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珺平

作品数:85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岭南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2篇文学
  • 20篇哲学宗教
  • 7篇历史地理
  • 6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文学
  • 8篇文论
  • 7篇文学理论
  • 7篇文学思想
  • 6篇代文
  • 6篇莱尔
  • 6篇波德莱尔
  • 5篇道教
  • 5篇主义
  • 5篇晚唐
  • 5篇文艺
  • 5篇兼及
  • 4篇道家
  • 4篇儒家
  • 4篇司空
  • 4篇司空图
  • 4篇唐五代
  • 4篇人格
  • 4篇晚唐五代
  • 4篇文艺学

机构

  • 70篇湛江师范学院
  • 12篇岭南师范学院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汉中师范学院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85篇李珺平
  • 1篇王一川
  • 1篇陶东风
  • 1篇童庆炳
  • 1篇李春青
  • 1篇王钦峰

传媒

  • 17篇湛江师范学院...
  • 15篇美与时代(美...
  • 10篇社会科学论坛
  • 5篇青海社会科学
  • 4篇汕头大学学报...
  • 3篇江汉论坛
  • 3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文学评论
  • 2篇社会科学
  • 2篇学术研究
  • 2篇岭南师范学院...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开放时代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外国文学评论
  • 1篇东方丛刊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和论美学与超验主义——兼及“比兴”
2007年
国内理论界大都知道波德莱尔的应和论美学,但几乎无人关心并细究其深厚的超验主义内容。这导致两大严重问题:有些论文或教材长期以偏概全,将“通感”等同于应和,完全忽视后者垂直对应面的宗教意义;有人则望文生义,用“比、兴”比附应和,根本不知超验主义有与现实对比(超越)和对诗人灵魂的跃升作用。本文借用英国学者查德威克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析了应和论美学的超验主义内容及两者关系,辨析了与“比、兴”的差异,也指出了应和论/超验主义与康德哲学和斯威登堡理论的渊源,庶几有助于纠正偏见和误解。
李珺平
关键词:查德威克波德莱尔超验主义
李贽“亦穆亦商”思想与《古兰经》
一、破题穆,指穆斯林;商,指商业(含商人)。亦穆亦商,指李贽学说中极明显和极浓厚的穆斯林思想成分和赞美商业(商人)思想成分。这两种成分都是伊斯兰文化题中应有之义,由于后者过于醒目,成
李珺平
文献传递
试论感情的维度与抒情的复杂性
2003年
借用现代心理学和生物学理论,以中国古代诗、词、典籍等为材料,探讨感情的维度并尝试说明抒情的内在机制。本文先概述古今中外关于感情维度的说法,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从中提炼并建构出一种自认为比较恰当的模式,展开结构分析和实证分析,目的是为了阐明,虽然人类(包括作家艺术家)所有的感情反应最初都来自于原始的哭、笑反应,因而感情各个维度之间是相通、混融的,但不同维度的情感在表征上完全可能千姿百态,抒情活动的复杂性就存在于感情各个维度之间的交叉、冲突、失调之中。
李珺平
关键词:现代心理学古代诗词典籍抒情组合结构
从“加富尔”到“马志尼”——黄遵宪政治理想之定位及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黄遵宪政治理想有两个层次:参加维新运动时,他想做加富尔,打算通过改良,引进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为政府创设新机构,达致君主立宪;失败后,经过痛苦反思,大约于1902年左右进入新境界,他想做马志尼,试图以革命、共和方式改造中国,并完成从加富尔向马志尼的飞跃。导致第二个层次出现的前因,是出使日本、南洋、欧美的西学积累及湖南新政的西学实践。1905年黄遵宪逝世,使这第二个层次仅仅成为一种设想被定格在黄遵宪的头脑中,而无法付诸实践。尽管如此,这种“从加富尔向马志尼”跃进的想法,在当时已鹤立鸡群,与洋务派、维新派所有理论家、思想家有明显的不同,甚至隐然透露出某种人类共识的气象。这也许正是黄遵宪政治理想的独特价值所在。
李珺平
关键词:加富尔黄遵宪政治理想
如何从哲学文化学解读林语堂?——从《林语堂的小说和他的人生哲学》谈开去
2012年
