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明
-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晚清《行政裁判院官制草案》的意义与影响被引量:3
- 2006年
- 本文以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行政诉讼制度的法律《行政裁判院官制草案》为对象,着重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基本特点及历史地位。本文认为,《行政裁判院官制草案》的诞生是西方宪政思想传播和清末立宪思潮兴起的结果,标志着中国社会权力分立与制衡思想的启蒙和现代权利意识的觉醒,对中国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诉讼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 沈大明
- 关键词:行政诉讼
- “讲政治”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原则被引量:1
- 2000年
- “讲政治”是江泽民同志对全党同志和广大干部提出的要求。对于共青团工作来说,也有一个“讲政治”的问题。高校的共青团工作“讲政治”,不仅是共青团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党的事业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从组织、思想和队伍上加强团的建设,引导广大团员青年提高政治理论水...
- 沈大明
- 关键词:高校讲政治三讲教育
- 魏源变革清代法制的思想被引量:3
- 2007年
- 魏源变革清代法制的思想,是其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清代皇权专断和法制现状的批判、超越同代知识分子的变易观、对改革严刑峻法的思考和对西方民主制度的理解与向往,是其变革清代法制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些思想不但闪耀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对同代人和后世都产生较大影响。
- 沈大明
- 关键词:法制
- 清律对于商人的保护与控制被引量:9
- 2005年
- 随着清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商人阶层逐步发展壮大。清朝统治者出于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一方面提倡“恤商”、“利商”以提高商人的法律地位,另一方面又通过法律和政策加强对商人组织和活动的控制。本文分析了清律对于商人、商人组织和商业活动的保护与控制,认为清代商业政策和管理法规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皇权对于商人和商业活动的控制。
- 沈大明
- 关键词:商人组织商业经济商人阶层统治秩序管理法规
- 大学生就业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 2001年
- 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是人生的新开端。因此,很多人希望找到一个好工作。今年,受经济结构调整和世界经济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 沈大明
-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经济结构调整就业形势教育成本
- 民国初年关于行政诉讼体制的争论被引量:7
- 2007年
- 民国初年,围绕正在构建的行政诉讼体制应采取何种模式,一批学者、政客曾展开激烈争论。争论主要涉及三个层面内容,即法理上行政审判权的性质与归属、体制上行政审判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是“一元制”还是“二元制”、传统都察院的去留。争论不但影响了民国初年的行政立法,还使当时行政体制的构建与完善过程进一步复杂化。究其原因,争论既是学理争论和辩异的结果,又是各种政治势力角逐的必然。
- 沈大明
- 关键词:民国行政诉讼
- 大学生打工的“四要四不要”被引量:2
- 2002年
- 现在,大学生打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与潮流,尽管还有许多人在怀疑、议论、担忧甚至否定,但是,大学生打工族已经成为社会就业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我认为,从总体上看,打工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让他们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但有利于他们以后尽快进入工作角色,适应社会,还有利于他们更多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特别是现在读书的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打工有利于它们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者怀疑大学生打工,而应该接受它,鼓励它,引导它,规范它。
- 沈大明
- 中国古代的证据制度及其特点被引量:12
- 2006年
- 中国古代司法的证据主要分为七种,但存在证据制度上的先天不足,表现在与西方重神判的宗教传统不同,中国审判重人判,重视口供与刑讯逼供的采用等。与西方法律相比较,中国古代的证据制度内容比较简单,加上证据采集手段的简单粗糙,官员注重自由心证,导致刑讯逼供频繁,冤假错案时有发生,证据制度应有的功能与作用发挥得并不充分。
- 沈大明
- 梁启超与中国法制的现代化被引量:7
- 2002年
- 本文从法治思想、宪政理想与立宪活动以及司法改革实践三个层面阐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法制的作用与影响 ,认为梁启超宣传以西方民权学说和民主原则为基础的法治思想与宪政主张是中国近代法制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对宪政的设计和推动促进了晚清的政治和法制改革 ,是促成和推进辛亥革命浪潮发生、发展的重要力量 ,他改革司法制度、倡导司法独立的主张和实践对于中国法律思想和法制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沈大明
- 关键词:法治宪政司法改革法制现代化司法独立
- 我看助学贷款
- 2004年
- 助学贷款自1999年推行以来,在全国高校引起较大反响。4年来,实行效果因为各地和各校的情况不同而褒贬不一。对于大学生来说,我认为应该看到以下三点:过程的问题不是政策的问题。助学贷款在推行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覆盖的面还不够宽,效率不够快,以及银行与操作部门之间的衔接不够,等等。但是,这些问题是政策推行过程中的问题,不是贷款政策本身的问题。
- 沈大明
- 关键词:助学贷款高校大学生贷款政策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