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殷继永

作品数:18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蛋白
  • 6篇营养
  • 5篇蛋白芯片
  • 5篇蛋白质
  • 5篇铁蛋白
  • 5篇白质
  • 4篇蛋白质芯片
  • 4篇血清
  • 4篇血清铁
  • 4篇血清铁蛋白
  • 4篇转铁蛋白
  • 4篇转铁蛋白受体
  • 4篇可溶性转铁蛋...
  • 3篇食品
  • 3篇铁缺乏
  • 2篇营养强化
  • 2篇食品营养
  • 2篇流感
  • 2篇流感病毒
  • 2篇反应蛋白

机构

  • 14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世界卫生组织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8篇殷继永
  • 12篇霍军生
  • 11篇黄建
  • 8篇孙静
  • 2篇朴玮
  • 2篇郭建强
  • 2篇李瑾
  • 2篇李文仙
  • 2篇陈爱珺
  • 2篇姚立红
  • 2篇张智清
  • 2篇陈頔
  • 2篇马欣欣
  • 1篇付金奇
  • 1篇何耀
  • 1篇俞丹
  • 1篇梁鸿
  • 1篇杨晓光
  • 1篇郭有德
  • 1篇戴政

传媒

  • 5篇卫生研究
  • 4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家庭健康(医...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食品营养强化管理框架体系的现状
2009年
本文对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欧盟及中国这几个主要机构、国家或地区的食品营养强化管理框架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可借鉴之处,为完善我国营养强化食品的管理框架体系、修订相关卫生标准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
殷继永黄建霍军生
关键词:营养强化食品
蛋白质组学及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与展望
通过描述蛋白质组学、营养蛋白质组学等基本概念,对蛋白质组学在营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这一学科在营养学未来发展中的前景与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希望能为营养蛋白组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介绍。
殷继永
关键词:蛋白质组蛋白芯片
文献传递
适用于两种设备的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铁蛋白的比较研究
2014年
目的:比较适用于两种设备的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在检测同一组样品中血清蛋白含量的差异。方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Synchron CX4PRO/Beckman与Beckman DXI800免疫分析系统,应用免疫比浊法与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176例血清铁蛋白含量。对两组检测结果进行两组均数比较的t检验,配对比较的t检验,对两种方法所判断的铁缺乏情况进行卡方检验,并对两种设备所用的两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适用于两种设备的两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仅为0.585;二者判断铁缺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浊法的灵敏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约登指数均较高于化学发光法,而化学发光法的特异度高于比浊法;两方法判断铁缺乏情况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不理想,只具有中度一致性。结论:适用于两种设备的两种方法对同一组样品的检测结果间存在统计学差异,两方法判断铁缺乏情况只具有中度一致性,世界卫生组织(WHO)应对检测血清铁蛋白的设备与方法进行标准化统一。
殷继永孙静孙建琴黄建谢华俞丹汪正园李孜孜霍军生杨晓光
关键词:免疫比浊法化学发光法
蛋白质芯片检测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条件的优化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优化蛋白芯片检测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技术条件。方法用芯片点样仪将血清铁蛋白的一种抗体点样于PSG芯片上,用其另一种抗体做为检测抗体,以Cy3标记的羊抗做为二抗进行检测。以双抗夹心法对sTfR抗原进行检测。结果以sTfR单克隆鼠抗为固定探针,选择接触式点样进行芯片点样,预点样在40以后可出现较好的点样一致性;sTfR的固定探针的浓度选择0.25mg/ml,其检测抗体的浓度为0.18μg/ml;3%脱脂乳粉和GE公司的羊抗兔IgG被优选为封闭剂与第二抗体。sTfR检测下限与生物检测限分别为0.253ng/ml和0.78ng/ml;建立了对sTfR具有最佳相关系数的回归方程(r=0.99699)与标准曲线。结论该研究优化了用于sTfR检测的蛋白芯片检测条件,从而建立了定量检测sTfR的蛋白芯片平台。
殷继永霍军生孙静黄建李文仙
关键词:蛋白芯片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缺乏
