病的重要配体之一。
- 燕志强张俊李得本余少卿高盛宏邵晓莉洪锦科
- 关键词:组胺受体鼻黏膜
- Eotaxins在呼吸道变应性疾病中的作用
- 2005年
- Eotaxins是一组嗜酸性粒细胞选择性趋化和激活因子,目前已发现3种,即Eotaxins1、2、3,它们功能相似,在变应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方面有着其它炎症因子无法替代的作用。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趋化因子来调控的,对Eotaxins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 燕志强章如新
- 关键词:变应性疾病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趋化因子发病机理
- 驻徐州部队官兵变应性鼻炎变应原检测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了解驻徐州部队官兵变应性鼻炎变应原分布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驻徐部队官兵1052人为研究对象。调查分2个阶段进行:首先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根据问卷结果筛选出的变应性鼻炎可疑对象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实验等临床检查予以确诊。结果共确诊变应性鼻炎患者176人,其中男性164人,女性12人。各变应原阳性率为3.42%~68.18%,变应原中以粉尘螨致敏的阳性率最高,达68.18%;其次为户尘螨62.50%。单一过敏原阳性者38例(21.59%),2种过敏原阳性者51例(28.98%),3种过敏原同时过敏者43例(24.43%).4种及4种以上过敏原同时过敏者44例(25.00%);螨过敏阳性官兵133例,其中合并其他1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70例(52.63%);而螨过敏阴性官兵43例中,仅有10例(23.26%)合并其他1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差异有显著性(P〈O.05)。吸入性变应原过敏者162例(92.04%),食入性变应原过敏者54例(3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驻徐官兵变应性鼻炎官兵最常见的变应原是粉尘螨、户尘螨;螨过敏者常合并其他1种或多种变应原阳性;吸入性变应原是驻徐官兵变应性鼻炎的主要致敏原。
- 高盛宏燕志强单兵许保健孙艳晶张钰洪锦科
- 关键词:军队鼻炎变应性变应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