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希宣
- 作品数:15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 结构振动模型一类随激励频率变化的物理参数摄动迭代识别方法
- 谭善光汪希宣
- 关键词:摄动法迭代法振动频率
- 最优控制规律
- 1990年
- 研究采用变刚度阻尼支承系统,实现挠性转子振动最优主动控制的一些理论问题。首先研究了在结构受迫振动最优主动控制规律的作用下,变刚度阻尼支承系统的动刚度子矩阵输出响应最优反馈矩阵的关系。由此可以确定转子的变刚度阻尼支承系统的各个动力学参数。然后,进一步分析了采用变刚度阻尼支承系统,实现振动最优主动控制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频率范围。
- 谭善光汪希宣
- 关键词:挠性转子振动
- 挠性转子变刚度阻尼支承系统振动主动控制(三) 转子超速试验台振动主动控制
- 1991年
- 根据在关于结构受迫振动的主动控制的研究中提出的振动主动控制规律,从理论上研究了应用最优控制规律和次优控制规律,对转子超速试验台进行变刚度阻尼支承振动主动控制的一些问题,分析建立了超速试验台变刚度阻尼支承振动主动控制模型。并通过计算机仿真,计算和确定了由振动主动控制规律所要求的转子超速试验台的结构参数。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变刚度阻尼支承对转子超速试验台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振动主动控制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抑振效果。
- 谭善光汪希宣
- 关键词:振动转子
- 挠性转子变刚度阻尼支承系统振动主动控制(二) 次优控制规律被引量:1
- 1990年
- 从理论上研究了采用变刚度阻尼支承主动控制转子——轴承系统的振动问题,分析和提出了在振动最优主动控制规律的有效频率范围以外,对转子——轴承系统进行次优振动主动控制的策略思想,及变刚度阻尼支承振动次优主动控制规律。根据此规律,从理论上阐明了采用变刚度阻尼支承,对转子——轴承系统进行过临界转速时的振动主动控制的原理和依据。作为示例,就一个三圆盘双支承的转子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说明了本文分析的正确性及其对采用变刚度阻尼支承系统实现挠性转子振动主动控制的的理论指导意义。
- 谭善光汪希宣
- 关键词:挠性转子支承系统振动控制
- 最优控制振动响应的动力特性分析
- 1991年
- 本文继续了作者对关于受迫振动的最优主动控制的研究,分析了这种最优主动控制的结构动力学特性,证明了最优主动控制时的结构振动响应与控制力作用点的各动力参数m_(ij),c_(ij)和k_(ij)无关这一重要的动力学特性,并讨论了由此特性而具有的一些有用的结论。
- 谭善光汪希宣
- 关键词:最佳控制
- 库舒尔法不平衡响应计算方法及其在挤压油膜轴承支承悬臂转子上的应用
- 徐一凡汪希宣
- 关键词:轴承动力特性计算方法转子
- 现场动平衡技术在旋转机械维修中的应用
- 1993年
- 旋转机械失衡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机器的剧烈振动,并导致轴承、传动件使用寿命的急剧下降,使机械运行状况恶化,甚至影响生产。解决此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生产现场,对旋转机械实施整机平衡。这种平衡方法不需动平衡机,也不需将转子从机器上拆下来进行平衡,而只需将测振传感器置于旋转机械的某几个测点,将实际运转条件下获得的振动信号。
- 贺世正周保堂汪希宣
- 关键词:动平衡旋转机械
- 结构受迫振动最优响应和模态主动控制被引量:5
- 1989年
- 本文研究结构受迫振动的主动控制,对一般线性阻尼系统,导出了物理空间下的最优响应控制规律,及线性比例阻尼系统的模态控制规律.计算机仿真表明,按本文提出的主动控制规律,可获得较好的受迫振动控制效果,振幅能得到大幅度的降低.
- 谭善光汪希宣
- 关键词:振动
- 结构振动模型一类随激励频率变化的物理参数摄动迭代识别方法
- 1990年
- 本文研究了结构振动系统的一类随激励频率变化的未知物理参数的识别问题。提出了在一部分系统响应未知的条件下,系统此类未知物理参数的摄动迭代识别方法,及证明了方法的收敛性。并对具有随激励频率变化的未知油膜刚度的转子-支承系统模型进行了识别。识别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很好地识别振动模型的这一类随激励频率变化的未知物理参数,且具有一定的识别精度。
- 谭善光汪希宣
- 关键词:物理参数
- 热套轮盘对轴段弯曲刚度的影响系数计算
- 1990年
- 本文分析了热套轮盘对轴段弯曲刚度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影响系数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趋势一致。
- 谭善光汪希宣
- 关键词: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