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敏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谷氨酸棒杆菌
  • 3篇棒杆菌
  • 2篇L-缬氨酸
  • 1篇代谢流
  • 1篇代谢流分析
  • 1篇选育
  • 1篇育种
  • 1篇菌种筛选
  • 1篇氨基酸
  • 1篇氨基酸生产
  • 1篇产生菌

机构

  • 4篇江南大学

作者

  • 4篇姜绪林
  • 4篇张星元
  • 4篇李秀敏
  • 4篇杨毅

传媒

  • 2篇无锡轻工大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04
  • 2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L-缬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代谢流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以谷氨酸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AS1.4 95 (Leu- )为出发菌株 ,通过多次亚硝基胍 (NTG)诱变 ,给AS1.4 95 (Leu- )依次叠加L -AAHss,2 -TAr,Vd- 的遗传标记 ,得到突变株AATV341(Leu- ,L -AAHss,2 -TAr,Vd- ) ,可在 8%的葡萄糖培养基积累L-缬氨酸 2 4 .5g L ,比出发菌株提高了 5 .13倍。同时运用代谢流量分析理论 ,测定出发菌株AS1.4 95及其突变株AATV341在L -缬氨酸合成阶段的代谢流量 ,并初步进行比较和分析 ,发现遗传标记的引入使流量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 ,流量分配朝着有利于L -缬氨酸合成的方向改变。
李秀敏杨毅姜绪林张星元
关键词:L-缬氨酸产生菌选育代谢流分析谷氨酸棒杆菌
谷氨酸棒杆菌的氨基酸输送系统的存在、功能及其在氨基酸生产上的重要性被引量:6
2004年
主要介绍了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中各种氨基酸输送系统及其基因、底物、特性和在氨基酸生产上的应用.
张星元李秀敏杨毅姜绪林
关键词:谷氨酸棒杆菌氨基酸生产
用于育种的结构类似物的计算机辅助选择
2003年
借助于计算机,对已成功地用于菌种筛选的一些结构类似物及它们对应的化合物的三维空间结构的相似性和使用效果,分别进行了测试和比较.介绍了使用ACDlabs软件包为菌种选育选用合适的结构类似物的方法.
李秀敏姜绪林杨毅张星元
关键词:育种菌种筛选
L-缬氨酸合成的代谢流量分析被引量:4
2004年
分别测定谷氨酸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AS1 4 95及其 3个逐个叠加不同遗传标记的突变株AA36 1、AAT2 31和AATV341在特定培养时段 (2 6~ 2 8h)L 缬氨酸等代谢物的胞外浓度 ,由此计算这一时段这些代谢物在发酵液中积累 (或消耗 )的速率 ,分别做出这 4株菌在拟稳态下的代谢流量分布图 ,进而研究育种过程中不同遗传标记的叠加对代谢网络中L 缬氨酸合成流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遗传标记的引入使流量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 ,节点处的流量分配朝着有利于L 缬氨酸合成的方向改变。 6 磷酸葡萄糖节点处流入EMP途径和HMP途径的流量分配由 17 0∶83 0变为 2 4 3∶75 7;丙酮酸节点处流入L 缬氨酸合成途径和其他途径的流量分配由 15 8∶84 2变为 76 7∶2 3 3。L 缬氨酸合成的分支途径上的流量由最初的 5 37增大为 37 3,乳酸合成途径的流量从 11 1最后降为 1 16 ,L 缬氨酸产量由 4g L提高到 2 4 5g L。代谢流量分布的变化趋势与L 缬氨酸产量的变化趋势是互相吻合的。以 2 噻唑丙氨酸抗性突变 (2 TAr)和L 天冬氨酸氧肟酸盐超敏性突变 (L AAHss)有效地进行代谢流遗传导向的事实 ,在代谢流量分析的层面上 ,证明结构类似物抗性突变和结构类似物超敏性突变是代谢流导向和设计育种的十分有效的手段 。
李秀敏李乃强杨毅姜绪林邱勇隽张星元
关键词:L-缬氨酸谷氨酸棒杆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