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娜 作品数:16 被引量:56 H指数:5 供职机构: 福建省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遗传特性研究 2011年 目的探究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基因的遗传变异特点及种系进化分布,为研究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化、致病性和流行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培养法和real-time PCR法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血凝素基因HA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用DNASTAR MegAlign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基因种系进化特性分析。结果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参考株A/California/04/2009相比具有高度同源性,HA蛋白有4个位点氨基酸发生了替换,与猪流感代表株A/swine/Iowa/15/1930(H1N1)存在6个HA抗原决定簇位点变异。福州市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都有8个糖基化位点,其中6个位于HA1区,分离株HA蛋白不具有多碱基裂解位点,具有低致病性流感病毒特点。与美国流感病毒A/California/04/2009(H1N1)株共聚类为一个独立的小分支,进化关系最近,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源于古典型猪H1N1流感病毒,与A/swine/Iowa/1/1976(H1N1)的种系关系密切。结论福州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以往古典型猪流感代表株出现HA蛋白抗原性漂移,应进一步加强流感病原学变异监测。 姚栩 陈智伟 张彩云 夏晓峰 杨建娜 郑能雄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 血凝素基因 福州市2005年流感病原学与血清学监测分析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分析福州市流感检测结果,探索流感活动规律,为制定有效的流感预防方案提供证据。方法用MDCK细胞培养法以及鸡胚进行流感病毒分离。以微量半加敏血凝抑制试验(HI)进行毒株鉴定及流感抗体检测。结果从405份标本中共分离到25株毒株,其中A3(H3N2)21株,乙型4株。正常人群流感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A151%;A371%;B45%(χ2=84.30,P<0.001)。结论鉴定结果表明A3(H3N2)为优势流行株,福州正常人群中A3流感抗体水平较高,A1、B型流感抗体较低。 杨建娜 陈艳 徐珊 姚栩关键词:MDCK细胞 鸡胚 应用PCR-RFLP技术进行乙型流感病毒鉴别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连接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LP)技术进行乙型流感病毒及其巴拿马株与维多利亚株两大谱系的鉴别。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区域的核苷酸序列,应用软件进行序列比对,根据HA基因的保守区设计、筛选引物,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流感病毒HA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H indⅢ酶切扩增产物并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同时对检测方法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实验。结果:该方法对乙型流感病毒有特异性,与甲1和甲3型流感病毒无交叉反应。维多利亚株和巴拿马株HA基因均能被特异性引物所扩增,扩增产物经H indⅢ酶切后,乙型流感病毒巴拿马株在电泳谱上出现603 bp与242 bp的两个可见片段,而维多利亚株因无H indⅢ酶切位点,仍呈872 bp的一个片段。该方法检测敏感度可达0.1 TC ID50。结论:该方法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乙型流感病毒维多利亚株与巴拿马株鉴别的方法。 姚栩 张彩云 陈智伟 杨建娜 郑能雄关键词:乙型流感病毒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聚合酶链反应 福州市乙肝病毒基因型和基因亚型的分布及其与前C、C基因启动子变异的关系 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研究福州市乙肝病毒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及其与T1762/A1764、A1896变异的关系,为完善预防、诊断、治疗病毒感染的策略和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法检测HBsAg阳性血清的基因型,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基因亚型、T1762/A1764变异和A1896变异。结果282份HBsAg阳性血清样品中103份未能成功分型,其余179份样品中B基因型122份(68.2%),C基因型54份(30.2%),B+C型3份(1.7%),未检测到其他基因型。随机选取的100份B基因型样品中,Ba亚型71份(71.0%),Bj亚型8份(8.0%),未能分亚型者21份(21.0%)。54份C基因型样品中Ce亚型31份(57.4%),Cs亚型14份(25.9%),Ce+Cs1份(1.9%),未能分亚型者8份(14.8%)。T1762/A1764变异标本9份(8.7%),Ce亚型变异率最高(29.2%),Ba亚型次之(3.3%),Cs和Bj亚型未检测到变异株,T1762/A1764变异在不同基因型和亚型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896变异标本10份(10.0%),Ba亚型变异率最高(14.0%),Cs亚型次之(10.0%),Ce亚型最低(4.0%),不同基因型和亚型中的变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和阴性样品中的基因型和亚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州市乙肝病毒以B、C基因型为主,Ba、Ce亚型占优势,HBV各基因型和亚型发生T1762/A1764、A1896变异的模式不同。 郭燕 郑能雄 姚栩 纪惠玲 陈智伟 陈艳 徐珊 张彩云 黄晓霞 杨建娜 卢园关键词:基因型 基因亚型 福州市2006~2007年乙型流感病毒HA1基因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2006~2007年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变异特点及种系进化分布。方法:采用狗肾传代细胞培养分离流感病毒,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流感病毒型和亚型鉴定,选取部分乙型流感病毒株提取病毒核酸,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用DNASTAR MegAlign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基因种系进化特性分析。结果:2006~2007年福州市人群中同时流行着乙型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毒株。