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太林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文献复习
  • 2篇复习
  • 1篇丹参
  • 1篇丹参素
  • 1篇丹参素异丙酯
  • 1篇心室
  • 1篇心室功能
  • 1篇血压
  • 1篇阴茎
  • 1篇阴茎肿瘤
  • 1篇脂肪肉瘤
  • 1篇肉瘤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抗原
  • 1篇痛性
  • 1篇评分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癌

机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包头市土默特...

作者

  • 5篇熊太林
  • 3篇范晋海
  • 2篇贺大林
  • 1篇刘华胜
  • 1篇张越
  • 1篇李磊
  • 1篇刘健
  • 1篇刘旭东
  • 1篇樊桂玲
  • 1篇侯惠莲
  • 1篇王兴会
  • 1篇南勋义
  • 1篇刘永聪
  • 1篇王磊
  • 1篇孙红
  • 1篇张磊

传媒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阴茎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2年
恶性黑色素瘤是来源于黑色素细胞、恶性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亦可见于皮肤-粘膜交界处、眼脉络膜和软脑膜等处。阴茎恶性黑色素瘤是其中一类,在临床上极少见,其特征表现为:恶性度极高,进展迅速,易发生远处转移。本文回顾本院收治的阴茎黑色素瘤I例,并结合文献复习,现报告如下。
熊太林范晋海王磊张越
关键词:黑色素瘤病理学阴茎肿瘤
丹参素异丙酯对慢性缺氧大鼠血压和左心室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丹参素异丙酯对缺氧大鼠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慢性缺氧大鼠模型,分别用大、小剂量的丹参素异丙酯灌胃,设立维拉帕米阳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大鼠心导管插入的方法,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指标,观察不同剂量丹参素异丙酯对慢性缺氧大鼠左室心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单纯模型组的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BP)、左室收缩压(LVSP)、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和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显著升高(P<0.05或P<0.01),T值(t-dp/dtmax)显著降低(P<0.05),HE染色显示,心肌细胞出现肌纤维断裂、溶解,细胞核固缩、溶解。与单纯模型组比较,小剂量组的DBP、MBP、心率(HR)、左室舒张末压(LVEDP)和-dp/dtmax显著降低(P<0.05或P<0.01),T值显著升高(P<0.05);大剂量组的SBP、DBP、MBP、HR、LVEDP、左室舒张压(LVDP)、+dp/dtmax和-dp/dtmax显著降低(P<0.05或P<0.01),T值显著升高(P<0.01);HE染色显示,大、小剂量组心肌细胞内糖元含量丰富,肌纤维排列相对规则,未见明显的肌纤维断裂、溶解及核分裂。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的DBP、MBP、LVSP、LVDP和T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LV-EDP显著降低(P<0.05);大剂量组的DBP和T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LVDP、LVEDP和+dp/dtmax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小剂量组比较,大剂量组的LVDP、LVEDP和+dp/dtmax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丹参素异丙酯对慢性缺氧造成的大鼠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功能亢奋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因而对缺氧大鼠的心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熊太林孙红张磊刘健王兴会
关键词:丹参素异丙酯缺氧大鼠左心室功能
精索脂肪肉瘤1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脂肪肉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发生于大腿及腹膜后,亦可见于臀部等其他部位软组织,而原发于精索的脂肪肉瘤实属罕见。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30日收治1例精索脂肪肉瘤,现报告如下,并对其诊治及预后进行探讨。
刘旭东范晋海刘永聪侯惠莲熊太林贺大林
关键词:脂肪肉瘤精索肿瘤
混合型过敏性紫癜合并盲肠穿孔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1年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常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痛、关节炎、肾炎为临床特征。我们诊治了1例混合型过敏性紫癜合并盲肠穿孔的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熊太林刘华胜
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1年内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1年内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31例.年龄44~ 89岁,平均70岁,其中<60岁13例(9.9%)、60~ 69岁43例(32.8%)、70~79岁62例(47.3%)、≥80岁13例(9.9%).体质指数(BMI) 14.4~ 34.4 kg/m2,平均23.0 kg/m2,其中<18.5 kg/m2 10例、18.5~24.0 kg/m2 77例、24.1~28.0 kg/m2 34例、>28.0 kg/m210例.初始PSA值0.3~4 707.0 μg/L,其中<20 μg/L 19例(14.5%)、20 ~ 99μg/L 45例(34.4%)、≥100 μg/L 67例(51.1%).临床分期:T1期1例(0.7%)、T2期39例(29.8%)、T3期59例(45.0%)、T4期32例(24.4%).Gleason评分:4分5例(3.8%)、5分13例(9.9%)、6分24例(18.3%)、7分51例(38.9%)、8分26例(19.8%)、9分9例(6.9%)、10分3例(2.3%).96例(73.3%)确诊时伴有骨转移,其中2例伴有肺转移,1例伴有肝转移.均予手术或药物去势加抗雄激素药物治疗.对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CRPC者,记录内分泌治疗的时间.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PC与患者年龄、BMI、初始PSA值、临床TNM分期及Gleason评分等的相关性. 结果 本组131例中,内分泌治疗1年后32例(24.4%)进展为CRPC.其中<60岁3例,60~ 69岁15例,70 ~ 79岁12例,≥80岁2例,分别占各组的23.1%、34.9%、19.4%、15.4%;BMI:<18.5 kg/m2 3例、18.5 ~ 24.0 kg/m219例、25.0~28.0 kg/m2 7例、>28.0 kg/m2 3例,分别占各组的30.0%、24.7%、20.6%、30.0%;初始PSA值:<20 μg/L 4例、20~99 μg/L 6例、≥100 μg/L 22例,分别占各组的21.1%、13.3%、32.8%.临床分期:T2期4例、T3期13例、T4期15例,分别占各组的10.0%、22.0%、46.9%,无T1期患者.Gleason评分:6分2例、7分11例、8分11例、9分6例、10分2例,分别占各组的8.3%、21.6%、42.3%、66.7%、66.7
熊太林贺大林樊桂玲李磊南勋义范晋海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内分泌治疗GLEASON评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