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耀 作品数:23 被引量:144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中医小夹板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2021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此类骨折损伤的严重程度主要与骨密度和暴力伤害的程度有关,其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逐年升高。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2种形式。目前采用手术疗法治疗的较多,但术后常会出现并发症,影响腕部功能。中医小夹板疗法作为经典的保守疗法,在骨科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归纳和总结手法复位配合传统、改良夹板联合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刺等其他疗法在此类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旨在挖掘中医小夹板疗法的特色与优势。 崔鑫 梁龙 程灏 刘广伟 李永耀 杜雅超 成永忠 陈帆 田亚良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 中医 尺侧延长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应用初探 随着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发病率日益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中医传统小夹板固定虽然对此类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其固定范围并未涵盖尺骨茎突部位,而尺骨茎突骨折与腕关节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对骨折的恢复与预后... 崔鑫 程灏 李永耀 杜雅超 成永忠 刘广伟 田亚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疗进展及热点问题探讨 被引量:24 2020年 据数据统计,髋部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7.01%,65岁以上的髋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3.79%[1]。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约占髋部骨折的一半,多由老年人的低能量跌倒损伤所致,其骨折粉碎程度往往与骨质疏松情况密切相关[2-3]。随着交通的现代化发展,高能量损伤所致中青年转子间粉碎骨折也逐渐增多,其粉碎程度及稳定性对预后有着决定意义。临床上,在正确评估严重程度、选择合理规范的治疗方案以及微创复位固定骨折等方面仍存在误区,同时一些看似简单的转子间骨折在治疗过程中也往往布满陷阱。本文将就其分型进展、治疗现状、中西医处理对策、相关热点问题进行述评,以期给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赵勇 李永耀关键词:股骨骨折 闭合复位 急性腕骨骨折的治疗 目的:为急性腕骨骨折的治疗提供治疗建议。方法:腕骨骨折是常见的手部骨折,它可并发周围结构的损害、并发一些慢性病症,而且在诊断中常易漏诊。本文概述了手腕的解剖结构,对运动员的表现状况进行了快速回顾,并对手腕进行了系统的评估... 崔鑫 程灏 李永耀 杜雅超 成永忠 梁龙 刘广伟 田亚良关键词:腕骨 骨折 夹板固定治疗尺骨茎突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4 2018年 背景:桡骨远端骨折常伴有尺骨茎突骨折,临床中对尺骨茎突骨折的治疗存在争议。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是治疗此类疾病的常用方法,治疗过程中对尺骨茎突骨折干预的机制难以在尸体力学实验中获得。近年来有限元分析方法在骨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骨科疾病的研究开辟了途径。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夹板对尺骨茎突骨折干预的生物力学机制,为临床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名健康女志愿者的前臂及腕部CT图像建立正常腕关节三维有限元基础模型,通过与文献中尸体实验数据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此为基础建立有、无夹板固定的尺骨茎突Ⅰ型和Ⅱ型骨折的4种腕关节有限元模型。分析各模型在轴向压缩、横向拉伸、旋前和旋后4种工况下,下尺桡关节的相对位移变化、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建立并验证了正常腕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出实验所需另外4种模型;(2)在旋前及旋后工况中,尺骨茎突Ⅰ型及Ⅱ型骨折模型下尺桡关节的相对位移值均大于正常腕关节模型,其中Ⅰ型骨折模型小于Ⅱ型骨折模型,夹板干预后2种骨折模型位移值均明显减小;(3)在横向拉伸、旋前及旋后工况中,尺骨茎突Ⅰ型模型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值小于Ⅱ型骨折模型,夹板干预后2种骨折模型位移值均明显减小。其余工况下以上相应数值相差不明显;(4)结果提示,尺骨茎突骨折后下尺桡关节稳定性变差,其中发生Ⅱ型骨折后下尺桡关节稳定性不及Ⅰ型骨折,夹板这一弹性固定方式在治疗周期中能够增加尺侧柱的稳定性。 李永耀 程灏 赵勇 刘广伟 成永忠 关继超关键词:尺骨茎突骨折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特性 尺骨骨折 有限元分析 支架外固定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作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各有利弊。