2006年Victoria系毒株为主要优势流行株,2007年Yamagata系毒株为乙型优势流行株。2006~2007年分离的Yamagata系毒株与B/Shanghai/36I/02比较,在血凝素基因HAl区发生6—10个氨基酸替换,在196位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2006~2007年分离的Victoria系毒株与B/Zhejiang/2/01比较,在HA1区发生8—9个氨基酸替换,在197位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与2006~2007年的北半球国际疫苗株B/Malaysia/2506/04比较,在HA1区发生1—3个氨基酸替换。结论:2006~2007年福州市人群中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与B/Shanghai/361/02和B/Zhejiang/2/01相比基因特性已经发生了进一步改变,抗原已发生漂移。 姚栩 张彩云 陈智伟 杨建娜 郑能雄关键词:乙型流感病毒 基因特性 血凝素 福州市五种人群中HCV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吸毒人群、梅毒、乙肝携带者、服务行业健康体检人员、卫生防疫人员中丙肝病毒(HCV)感染的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CV抗体检测。结果吸毒者、梅毒、乙肝携带者、服务行业健康体检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的抗-HCV阳性率分别为60.58%、0、0、1.00%、0.71%。结论吸毒人群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此群体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对控制丙肝等传染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徐珊 陈艳 杨建娜 黄晓霞关键词:吸毒人群 高危人群 阳性率 2006年-2010年福州市哨点医院流感监测分析 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2006年-2010年流感流行概况,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流感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流感监测网络系统,收集2006年-2010年度福州市流感和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资料。用MD-CK细胞对送检的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用微量血凝集抑制试验(HIA)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结果:2006年-2010年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的比例平均分别为2.22%、2.34%、1.36%、2.30%、2.28%,2006年-2010年间流感样病例年龄构成,以0~岁组最高,其次为5~岁组,15岁以下者平均占总病例数的80%以上。2006年-2008年间福州市的流感优势毒株分别为B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流感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2009年H1N1、H3N2、B三种亚型流感病毒均有分离到,自8月份以后,甲型H1N1流感成为优势流行株。2010年1月~3月仅分离到B型流感病毒和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结论:2006年-2010年福州市先后出现B型、H3N2亚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流行,流感病毒流行株发生了交替变换。 张彩云 杨建娜 姚栩 陈智伟关键词: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 流行病学 病原学 2005~2006年福州市羁押、收教人员HIV感染状况调查 2007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羁押、收教人员HIV的感染情况,为福州市的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制定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福州市羁押、收教人员进行抗-HIV检测。[结果]共检测12 652名,抗-HIV阳性者15例,阳性率为0.12%。男性阳性率为0.11%,女性阳性率为0.53%。15例阳性者均为性乱者,其中11例吸过毒,有共用注射器史。[结论]监狱、看守所羁押人员中发现有HIV感染者,戒毒收教人员仍是HIV感染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这些群体的宣传教育、管理和行为干预。 徐珊 杨建娜 纪惠玲 姚栩 陈艳 黄晓霞关键词:艾滋病 艾滋病病毒 福州地区2000-2003年登革热疫情监测分析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分析福州地区 2 0 0 0 - 2 0 0 3年登革热疫情监测结果 ,为控制登革热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各区、县正常人群血清检测登革热抗体 ;捕捉白纹伊蚊分离登革病毒 ;调查媒介白纹伊蚊布雷图指数。结果 正常人群血清登革热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 ,分别为 4 9% ,0 4 % ,0 ,0。各监测点年平均布雷图指数均超过 5 ,分别为 17 7、9 6、8 3、8 1,且晋安、长乐两地 7月份的布雷图指数超过了 2 0。结论 4年来仅发现 3例登革热病例 ,经流行病学调查系境外感染。人群免疫力下降 ,布雷图指数相对较高 ,一旦有传染源输入 ,极可能导致登革热流行 ,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陈艳 徐珊 杨建娜 陈敏红关键词:登革热抗体 布雷图指数 疫情监测 白纹伊蚊 外感 2005年福州市部分人群狂犬病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狂犬病纯化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对1407例暴露后自愿到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接种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Vero细胞疫苗)的人群,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检测狂犬病毒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犬伤患者1407例,免疫后狂犬病毒抗体阳性者1327例,总阳性率为94.31%,其中男性阳性率为95.03%;女性阳性率为93.50%;男女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5)。不同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不同,0~19岁组与20~59及60~93岁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57、13.829,P〈0.01、P〈0.05)。[结论]人用狂犬病疫苗有很好的免疫效果,但对免疫失败者应加强免疫,同时个体自身年龄对狂犬病毒抗体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陈艳 徐珊 杨建娜关键词:狂犬病 抗体 狂犬病疫苗 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