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垣
- 作品数:99 被引量:252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人核受体nr5a2(hb1f)基因组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5
- 2002年
- 在克隆了人核受体基因nr5a2(hb1f )的cDNA的基础上,测定了该基因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nr5a2(hb1f )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深入分析.序列同源性比较及编码序列预测结果提示,在测定的210 kb基因组序列中,特别是人nr5a2(hb1f )基因的内含子中可能还存在其他的编码信息.通过比较基因组方法分析不同生物nr5a基因的结构,发现各种生物nr5a基因的结构具有保守性,并且在进化过程中有明显的基因重复现象.对斑马鱼、小鼠和人nr5a2基因上游序列的比较,显示这些生物nr5a2基因的启动子区域相当保守,提示不同生物的nr5a2基因可能受到同一类转录因子的调控.
- 张成康林伟蔡彦宁董辉李嵋付刚谢幼华黄谷杨汪垣
- 关键词:基因结构生物信息学比较基因组学
- 乙肝病毒核心抗原DNA疫苗诱导小鼠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动态变化和动态分布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研究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HBcAg)DNA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方法 :用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N端1 4 4个氨基酸的重组质粒DNA(简称pHBc1 4 4 ) 1 0 0 μg免疫C5 7BL 6小鼠 ,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检测小鼠体内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 :pHBc1 4 4免疫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逐渐增多 ,在初次免疫的第 1 4天出现第一个免疫应答高峰 ,此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进入免疫记忆期并在 1年内维持在稳定水平。加强免疫后在第 1 0天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达到高峰 ,约是初次免疫应答高峰的 2倍 ,此后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数量逐渐下降 ,但下降的速度比初次免疫应答减缓。结论 :pHBc1 4
- 张炜董生福孙淑惠汪垣李光地瞿涤
- 关键词:乙肝病毒核心抗原DNA疫苗
- 能在大肠杆菌中全长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被膜蛋白E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在大肠杆菌中全长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被膜蛋白E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该全长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被膜蛋白E2具有E2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用来免疫动物可产生抗E2的抗体,为研究完整的HCV E2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 李光地刘晶汪垣
- 文献传递
- Hg++与核酸的結合机制
- DNA能与Hg++結合,表現为UV光譜位移,粘度下降,而且作用是可逆的。但Hg++ 的結合部位如何,加Hg++对DNA的二級結构有何影响,作用何以可逆,都还不清楚。我們对于加Hg++后DNA二級結构的改变进行了一些研究,...
- 汪垣李載平景沛
- 文献传递
- 丙肝病毒核心蛋白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的融合表达及其性质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构建了丙肝病毒核心蛋白 ( 1~ 191)及其N端 ( 1~ 69)和 ( 1~ 40 )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 ( 1~ 14 4 )羧端的融合克隆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 .其表达产物B14 4C191,B14 4C69和B14 4C40同时具有乙肝核心抗原 (HBc)和丙肝核心蛋白 (HCc)的双重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CsCl密度梯度超离心和电镜观察表明 ,融合蛋白能组装成颗粒 .比较等量的融合蛋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后发现 ,融合的HCc长度对HBc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影响不大 .而B14 4C69和B14 4C40比B14 4C191免疫小鼠能产生更高的抗HCc抗体 .利用表达的融合蛋白建立了ELISA法 ,对人血清中抗HBc抗体和抗HCc抗体进行了检测 .
- 杨莉王春林汪垣李光地
- 关键词:丙肝病毒核心蛋白乙肝病毒核心抗原融合蛋白
- 含新型乙型肝炎抗原基因SS1的马铃薯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表达
-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引起的乙型肝炎是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现在对这一疾病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的控制手段是广泛接种疫苗。乙肝表面抗原主蛋白是一个良好的免疫原,是现有疫苗的主要成分。但是10%左右...
- 钱炳俊李光地汪垣周志刚张大兵
- 关键词:乙型肝炎抗原重组蛋白表达马铃薯SS1
- 文献传递
- 外源DNA在体内的吸收与降解被引量:3
- 2001年
- 王志军乐国伟施用晖汪垣
- 关键词:外源DNA代谢肠胃道DNA甲基化降解
- 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前表面抗原区结合肽及其用途
-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分离的肽,所述肽包含SEQ IDNO:1、SEQ ID NO:6、SEQ ID NO:7、SEQ ID NO:8或SEQ ID NO: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且所述肽特异地结合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大蛋白的前表面抗...
- 汪垣谢幼华邓强
- 文献传递
- 人的核受体基因NR5A2(hB1F)的结构和启动子研究
- 人的核受体基因NR5A2(hBlF,又名hFTF,CPF)是核受体超家族Ftz-Fl亚家族的一个新成员.NR5A2基因是一个重要的真核转录因子,在肝脏和胰腺中高表达.NR5A2基因对多种肝脏特异基因,如α-甲胎蛋白,胆固...
- 张成康林伟蔡彦宁董辉徐平龙李嵋孔玉英付刚谢幼华黄谷杨汪垣
- 关键词:启动子受体基因
- 文献传递
- 抗HPV16 E7-ribozyme在CV-1细胞中的稳定表达被引量:1
- 1996年
- 构建了由RSV-LTR启动子带动并能在细胞内稳定复制的Ribozyme的自身修剪表达质粒pRSV-Rz523、Ribozyme反义对照质粒pRSV-AE7及人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PCNA)启动子带动的HPV16 E7片段(+554~+686)的真核表达质粒pPCNA-E7。经G418抗性筛选获得了稳定表达Ribozyme的CV-1细胞克隆,其表达水平约为9.0pmol/10~6个细胞,其中活性Ribozyme的量大于50fmol/10~6个细胞,分离得到的Ribozyme可在体外特异切割E7靶RNA片段。通过共转染Ribozyme(或反义对照)和底物表达质粒并筛选出细胞克隆,研究了Ribozyme在细胞中对底物表达水平的影响。初步结果显示,Ribozyme的导入可使细胞内底物E7的RNA表达水平降低了90%(反义对照使E7 RNA表达降低20%)。上述结果提示:在CV-1细胞中表达的Ribozyme不仅在体外,同时在细胞内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活性,有可能应用于逆转宫颈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 黄扬中孔玉英汪垣祁国荣陆长德
- 关键词:RIBOZYME乳头状瘤病毒子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