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鹏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共建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矿业工程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篇矿井
  • 1篇动力学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同步
  • 1篇叶蜡石
  • 1篇乙氧基
  • 1篇智能通信
  • 1篇三乙氧基硅烷
  • 1篇石灰岩
  • 1篇探地
  • 1篇探地雷达
  • 1篇天然橡胶
  • 1篇天然橡胶复合...
  • 1篇通信
  • 1篇透射
  • 1篇煅烧
  • 1篇煅烧时间
  • 1篇煅烧温度
  • 1篇误差分析
  • 1篇橡胶

机构

  • 6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国能神东煤炭...

作者

  • 6篇梁鹏
  • 4篇刘钦甫
  • 2篇李晓光
  • 2篇许献磊
  • 1篇彭苏萍
  • 1篇丁述理
  • 1篇孙波
  • 1篇张士龙
  • 1篇纪阳
  • 1篇何广武

传媒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金属矿山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5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石灰活性度的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内蒙古清水河地区为例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清水河地区石灰岩的石灰活性度测定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生产活性石灰的煅烧过程中,其预热时间、预热及煅烧温度影响石灰石中CaCO3的分解程度,从而决定石灰活性度的高低。石灰活性度测定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活性石灰煅烧的最佳预热时间为45 min,最佳预热温度为800℃左右,而最佳煅烧温度为1 100℃。此外,寒武系凤山组与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中石灰石的石灰活性明显优于寒武系张夏组地层,其原因为石灰岩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存在的微晶结构越多,结构越疏松,比表面越大,可提供更多的反应面积。
伍泽广刘钦甫孙俊民孙波梁鹏
关键词:石灰岩活性度煅烧温度煅烧时间
矿井煤岩界面节点式雷达快速动态探测系统及实验研究
2024年
煤岩界面识别技术是煤矿智能化开采的关键技术之一。基于高频雷达波探测技术可实现煤岩界面的随采高精度探测,但仍存在矿井超大采高(≥6 m)片帮垮落带来设备的安全风险及采高突变(采高≤2 m)时空间限制设备通过的问题。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矿井煤岩界面节点式雷达快速动态探测系统并进行了煤岩界面探测实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①阐述矿井节点式雷达观测系统原理,根据矿井工作面实际环境设计煤岩界面识别观测系统方案及雷达传感单元安装方式;②研究并提出节点式采集控制系统和信息交互传输设计方案,实现数据动态采集控制及存储;③针对节点式采集方式及煤岩界面雷达反射回波特征,研究提出了节点探测数据增强处理方法、煤岩界面识别算法,可有效的实现煤岩界面智能识别与追踪、煤层厚度及空间坐标解算。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采用多个中心频率为1.5 GHz的探地雷达传感单元进行物理模型验证实验,并对节点式数据采集和连续数据采集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节点式采集方法与连续采集方法均可有效识别出煤岩界面,与连续采集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节点式探测方法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动态重复性采集,单次采集时长控制在10 s以内,煤层厚度探测结果平均误差为1.07 cm,最大误差为1.47 cm,平均误差百分比为7.64%。本方法为矿井智能化开采中煤岩界面的动态高精度探测提供技术支撑。
许献磊陈令洲彭苏萍梁鹏赵禹深
关键词:探地雷达误差分析
矿井工作面透射探测信号同步传输系统设计与开发
2023年
矿井地质透明化是煤炭智能开采的基础保障,基于地质雷达的CT透射探测可实现大跨度(80~300 m)开采区内隐伏致灾体的高精度探测,地质雷达纳秒级高频同步脉冲信号和人员通信信息能否实现长距离实时移动传输,直接决定了大跨度工作面地质雷达CT透射探测的工作效率和探测精度。针对信号传输效率低、难以同步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质雷达的矿井工作面CT透射探测光纤传输与通信控制方案,设计开发了智能化信号同步传输通信系统,采用STM32F407作为主控芯片辅以语音采集与播放电路、光电转换及传输电路等构成通信系统的硬件部分,基于Keil u Vision5开发环境设计开发了通信系统的控制软件部分,形成了通信手持终端样机,旨在实现矿井工作面CT透射探测光纤传输与同步通信。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矿井条件下的实时传输距离可达到6000 m,地质雷达高频同步信号和语音信号的传输延迟时间分别为5.93 ns/m和1.9 ms/m。与现有的传输通信方式相比,该系统简化了雷达系统结构,实现了地质雷达高频同步信号和语音信号的长距离实时移动传输,为构建矿井地质安全保障平台提供了技术支撑。
许献磊许献磊郭爱军张迪梁鹏
关键词:信号同步智能通信
京西潭柘寺地区红庙岭组叶蜡石矿物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3
2015年
为探讨潭柘寺地区叶蜡石成因,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XRD)、红外光谱(IR)分析、扫描电镜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等技术对京西潭柘寺地区红庙岭组叶蜡石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蜡石高度有序,偏光镜下呈鳞片状集合体;共生矿物有硬水铝石、硬绿泥石、高岭石、伊/蒙间层矿物和钠云母,形成温度在300℃左右,为极低级变质作用产物,推断其成因可能是由富铝黏土岩在埋藏压力及构造应力下经热液作用蚀变形成。
梁鹏刘钦甫何广武
关键词:叶蜡石变质作用矿物学特征
活性硅酸钙填充天然橡胶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以无定形活性水合硅酸钙、炭黑、白炭黑为填料,使用硅烷偶联剂对其改性,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并考察了改性剂种类、改性剂添加量、硅酸钙添加量、硅酸钙与炭黑、白炭黑的配合比例对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硫化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炭黑、白炭黑传统填料相比,硅酸钙粉体具有降低胶料扭矩、缩短硫化时间的作用;填充硅酸钙后,天然橡胶的拉伸及撕裂强度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在填充50份4%S基改性的硅酸钙后,复合材料的100%、300%定伸强度与50份炭黑填充时相当;硅酸钙与白炭黑配合填充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在比例为1:3、1:1时各自达到最大值11.31 MPa、23.93 N/mm,优于白炭黑单独填充。
张士龙刘钦甫丁述理梁鹏李晓光
关键词:活性硅酸钙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硫化性能力学性能
高岭石/APTES插层复合物的表征及其脱嵌反应动力学被引量:4
2015年
以高岭石/甲醇(K/M)复合物为前驱体,利用置换法制备出了高岭石/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插层复合物(K/APTES),并应用XRD、FTIR、TEM、TG-DSC分析等表征手段对复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PTES分子的氨基与前驱体K/M的四面体硅氧烷基、嫁接在铝氧八面体表面上的甲氧基均发生键合作用形成氢键,APTES分子为两层倾斜排列于高岭石层间,倾角大小与温度有关。插层剂APTES破坏了高岭石层间的氢键,加剧了高岭石自身结构中硅氧四面体片层与铝氧八面体片层之间存在的错位,使得K/APTES插层复合物的部分片层卷曲变形。还针对复合物的插层剂APTES的脱嵌反应,采用Satava积分法和AcharBrindley-Sharp-Wendworth微分法相结合的动力学方法计算得到了完整的动力学三因子:活化能E=197.8 k J·mol-1,指前因子的对数lg(A/s-1)=14.60,最概然机理函数为:f(α)=[-ln(1-α)]-1,G(α)=α+(1-α)ln(1-α)。
刘钦甫纪阳杜妍娜李晓光梁鹏
关键词:高岭石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插层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