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运斌

作品数:24 被引量:19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8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油藏
  • 8篇储层
  • 6篇油田
  • 6篇微相
  • 5篇沉积微相
  • 4篇剩余油
  • 4篇非均质
  • 3篇低渗
  • 3篇地质
  • 3篇东濮凹陷
  • 3篇断块
  • 3篇岩相
  • 3篇挖潜
  • 3篇非均质性
  • 3篇凹陷
  • 3篇成岩相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断层
  • 2篇断块油藏

机构

  • 18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石化中原...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
  • 1篇青海石油管理...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24篇熊运斌
  • 5篇李中超
  • 4篇尹楠鑫
  • 3篇刘云华
  • 2篇李存贵
  • 2篇许寻
  • 2篇杜燕
  • 2篇洪宇
  • 2篇张玲
  • 2篇贾瑞忠
  • 2篇田巍
  • 2篇戴厚柱
  • 2篇曾萍
  • 2篇陈云英
  • 2篇田世澄
  • 2篇李春玉
  • 2篇高有瑞
  • 2篇余成林
  • 1篇吴莎
  • 1篇王杰祥

传媒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电脑编程技巧...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西部探矿工程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石油地球物理...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九五”全国...
  • 1篇2010年全...
  • 1篇“九五”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3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文38断块沙三上亚段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及剩余油挖潜措施被引量:2
2016年
文38断块油藏属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其沙三上亚段的沉积微相特征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剩余油挖潜难度较大。为了深入挖潜增效,通过泥岩颜色、粒度特征、构造特征等综合分析,进行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通过沉积微相的精细刻画,明确了各小层河道砂体的平面及剖面展布规律;同时,结合各微相的韵律性特征,剖析了剩余油富集的有利部位;最后,提出了侧钻挖掘的剩余油挖潜措施。
尹楠鑫李中超熊运斌刘云华李明映任宏
关键词:沉积微相剩余油挖潜措施
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中储层参数变化研究与应用被引量:5
2001年
低渗油藏长期注水开发 ,储层内部结构和储层参数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并且随着注水程度的增大 ,强烈水洗使得岩石成分有所改变。对文留地区文 85块不同开发阶段储层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油田的注水开发 ,储层孔隙度增大 ,渗透率增大 。
龙雨丰张晓晖刘鸿范建玲戴恩汉熊运斌朱学谦刘秋杰
关键词:低渗透油气藏注水地层参数
文留油田沥青砂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2003年
为了加深对油藏的认识,在对东濮凹陷文留油田沥青砂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文南地堑带较低的构造部位和沙二下物性较好的厚层砂岩是文留地区沥青砂形成的基本条件;原油组分的重力分异作用和轻质组分散失是形成本区沥青砂分布特点的根本原因。沥青砂平面上沿晚期断层或在断块低部位聚集,纵向上分布在沙二下亚段上部的厚砂岩中。该区沥青砂的存在造成了较大的储量损失,影响了油藏的正常开发,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沥青砂的研究。
洪宇陈云英熊运斌黄国平张玲
关键词:文留油田沥青砂
强非均质性油藏空气泡沫调驱先导试验——以胡状集油田胡12断块为例被引量:18
2009年
强非均质性油藏注水开发后形成优势渗流通道,综合含水率高达98%以上。为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在胡状集油田胡12断块开展了空气泡沫调驱先导试验。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空气泡沫体系不但能够与原油发生低温氧化反应,而且能够封堵优势渗流通道,提高最终采收率。现场实施空气泡沫调驱后,注入井注入压力提高了78%,5个月油井未见气体产出,水线推进速度大大减缓,试验井组的综合含水率下降了3.4%,产油量增加了38.5%。实践证实,在严重非均质性油藏特高含水开发期,空气泡沫调驱是封堵优势渗流通道、恢复地层能量、降低含水率和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梁于文熊运斌高海涛王杰祥钟飞翔
关键词:非均质性优势渗流通道特高含水
超低渗致密储层成岩相特征及其对产能控制作用——以麻黄山西区块长8油组油藏为例被引量:7
2017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长8油组岩心观察,以及综合运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等分析化验资料,在对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孔渗条件,将该区目的层段成岩相划分为四类;再结合各类成岩相电测响应特征,建立成岩相测井识别标准,完成各单井成岩相识别;在此基础上对井间成岩相的空间展布状态进行预测,并对各类成岩相发育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麻黄山西区块长8油组储层划分为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黏土矿物致密胶结成岩相和致密压实成岩相四种成岩相类型。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中,物性最好,横向延展性和连通性好;黏土矿物致密胶结成岩相和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河口坝微相中,物性次之;致密压实成岩相主要发育在分流间湾微相和前三角洲泥微相,物性最差,连片发育,为本区最发育的成岩相类型。体现优质成岩相主要发育在优势沉积微相中,成岩相对孔渗具有控制作用。斑状溶蚀孔隙成岩相碳酸盐致密胶结成岩相中试油日产和单位产能最高,是最有利于油气富集、开采的优势相带,为下一步重点开发的区域;黏土矿物致密胶结成岩相和致密压实成岩相虽然分布范围广,但整体产能较低,分析认为主要由于这两类相带物性较差,在生产开发中应采取酸化、压裂等方式进行储层改造来提高产能。
桂红李松泽胡望水熊运斌彭安钰
关键词:成岩相储层产能成岩作用
文东深层低渗、异常高压、非均质性油藏储层特征研究
针对文东沙三中油藏埋藏深、异常高压、非均质性强的特点以及油田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重点研究了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储层微观孔结构、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模式、储层敏感性、储层裂缝以及对油田开发的影...
熊运斌杜燕魏荷花
关键词:低渗异常高压层间非均质性成岩相储层敏感性
文献传递
胡状集严重非均质油藏动态模型研究
油藏由流场和流体构成,传统观念认为在油藏整个开发过程中流场参数是固定不变的。近年来人们开始认识到油藏流场和流体一样是不断变化的。油藏的动态变化影响了剩余油预测精度,进而影响油藏开发效果。本文以胡状集严重非均质油藏为例,在...
熊运斌
关键词:非均质动态模型流场相控建模
文东油田储层参数解释模型被引量:2
1997年
在分析测井资料与储层参数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文东油田储层参数与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测井值的相互关系式。用此关系式计算的储层参数值与实测的储层参数值十分相符。文章提出的建立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的思路与做法可以作为其它油田的借鉴。
熊运斌谷维成
关键词:油田储层测井解释模型
模糊综合评判在聚合物驱油区块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03年
通过对原油开采过程中影响采收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合影响采收率的机理研究 ,采用加权因子的方法计算采收率 ,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油田开发中影响采收率各因素的权重 ,建立了一种对聚合物驱油区块整体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应用于中原油田聚合物驱油区的目的区块 ,明确了实施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主要方向 ,给出了筛选区块的现场试验效果。
高有瑞熊运斌李春玉
关键词:聚合物驱油采收率综合评价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关键技术
邓瑞健熊运斌田巍周迅耿师江戴厚柱魏世举赵良金许寻王振
该项目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碳减排是全球性的严峻挑战,中国碳排放量列世界首位,占29%。推进碳捕集埋存迫在眉睫。利用已开发油藏开展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突破并掌握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关键技术是亟待解决的重大...
关键词:
关键词:二氧化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