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开兰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分析
- 2005年
- 范中杰张德利林沁耿铁侠满开兰吴宁
- 关键词: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预后压力反射敏感性尿儿茶酚胺心率变异无创检查长期预后
- 阿替洛尔和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阿替洛尔和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分析药物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随机分成阿替洛尔组、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三个治疗组,出院前、出院后半年和出院后1年检查动态心电图,分析心率变异。结果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9例,年龄33~75(均61)岁,男性32例,女性16例。出院时随机分为阿替洛尔组16例,依那普利组17例,治疗对照组16例。心肌梗死半年和心肌梗死后1年,阿替洛尔组和依那普利组患者的心率变异均大于治疗对照组(P<0.05),两个药物治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发病3周、6个月和12个月,随时间推移心率变异逐渐增大,心肌梗死发病6个月较发病3周时的心率变异显著增大(P<0.05),发病12个月时心率变异多项参数虽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心肌梗死发病不同时期的患者,心率变异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50例,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阿替洛尔和依那普利1年,心率变异持续得到改善。
- 范中杰满开兰耿铁侠林沁吴宁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率变异阿替洛尔依那普利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文氏点的变化
- 1993年
- 用食管调搏法回顾性地观察了38例病窦患者房室传导文氏点(WP)的发展情形。随诊12~141个月,平均62.5个月。初测WP≤130次/分组中WP下降的例数略多于初测WP>130次/分组(55.6%比17.2%,P<0.05)。10例(26.3%)文氏点下降,平均下降13次/分。全组患者无一例出现临床上的房室传导阻滞。SNRTm的延长与文氏点的下降没有相关性(P>0.05)。本资料结果表明,AAI型起搏器可以较多地应用于无明显房室传导阻滞的病窦患者。
- 沈珠军吴成吴宁满开兰
- 关键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起搏器
- 40岁以上正常人的心率变异分析被引量:13
- 1995年
- 报道50例正常人的心率变异分析。按参数间密切相关将6项频域、10项时域参数分成三组:总频成分(TOT)、超低频成分(ULF)极低频成分(VLF)、连续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均值(ASD);高频成分(HF)、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超过50ms的百分比(PNN50)、RMSSD心率校正值(RMSDC)及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SD心率校正值(SDC)、连续5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SDA的心率校正值(SDAC)。健康男性SD显著高于女性,女性RMSDC显著高于男性。各参数随年龄增长而变小,年龄与低频成分(LF)和ASDC(ASD的心率校正值)相关最密切(r分别为-0.65和-0.61),其次与RMSDC、PNN50、HF、VLF、RMSSD、TOT、ASD、SDC、SD等呈显著负相关(P<0.05)。心率与TOT、ULF、VLF、SD、ASD、RMSSD等呈负相关(P<0.05)。多项参数有明显昼夜规律。
- 范中杰林沁左文宝郭丽琳满开兰吴宁
- 关键词:健康人正常人心率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