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杨冬燕

杨冬燕

作品数:76 被引量:385H指数:12
供职机构: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18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理学
  • 6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基因
  • 23篇转基因
  • 16篇地沟油
  • 14篇光谱
  • 13篇植物油
  • 11篇食用植物油
  • 10篇拉曼
  • 9篇实时荧光
  • 9篇拉曼光谱
  • 9篇基因成分
  • 8篇食品
  • 7篇荧光
  • 7篇掺假
  • 6篇转基因成分
  • 5篇实时荧光PC...
  • 4篇占有率
  • 4篇植物
  • 4篇市场占有率
  • 4篇聚合酶
  • 4篇聚类分析

机构

  • 75篇深圳市疾病预...
  • 7篇华南农业大学
  • 7篇深圳市农作物...
  • 3篇南华大学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深圳市血液中...
  • 1篇南海油脂工业...

作者

  • 76篇杨冬燕
  • 63篇杨永存
  • 59篇邓平建
  • 42篇李浩
  • 26篇耿艺介
  • 23篇杨小柯
  • 16篇张倩
  • 9篇梁裕
  • 7篇周向阳
  • 7篇张海龙
  • 6篇王舟
  • 6篇张艳炜
  • 5篇张锦周
  • 5篇侯红利
  • 4篇郭良让
  • 4篇黄达娜
  • 4篇吴双
  • 4篇吴水清
  • 4篇王学林
  • 4篇刘桂华

