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长治

作品数:10 被引量:265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风洞
  • 3篇土壤
  • 3篇土壤风蚀
  • 3篇风蚀
  • 2篇沙丘
  • 2篇风洞实验
  • 1篇动力条件
  • 1篇新月形沙丘
  • 1篇沙漠化
  • 1篇塔克拉玛干沙...
  • 1篇太阳能
  • 1篇土壤风蚀量
  • 1篇气层
  • 1篇气候
  • 1篇气候资源
  • 1篇流场
  • 1篇金字
  • 1篇金字塔
  • 1篇金字塔沙丘
  • 1篇环境风洞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华南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10篇李长治
  • 4篇董光荣
  • 4篇凌裕泉
  • 3篇刘绍中
  • 3篇吴正
  • 1篇陈惠忠
  • 1篇陈渭南
  • 1篇杨佐涛
  • 1篇董治宝
  • 1篇刘玉璋
  • 1篇屈建军
  • 1篇王中隆
  • 1篇张春来
  • 1篇申建友
  • 1篇郝青振
  • 1篇温向乐
  • 1篇邹学勇
  • 1篇陈广庭

传媒

  • 8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1篇2003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风洞实验方法计算土壤风蚀量的时距问题被引量:23
1996年
通过对延津县沙质壤土原状土进行风蚀风洞模拟实验,探讨了土壤风蚀量计算中的时距问题。结果表明,前人使用“风蚀模数”概念来计算土壤风蚀量会导致较大误差,原因在于同一风蚀事件中单位时间内的风蚀量随吹蚀时间的延续而递减,在风洞实验计算风蚀量时使用“累积风蚀量”概念将会有更精确的结果。
张春来董光荣董治宝李长治
关键词:土壤风蚀量风洞实验
影响土壤风蚀主要因素的风洞实验研究被引量:143
1992年
利用风洞实验技术,对影响土壤风蚀的诸因素进行模拟实验,进而定量或半定量地确定各因素在风蚀过程中的作用与关系。土壤风蚀是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人为因素作用是叠加于自然因素作用之上的加速过程,实验表明,由人为因素引起的风蚀量占总风蚀量的78.6%,而自然因素只占21.4%。
刘玉璋董光荣李长治
关键词:土壤风蚀风洞实验
塔克拉玛干沙漠内部的气候资源被引量:4
1994年
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内部肖塘(40°50'N,84°10'E)和满参(40°07'N,84°22'E)一年多的气象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着重讨论该区的气候资源,给出太阳能、风能和观测期间遇到最大风速的风压,为该地区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杨佐涛陈渭南陈广庭李长治温向乐
关键词:气候资源太阳能风能
风成沙纹形成的风洞模拟研究被引量:19
1998年
风成沙纹形成于沙质床面下游的沙粒蠕移,发展于沙粒跃移-风沙流的“波粒二重性”作用,消亡于气流与风沙流的正弦波共振。以细沙和极细沙为优势粒级的天然沙丘沙是风成沙纹形成的最佳粒配。沙纹移动速度VR是缓慢的,其数量级为10-1cm·min-1~101cm·min-1,实验关系式为:VR=1.58×(VL-5.5)0.67。
凌裕泉刘绍中吴正李长治
关键词:风洞模拟
金字塔沙丘形成的动力条件分析被引量:8
1997年
金字塔沙丘(或星状沙丘)形成的动力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非沙质床面的气流场辐合区,一般具有三个以上近似均布的主风向,各主风向的风力强度、出现频率及持续时间不尽相同,但年总输沙能力较为接近,而且月输沙能力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二是不太充裕的沙源和高浓度不饱和风沙流;三是不同尺度地形条件的动力作用,和沙漠与戈壁下垫面的热力影响。在沙质床面,往往由于高浓度饱和或过饱和风沙流的作用,导致新月形沙丘或新月形沙丘链的变态,或重新组合成金字塔状的沙丘形态,但不可能发育为典型的金字塔沙丘。
凌裕泉刘绍中刘绍中吴正
关键词:金字塔沙丘风沙流动力条件
艾肯达坂风雪流形成机制及其治理被引量:18
1995年
根据天山艾肯达坂地区的野外观测和风洞模拟实验,导出山区风雪流输送量与风速随高度分布方程,指出贴地气层分离是形成道路雪阻的主要原因。首次提出利用透风式下导风清除道路积雪的理论与方法,在风雪流灾害防治工程的实施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王中隆李长治
关键词:流场风雪流积雪
室内沙风洞空洞条件下流场规律被引量:13
1998年
根据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室内沙风洞空洞条件下的气流场测定结果,阐述了风洞实验段内边界层发展、气流加速、底板边界层内的风速分布、自由流区风速不均匀性等规律,其中底板边界层内的风速分布遵循Coles定律和指数定律,不完全遵循普兰特-冯·卡曼对数定律。
郝青振邹学勇董光荣李长治王国昌
关键词:边界层环境风洞
沙漠化与土壤物质含量变化被引量:12
1992年
在沙漠化的环境演变过程中,土壤物质含量显著改变。本文通过风蚀导致土壤物质损失的数量分析,研究沙漠化过程中土壤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初步确定了沙漠化各发展阶段与土壤中所含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
申建友董光荣李长治陈惠忠
关键词:沙漠化土壤风蚀
应用近景摄影法研究沙纹的移动被引量:11
2003年
近景摄影能够在无干扰的条件下,精确地测定正在发育阶段的风成沙纹,以波动方式整体移动的平均移动速度VR(cm·min-1),和相应的沙纹波长L(cm)波高Δh(mm)及其平均值。同时,求得沙纹移动速度VR与局地风速VL之间的实验关系式为VR=1 58×(VL-5.5)0.67,沙纹移动是缓慢的,其数量级变化于10-1~101cm·min-1之间。沙纹波长与波高与直接测定值相当吻合。
凌裕泉屈建军李长治
新月形沙丘形态的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29
1998年
新月形沙丘是风沙地貌基本形态之一,一般为高浓度非饱和风沙流所塑造。其形成过程始于风沙运动的“波粒二重性”,并经历沙物质积累(高浓度饱和风沙流)和形体塑造(高浓度不饱和风沙流)两个发育阶段,即耗散性增大和色散性减小过程;非沙质床面零星分布的单个新月形沙丘具有明显的移动性和形态的不稳定性(高大新月形沙山除外)。风洞实验条件下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形态(其尺度比床面沙纹大一个数量级),有助于新月形沙丘形成机制的了解。
凌裕泉吴正刘绍中李长治
关键词:新月形沙丘耗散性沙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