蛋白质芯片快速诊断铁缺乏的准确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蛋白质芯片检测平台快速诊断铁缺乏人群的准确性与发现铁储量不足的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与蛋白质芯片法进行血清铁蛋白与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的方法学对照试验。计算蛋白质芯片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指数及Kappa值。对两种方法所得铁储量进行配对比较t检验。结果蛋白质芯片法诊断铁缺乏与比浊法相比,灵敏度较高、特异性较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真实性;其判断铁缺乏的能力与比浊法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蛋白质芯片法筛查出更多有可能铁储量不足的情况,能更好地起到快速筛查的作用。结论蛋白质芯片法作为快速筛查工具能同时检测SF和sTfR,对铁缺乏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用于进一步的应用研究。
殷继永孙静黄建霍军生
关键词:蛋白质芯片铁缺乏
2004—2013年铁强化酱油对我国贫血预防控制作用的评估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2004—2013年铁强化酱油(铁酱油,IFSS)项目对中国人群贫血发生率持续下降的作用,了解铁酱油项目对贫血的预防和控制作用。方法通过对已报道的铁酱油随机双盲对照干预试验进行Meta分析,确定铁酱油对贫血的作用。根据铁酱油产量及消费人群数据并结合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和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病状况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确定铁酱油消费人群贫血率变化,来推断铁酱油对贫血发生率下降的归因。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食用IFSS人群的贫血率约为不食用IFSS人群贫血率的27%。铁酱油10年间达到有效覆盖时间的覆盖人数为1.86亿,其中2849万人贫血通过铁酱油得到改善。采用铁酱油每改善一名贫血患者的成本为0.12元。结论铁酱油项目对居民贫血发生率持续下降有一定作用,归因占到23.2%,但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可导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魏艳丽霍军生殷继永孙静黄建
关键词:贫血META分析营养干预
挑选猪肉有门道
2017年
超市里各个部位的猪肉都有,前腿肉、里脊肉、五花肉、梅花肉、臀尖……猪身上不同部位的肉质是不一样的,分别适合不同的烹饪方式,挑选也有很多学问。
殷继永
关键词:猪肉烹饪方式五花肉同部位
特殊膳食用食品与补充剂的管理法规与标准的现状被引量:1
2009年
为给中国的食品强化管理工作提供借鉴,本文通过介绍CAC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欧盟及中国这几个主要机构、国家或地区特殊膳食用食品与补充剂的现状,进而展开讨论,分析其可借鉴之处;为完善我国的特殊膳食用食品与补充剂政策体系,修订相关卫生标准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建议。
殷继永黄建霍军生
关键词:食品补充剂
用于检测人体铁储量的蛋白芯片及其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人体铁营养检测领域的用于人体铁储量检测的蛋白芯片,包括固相载体和阵列式分布于固相载体上的抗血清铁蛋白单克隆抗体、抗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单克隆抗体和抗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其中所述的单克隆抗体以共价键固定在...
霍军生殷继永孙静黄建李文仙
文献传递
H1N1亚型流感病毒M1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构建H1N1亚型流感病毒M1基因重组杆状病毒,并进行鉴定。方法 PCR扩增H1N1亚型流感病毒(A/PR/8/34)全长M1基因,与pFastBacdua(lpFBD)载体连接,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BD-M1,转化含有Bacimd和Helper质粒的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骨架质粒rBacmid-M1,将其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rBac-M1。采用噬斑形成法检测病毒滴度,PCR法检测M1基因的插入,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M1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杆状病毒骨架质粒rBacmid-M1经PCR鉴定证实构建正确;第3代rBac-M1病毒滴度为3×108pfu/ml;感染rBac-M1的sf9细胞经PCR扩增可见3 300 bp的条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特异性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检测可与鼠抗流感病毒(PR8)和鼠抗M1蛋白(PR8)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检测M1蛋白可与鼠抗流感病毒(PR8)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结论已成功构建了H1N1亚型流感病毒M1基因重组杆状病毒,为进一步研究流感病毒M1的功能及新型流感疫苗开发奠定了基础。
郭建强付金奇姚立红陈爱珺徐鹏卫殷继永张智清
关键词:流感病毒杆状病毒SF9细胞基因表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