传媒

  • 26篇中国卫生检验...
  • 9篇食品安全质量...
  • 5篇卫生研究
  • 5篇中国公共卫生
  • 5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国油脂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5~2017年深圳市场小麦及其制品中转基因成分监测与分析
2018年
目的分析2015~2017年深圳市场小麦及其制品转基因阳性率的变化,了解深圳市场是否存在未获授权的转基因小麦污染及其本底情况。方法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对2015~2017年期间在深圳各大超市抽取的97份小麦及其制品,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评估3年来深圳市场转基因小麦及其制品转基因阳性率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结果 3年来共检出13份阳性小麦类样品,小麦类样品总体阳性率为13.40%。2015~2017年,转基因小麦及其制品转基因阳性率分别12.50%、8.11%、25.00%。不同产地、不同采样地点样品阳性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2017年深圳市场转基因小麦及其制品转基因阳性率明显升高,但阳性样品均为弱阳性,提示小麦及其制品中检出的转基因阳性成分可能来源于其他转基因生物的基因污染。
杨冬燕李浩杨永存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阳性率基因污染
一种基于拉曼光谱鉴别地沟油的判别分析方法
本发明适用于食品分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拉曼光谱鉴别地沟油的判别分析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收集或配制用于构建判别分析模型的纯食用植物油、掺假植物油、地沟油掺兑植物油和地沟油的标准样品,进行拉曼光谱检测获得标准样品的扩展...
邓平建杨冬燕杨永存李浩梁裕耿艺介
2018年—2022年深圳市市售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连续5年对深圳市售5个类别茶叶中农药残留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为消费者提供指导。方法在深圳市10个区采集红茶、绿茶、大麦茶、普洱茶5个类别的茶叶样品,按照15个监测项目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样品中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检测。结果320份样品中12份样品农药残留超标,总体超标率为3.75%(12/320)。超标率最高的项目是吡虫啉,6个吡虫啉超标的样品均为菊花茶,菊花茶吡虫啉超标率9.38%(6/64)。不同类别样品间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个菊花茶样品农药残留超标率达到17.19%(11/64),显著高于其他4个类别。结论深圳市市售红茶、绿茶、大麦茶、普洱茶农药残留风险较小,而菊花茶农药残留水平较高,存在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应该引起重视,加强监管。
杨冬燕吕颖坚杨淋清雷伶刚周颢隽王舟
关键词:茶叶农药残留
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与自然变异的比较和鉴别被引量:1
2011年
筛查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遇到的最大难题是难以鉴别其非预期效应和自然变异。从转基因作物非预期效应与自然变异的发生机制、食用安全风险和遗传特性的比较分析阐述两者在发生机制及遗传特性方面的差异和特征,为设计减少自然变异干扰的非预期效应筛查模式和方案提供重要启示。
邓平建周向阳杨冬燕王学林侯红利杨永存吴水清张海龙杨小柯
关键词:转基因作物自然变异
深圳市场玉米及其食品加工品中转基因成分的监测与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转基因玉米及其食品加工品在深圳市场的占有率、变化趋势及其标识情况。方法:依据标准SN/T1204-2003,分别于2004年、2011年及2012年共抽取233份玉米及其食品加工品,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评估转基因玉米在深圳市场的占有率、标识现况及不同来源样品的转基因阳性率。结果:2004年、2011年及2012年深圳市场转基因玉米及其制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72%,2.56%及7.21%;来自超市和农批市场的样品的转基因阳性率并无明显差别。结论:目前转基因玉米及其加工品在深圳市场的占有率还很低,8年来转基因玉米深圳市场占用率没有明显上升趋势。
杨冬燕杨永存李浩杨小柯张倩耿艺介邓平建
关键词:转基因玉米市场占有率
转基因成分定量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杨小柯郭良让杨冬燕杨永存周向阳李永红邓平建
关键词:转基因成分
多物种复合样品中转基因DNA成分的定量分析
2009年
目的:在前期研究建立的不依赖参比内源基因定量单物种植物样品中转基因DNA的方法的基础上,定量测定多物种复合样品中转基因DNA的含量。方法:以转基因和非转基因大豆、玉米、大米按比例混合配制的多物种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实时荧光PCR法测定样品DNA提取物中转基因DNA量,通过测定260 nm处的吸光值测定样品DNA提取物中总DNA量,以样品DNA提取物中各物种转基因DNA量与总DNA量之比表示多物种复合样品中各物种转基因DNA成分含量,并以各物种转基因DNA成分含量之和计算样品中转基因DNA的总含量。结果:7个大米与玉米两物种混合样品和7个大米、大豆与玉米三物种混合样品用于验证新建的定量体系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两物种和三物种复合样品转基因成分总含量测定值与理论值的偏离度分别为2.22%-19.54%和5.24%-20.51%;其转基因成分总含量测定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11%-13.43%和0.56%-10.74%。结论:新建的多物种复合样品中转基因DNA的含量测定方法满足转基因成分定量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
杨冬燕侯红利杨永存周向阳杨小柯郭良让李永红林健荣邓平建
关键词:转基因实时荧光PCR
2008年深圳市感染性病毒性腹泻中诺如病毒的感染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感染性病毒性腹泻中诺如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RT-PCR)对2008年深圳市606例疑似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诺如病毒的检测。结果诺如病毒感染率为24.26%(147/606),其中男性感染率为22.49%(74/329),女性为26.36%(73/277)。0~2岁年龄组诺如病毒感染率为11.54%(9/78),3~4岁为0%(0/5),5~14岁为31.25%(5/16),15~19岁为22.86%(8/35),≥20岁为26.48%(125/472)。结论诺如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冬季感染率较高。各年龄组男女性人群都可感染,但在本次监测中3~4岁年龄组无感染。应加强对诺如病毒引起感染的监测。
张海龙杨洪阳帆冼慧霞姚相杰杨冬燕何雅青
关键词:诺如病毒实时荧光RT-PCR
拉曼光谱-聚类分析快速鉴别掺伪芝麻油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建立快速鉴别掺伪芝麻油的拉曼光谱-聚类分析方法。方法以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多批次芝麻油、大豆油、玉米油、菜籽油、精炼棕榈油、精炼棉籽油及精炼地沟油为样品,在780 nm和532 nm激光光源下,扫描和比较其普通、扩展及导数拉曼光谱的形态。结果在532 nm激光光源的扩展光谱及一阶导数光谱中,芝麻油与低价植物油及精炼地沟油光谱的信息量最大,样品间光谱形态的差异显著。基于此全波段光谱信息和形态建立的多步聚类分析模型对芝麻油、低价植物油、仿冒芝麻油和精炼地沟油的判别正确率均为100%;对5%、10%、20%、30%和50%掺假芝麻油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72%、92%、100%、100%和100%;对5%、10%和20%掺杂芝麻油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7%、100%和100%;对5%、10%和20%掺杂植物油的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4%、100%和100%。样品测量时无需制备样品及消耗化学试剂,测量和分析一份样品仅耗时5 min左右。结论所建立的拉曼光谱-聚类分析模型既可准确鉴定芝麻油,还可准确鉴定各种类型的掺伪芝麻油,可实现对掺伪芝麻油的快速、无损和准确鉴别。
邓平建梁裕杨冬燕杨永存李浩耿艺介
关键词:拉曼光谱聚类分析
基于电子鼻的添加香精类掺假植物油的检测研究
2013年
目的尝试通过电子鼻来鉴别添加香精类掺假植物油。方法以添加香精的掺假植物油与正常市售植物油为样品,进行电子鼻检测,并对所获得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结果线性判别分析(LDA)对添加各种香精的掺假植物油与正常油之间都有较好的区分效果,并优于PCA方法。结论电子鼻技术可以作为鉴别添加香精类掺假植物油的一种有效手段。
李浩杨冬燕杨永存邓平建
关键词:植物油掺假香精电子鼻线性判别分析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