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手术
  • 3篇电针
  • 3篇移植术
  • 3篇针药
  • 3篇针药复合麻醉
  • 3篇镇痛
  • 3篇肾移植
  • 3篇肾移植术
  • 3篇麻醉
  • 3篇复合麻醉
  • 2篇移植手术
  • 2篇肾移植手术
  • 2篇手术期护理
  • 2篇术期护理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围手术期护理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药物

机构

  • 5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贵港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杨柳芬
  • 5篇屈桂莲
  • 5篇庄心良
  • 4篇王珍娣
  • 3篇陈守林
  • 3篇徐达
  • 3篇黄树仁
  • 3篇谢桐
  • 3篇徐国辉

传媒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2
2010年
杨柳芬
关键词: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手术期护理结石患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上尿路结石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肾移植术50例报告被引量:8
1996年
100例终末期肾衰作肾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针药复合组(针麻取六:主穴次,三阴交,太溪;配穴肾俞和切口旁针或足三里;并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各50例。在保持患者无痛的前提下,比较两组局麻药初量和总量,针药复合组为5.6±0.3ml和13.5±1.0ml,而对照组为14.5±0.4ml和25.4±1.2ml,两组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术中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大,两组需用麻黄碱和抗胆碱药的病例数和次数分别为1和2与9和5次。移植肾泌尿时间:针药复合组较对照组快,分别为209±25秒和410±47秒,P<0.001。麻醉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针药复合组的麻醉效果根据硬膜外给药初量多少而定,优31例,良13例,优良率为88%。
屈桂莲庄心良徐国辉杨柳芬王珍娣陈守林黄树仁徐达谢桐
关键词:肾移植手术电针镇痛
吗啡硬膜外给药与尿潴留(附156例报告)被引量:1
1995年
硬膜外腔注入吗啡用于术后镇痛,这不仅减少患者疼痛,且有助于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因此已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但硬膜外腔注射吗啡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尿潴留、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褥疮等并发症,已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总结我院硬膜外腔注射吗啡或(和)
杨柳芬庄心良屈桂莲
关键词:硬膜外腔术后镇痛吗啡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肾移植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100例终末期肾衰患者(做肾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针药复合组(针麻取穴:主穴次■、三阴交、太溪;配穴肾俞和切口旁针或足三里;并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组(对照组)各50例,做肾移植手术。在保持患者无痛的前提下,比较两组局麻药初量和总量,针药复合组为5.6±0、3ml和13.5±1.0ml,而对照组为14.5±0.4ml和25.4±1.2ml,两组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术中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两组需用麻黄碱和阿托品的病例数分别为1和2与9和5例。移植肾开始泌尿时间,针药复合组较对照组早,分别为209±25s和410±47s(P<0.001)。麻醉前后的免疫功能变化两组间无明显差异。针药复合组的麻醉效果根据硬膜外给药初量多少而定,优21例,良13例,优良率为88%。
屈桂莲庄心良徐国辉杨柳芬王珍娣陈守林黄树仁徐达谢桐
关键词:肾移植术电针针刺麻醉药物麻醉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2011年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前列腺肥大合并症较多的患者,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大多数患者术前缺乏相关疾病知识,而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以上问题,
杨柳芬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良性前列腺增生相关疾病知识前列腺肥大手术方式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肾移植术临床研究(摘要)
1998年
本研究是探索以针刺镇痛与小剂量硬膜外阻滞复合作肾移植手术的麻醉方法并与同期肾移植手术用硬膜外阻滞的病员进行临床资料比较。100例终末肾衰作肾移植手术患者随机分成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阻滞(针药复合组)与硬膜外阻滞(对照组)各50例,男女之比前者36:14,后者44:6。年龄范围分别为19~54岁和18~55岁。两者患者的肾移植方法、局麻药种类、术前药、辅助药、注药途径和注药时间基本相同。在保持患者无痛的前提下,比较两组局麻药的初量和总量。术中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升压药和抗胆碱药的应用、移植肾开始泌尿时间以及麻醉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针刺选穴采用循经取穴和循神经取穴两者相结合原则。主穴:次髎、三阴交、太溪(均双侧);配穴:肾俞和切口旁针或足三里(双)。刺激方法:刺激波形,G6805电麻仪,连续波。刺激频率:次髎,肾俞,切口旁针用80~100Hz,三阴交、太溪、足三里用2~4Hz,刺激强度调节至患者能耐受的最高刺激强度,诱导时间30分钟,硬膜外阻滞穿刺点T_(12)-L_1脊椎间隙,导管向头端留置3.5cm,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和1%利多卡因与0.15%地卡因合液,术前药安定10mg,盐酸东茛菪碱0.3mg术前一小时肌注。麻醉辅助用药:切皮前30分钟肌注哌替啶1mg/kg,切皮前10分钟静脉滴注氟哌啶0.05mg/kg,芬太尼0.05mg。术中常规鼻导管供氧,以及监测心电图,S_pO_2。针药复合麻醉效果评定,以术中保持病人安静,无痛和手术顺利进行为前提。麻醉效果评定,根据硬膜外注药的初量分为优、良、可三级,以切皮前10分钟之前所注药量的总和为初量。初量≤5ml为优,6~8ml为良,>8ml为可。手术在3小时内追加次数不超过3次者,保持原评级,超过三次者,依次降级。结果针药复合组麻醉效果,优31例(62%),良13例(26%),可6例(12%),总优良率达88%。两组局麻药初量和总量比较:针
屈桂莲庄心良徐国辉杨柳芬王珍娣陈守林黄树仁徐达谢桐
关键词:肾移植手术电针镇痛
美维松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1995年
比较平衡麻醉下,单次及间断静注美维松(MIV)在肾功能正常与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肌松效应及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初量(0.15mg/kg)MIV用于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时心血管不良反应小,正常组和肾衰组的插管优良率分别为90%和100%,起效时间分别为245.7和176.5秒(P>0.05),无反应期分别为7.1和11.5分(P<0.01);追加量的起放时间分别为81.7和71.9秒(P>0.05),无反应期分别为5.2和8.9分(P<0.01)。两组患者之间T1/Tc恢复至25%和75%的时间以及恢复指数单次和间断静注后均无统计学差异。因此,MIV可用于肾功能正常与肾衰患者的气管内插管,反复追加用药无明显蓄积作用,但肾衰组的肌松阻滞深度增强。
栾爱平庄心良屈桂莲王珍娣杨柳芬
关键词:美维松肾功能衰竭气管内插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