有这样一些书,并非名人所作,也不一定能藏之名山,但所激发的问题却像钟罄余音一样震荡心房。在我案头摆放数年,经反复摩挲的《林语堂的小说和他的人生哲学》(谢友祥、汤奇云著,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以下简称《林小说和哲学》)便是如此。近日有暇,将挥之不去的思绪予以清理以解己惑并求教于读者。
李珺平
关键词:文化学余音
唐代道教为何独尊及对唐文人和文学的深度浸渍被引量:8
2015年
唐代道教独尊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由李唐皇室一手造成的。李唐皇室之所以推尊道教,是因为道教徒曾在政治上发挥过巨大作用。终南山楼观派对李唐皇朝的诞生有迎立扶助作用,茅山上清派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有定鼎作用。此外,尊崇道教始祖李耳还有神化李唐皇室身份,使之可在门第上与山东士族相抗衡的功能。为使道教成为国教或类国教,高宗尤其玄宗以后,李唐皇室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如类国师制,鼓励编撰道教典籍,以及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科,并抬高其地位等。道教兴盛不但改变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方式,也浸渍了他们对宇宙和人生的看法,还更新了文学思想与文学理论的某些内容。
李珺平
关键词:道教文人文学
关于黄巢起义诸问题的冷思考——晚唐五代文学思想背景研究之一被引量:6
2011年
本文对以往学界并未说清楚的与黄巢起义相关的诸问题进行了冷思考。从辨析黄巢起义性质入手,本文逐一考察了黄巢身份、中坚分子成分、流动作战形式及起义过程中的各种事件,认为,黄巢起义不是一场农民起义,而是一个有儒学背景的武装贩盐首领所领导的以游民为主要成员的起义。尤其对作为起义队伍中坚分子的工商杂类及士人的来源与作用等问题,本文从不同侧面做了中肯分析。本文还考察了与黄巢队伍博弈中唐文武官员尤其儒家士人的蹊跷行为,并将随着中唐古文运动而走红的孟轲理论与之联系,尝试从中摸索出晚唐五代思想史的走向。本文采用了比较参证法,剔抉并探讨了传统史书有意无意所躲避的问题。
李珺平
关键词:黄巢起义冷思考
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与文论笔谈被引量:3
2001年
童庆炳所言为回应美国学者米勒对文学可能在全球化语境中消失的担忧而发 ,指出只要人类还有情感 ,而且文学仍然是表达情感的形式 ,那么 ,不管Internet再发达 ,文学都不会消失。王一川把“自然形象”的审美放在全球化语境中进行个案研究 ,认为“全球化并不是带来全球同一性 ,而是加剧了主体的内在冲突 ,激发了寻求全球性语境中的差异和独特个性的冲动”。陶东风从全球化眼光指出赛义德等人理论被引入中国后所导致的异变 ,指出任何文化 (包括文学、文论 )都是被建构的 ,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并以麦当劳快餐在中国的“中国化”为例 ,形象地说明了本真性的不存在。李春青重点凸显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在全球化语境中的困境与如何应对的方法 ,指出古代文论研究应从考据、还原中超越出来 ,而对人类生存的现实问题予以阐释 ,生发出新的意义。李王君平呼应季羡林、汤一介先生的看法 ,从全球化语境中观察中国文学与文论所面临的尴尬状况 ,以及消除的对策 ,特别分析了影响中国文学与文论向全球传播的三种心理障碍等。王钦峰所提出的在全球化语境中 ,文学与文论如何复归人文本位 ,如何在技术入侵、俗滥符号等狂轰滥炸下突围等 ,也极具现实意义。
童庆炳王一川陶东风李春青李珺平王钦峰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古代文论自然形象民族文化认同人文本位
韩愈的儒学转向:背景、要害及其他被引量:5
2014年
韩愈不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发动者和首倡者,而是一个儒学转向者。韩愈儒学转向的政治背景,是啖助以来的尊王攘夷气氛。韩愈尊王的代表作是《拘幽操》,而攘夷的代表作是《谏迎佛骨表》。这一转向的要害,是尝试为儒家儒道建立一种新道统和新文统。新道统强把孟轲赓续于孔丘周公之后,新文统强把扬雄赓续于刘向两司马之后。韩愈对扬雄的偏爱,大概起于少年时代。
李珺平
关键词:儒学要害
“镜子说”与列宁“反映论”文论
2004年
"镜子说"从古希腊"摹仿说"衍生出来,经马克思恩格斯赞赏,被列宁所接受。列宁借用"镜子"概念,从辩证唯物主义维度,改造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理论,创造性地构建了"反映论"文论。
李珺平
关键词:列宁辩证唯物主义文学评论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