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美霞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功
  • 1篇亚急性
  • 1篇上肢
  • 1篇上肢运动
  • 1篇上肢运动功能
  • 1篇神经元
  • 1篇松动术
  • 1篇统合
  • 1篇吞咽
  • 1篇吞咽动作
  • 1篇吞咽功能
  • 1篇吞咽功能障碍
  • 1篇肘关节
  • 1篇肘关节僵硬
  • 1篇卒中
  • 1篇卒中患者
  • 1篇脑性
  • 1篇脑性瘫
  • 1篇脑性瘫痪
  • 1篇脑性瘫痪患儿

机构

  • 3篇嘉兴市第二医...
  • 1篇嘉兴学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研究...

作者

  • 4篇杨美霞
  • 3篇顾旭东
  • 3篇金敏敏
  • 2篇曾明
  • 2篇傅建明
  • 2篇姚云海
  • 2篇朱美红
  • 1篇崔尧
  • 1篇钱淑霞
  • 1篇施明
  • 1篇吴华
  • 1篇陈迎春
  • 1篇李亮
  • 1篇王伟
  • 1篇曹小英
  • 1篇王晶
  • 1篇李岩
  • 1篇王勇
  • 1篇武建福
  • 1篇马静梅

传媒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探讨动作观察疗法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1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动作观察疗法,每周6次,每次20min,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并使用量角器对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进行测量,以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并分别检测治疗前后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及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评定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MA评分(44.81±8.86)、肩关节前屈(150.88°±21.32°)、肘关节伸展(135.56°±17.22°)主动活动度的改善程度显著(P<0.05);两组患者,除治疗后的对照组FMA评分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FMA评分与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不相关(P>0.05)外,其余FMA评分均与肩关节主动前屈活动度、肘关节主动伸展活动度及腕主动背伸活动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且FMA与肩关节前屈、肘关节伸展和腕背伸主动活动度存在相关性。
王晶曾明金敏敏杨美霞崔尧朱美红施明李亮顾旭东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康复
蜡疗辅助松动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创伤后肘关节僵硬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治疗外,对照组仅以松动术训练,而治疗组蜡疗同时辅助松动术训练,然后对治疗后3个月的肘关节功能采用改良后HSS肘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总优良率为97.5%,对照组总优良率为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蜡疗同时辅助松动术治疗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具有明显疗效,而单纯靠松动术训练往往残留肘关节的活动受限。
武建福曹小英钱淑霞杨美霞陈迎春
关键词:蜡疗松动术肘关节僵硬
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感觉统合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66项(GMFM-66)对两组患儿进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儿GMFM-66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
李岩金敏敏杨美霞吴华姚云海王伟王勇傅建明顾旭东
关键词:感觉统合粗大运动功能
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影响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观察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例)和对照组(9例)。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正常人吞咽动作视频,然后模仿吞咽动作,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相同时间的风景视频,每周5次,每次10 min,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经口进食能力评估(FOIS)及渗透-误吸评估(PAS)。另采用fMRI对2组患者的吞咽动作视频刺激任务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EAT-10评分、PAS评级、PAS评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EAT-10评分、PAS评级、PAS评级分别为(18.44±3.71)分、(5.44±0.88)级、(2.44±1.01)级,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行fMRI检查时观看吞咽动作时,治疗组的大脑的楔前叶、顶叶、中央后回、BA7区、BA5区、额叶、中央旁小叶激活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且可促进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相关的脑区激活。
曾明马静梅顾旭东姚云海朱美红金敏敏杨美霞朱碧华沈芳胡淑珍傅建明
关键词:镜像神经元吞咽功能障碍功能性磁共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