系统评价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桡骨远端骨折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研制提供论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纳入2013年10月至2023年10月发表的关于外固定支架和钢板内固定治疗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Review Manager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1)纳入8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4篇、总样本量648例,外固定支架组328例,钢板内固定组320例;(2)术后3个月,钢板内固定组的背伸、掌屈、旋后范围优于外固定支架组;术后12个月,钢板内固定组的握力、掌倾角、掌屈、旋前和旋后范围优于外固定支架组;钢板内固定组在术后感染方面优于外固定支架组,其余结局指标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现有8项证据表明,在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式选择上,外固定支架与切开钢板内固定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综合其他因素钢板内固定更胜一筹,但是对于一些高度严重的粉碎性桡骨远端骨折、骨质较差、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以及软组织肿胀而无法进行切开手术的特殊患者,外固定支架才是首选。此次研究结果具有局限性,未来还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另外需重视远期疗效、其他次要指标的观察,补充优化当前研究结果。 林晴 刘峘 成永忠 姜俊杰 李永耀 李光耀关键词:外固定支架 内固定 后内侧入路结合皮内缝合治疗跟腱断裂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结合可吸收线皮内缝合治疗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采取后正中旁内侧入路结合可吸收线皮内缝连续合治疗闭合跟腱断裂43例,观察术后皮缘坏死率、感染率及术后6个月切口瘢痕愈合情况.结果:43例术后随访10~22个月,平均15个月;1例术后10周再次拉伤,42例切口愈合好、瘢痕小,根据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38例,良4例,差1例,优良率98%.结论:采用后正中旁内侧入路结合可吸收线皮内缝连续合治疗跟腱断裂,切口愈合好、瘢痕小、皮缘坏死及切口感染发生率低. 李永耀 金阳 关继超关键词:跟腱断裂 皮内缝合法 后内侧入路 并发症 小夹板与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2021年 目的:评价小夹板与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inomed、中国知网、VIP和万方7个电子数据库,根据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软件Revman 5.4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19项,钢板组在临床有效率[RR=0.96,95%CI(0.93,0.99),P=0.007]、掌倾角[MD=−1.85,95%CI(−2.93,−0.77),P<0.001]、尺偏角[MD=−2.49,95%CI(−3.95,−1.04),P<0.001]、桡骨相对高度[MD=−1.63,95%CI(−2.40,−0.86),P<0.001]方面优于小夹板组;在骨折愈合时间[MD=−4.39,95%CI(−9.07,0.28),P=0.07]、并发症发生情况[RR=1.57,95%CI(0.98,2.52),P=0.06]方面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治疗费用[MD=−2.83,95%CI(−3.37,−2.30),P<0.001]方面小夹板组优于钢板治疗组。结论:与小夹板疗法相比,钢板内固定疗法在临床有效率、影像学评分方面具有优势;在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两者无明显差别;在治疗费用方面小夹板疗法优于钢板疗法,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患者诉求及临床实际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制定。 崔鑫 梁龙 李永耀 杜雅超 田亚良 陈洋关键词:小夹板 钢板 桡骨远端骨折 META分析 尺骨茎突骨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力学分析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模拟尺骨茎突骨折的机制,构建包括主要骨骼和韧带的尺骨茎突骨折的有限元模型,为尺骨茎突骨折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方法:基于正常人体腕关节的CT影像及各组织解剖特点、材料参数,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尺骨茎突骨折的相关特点,进行截骨造模,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尺骨茎突骨折有限元模型,计算和分析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结果:建立了387 763个节点,1 094 717个单元的骨骼、软骨、韧带、骨间膜等结构完整的尺骨茎突骨折有限元模型,不同工况下计算得出的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与临床实际符合。结论:建立的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可用于尺骨茎突骨折的力学机理分析,计算出的下尺桡关节的应力分布、相对位移变化及尺骨茎突骨折端位移变化情况符合临床中尺骨茎突骨折分型的描述,可用于尺骨茎突骨折力学变化的可视化分析及临疗效评估研究。 岳肖华 李晏乐 程灏 刘广伟 孙研 成永忠 宋跃 关继超 李永耀关键词:尺骨茎突骨折 三维有限元模型 有限元分析 亚洲钉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38例 被引量:4 2013年 摘要目的:评价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38例患者采用亚洲型髋关节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本组38例获3~18个月随访(平均10.2个月),1例术后3个月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1例出现局部组织疼痛取出拉力螺钉尾帽后消失,36例骨性愈合,Harris功能评分优25例,良10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亚洲型髋关节螺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的可靠治疗方法之一。 李永耀 关继超 金阳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