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平
- 作品数:15 被引量:93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抗乳腺癌多形上皮黏蛋白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制备并鉴定抗多形上皮黏蛋白1(MUC1)单克隆抗体,将抗体应用于人乳腺癌组织、纤维腺瘤、囊性增生症及正常乳腺组织的临床鉴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方法 用合成的MUC1重复序列短肽与钥孔血蓝蛋白(KLH)及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后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杂交瘤技术筛选出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以ELISA、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法对抗体进行特异性鉴定及亚类分析;将抗体应用于人乳腺癌组织、纤维腺瘤、囊性增生症及正常乳腺组织的临床鉴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MUC1的杂交瘤细胞株,第1株反应性最强,效价1∶10 7以上.抗体亚型3株为IgG1,1株为IgM,轻链均为κ型.经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检测证实抗体与乳腺癌细胞株MCF-7特异性结合,单抗检测MUC1在乳腺癌组织与纤维腺瘤、囊性增生症及正常乳腺组织之间表达差异明显(均P<0.01).结论 抗MUC1单克隆抗体经检测效价高、特异性强,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李航袁时芳凌瑞贠军李永平王辉李郁宋朝君刘佩娟
- 关键词:乳腺肿瘤黏蛋白类
- BRAF^(V600E)基因突变与乳头状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8
- 2017年
- [目的]探讨BRAF^(V600E)基因突变与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第四军医大学图书馆文献管理数据库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表的关于BRAF^(V600E)在PTC中表达及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或淋巴结转移相关性的中文研究资料。采用Revman Manager5.3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通过异质性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的比值比(OR值)及其95%置信区间(95%CI),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根据纳入标准、剔除标准,本文最终纳入3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计病例3404例,BRAF^(V600E)突变型组1978例,BRAF^(V600E)野生型组1426例。合并后合并效应量OR=1.87(95%CI:1.61~2.17,P<0.00001)。[结论 ]BRAF^(V600E)与PTC淋巴结转移呈明显正相关,BRAF^(V600E)突变可显著提高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发生概率。
- 黄美玲李永平凌瑞
- 关键词:乳头状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META分析
- Survivin亚细胞定位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survivin的亚细胞定位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和(或)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病理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的患者标本8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样本survivin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乳腺癌中survivin的亚细胞定位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率为76%,其中26%定位于细胞核,15%定位于细胞浆,两者染色均阳性为35%。亚细胞定位差异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病例分级、ER表达、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survivin在乳腺癌表达具有亚细胞定位差别,并且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提示该基因的不同定位在乳腺癌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李永平于芳吕勇刚朱海军史明王岭
- 关键词:SURVIVIN乳腺癌亚细胞定位
- 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情况分析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子分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9例青年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中老年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50例作为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及预后情况。结果 3组患者肿瘤直径、临床分期、ER、HER-2、分子分型及复发转移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30岁的青年乳腺癌患者,较易出现ER和HER-2阴性、三阴性乳腺癌及复发或转移(P<0.05)。随访生存时间8~92个月,中位生存期为51.2个月。年龄<30岁组、年龄31~35岁组及年龄>35岁组总生存率分别为82.5%、88.1%及9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2.3%、78.1%及88.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5 cm)、复发或转移、ER阳性、乳腺根治术及分子分型是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肿瘤大小(>5 cm)、淋巴结转移及分子分型是影响青年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较为复杂,预后较差,临床应及早确诊、及早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 张军强孙智国王登强李永平
- 关键词:乳腺癌青年分子分型预后
-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7例分别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及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能改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李永平凌瑞袁时芳易军吕勇刚王辉李南林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微创美容效果术后并发症
- 术中穿刺检测鉴别淋巴结与甲状旁腺28例临床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术中穿刺快速检测鉴别淋巴结和甲状旁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1-7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收治的28例甲状腺癌病人,均行甲状腺癌根治术。行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的同时进行术中穿刺快速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等诊断效能指标。结果 28例病人术中共检出40枚可疑结节,包含29枚可疑甲状旁腺、9枚可疑淋巴结、2枚可疑结节。甲状旁腺的术中总检出率为27.5%(11/40),淋巴结的总检出率为37.5%(15/40)。冰冻病理学检查与术后病理学检查一致,故以其为金标准,术中穿刺快速检测鉴定淋巴结的准确率为100%,鉴定甲状旁腺的准确率为93.1%(1例假阳性),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7.0%。结论术中穿刺快速检测可准确鉴别术中可疑淋巴结,有助于甲状旁腺的保护及原位保留。
- 李永平杨莉李南林王廷黄美玲凌瑞
- 关键词: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
- 两种不同切口腔镜甲状腺手术与开放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全乳晕入路及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开放甲状腺手术59例(开放组),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76例(胸乳组),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122例(全乳晕组),比较各组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 )、术后满意率和美容效果评定。结果各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中胸乳组和全乳晕组手术时间((103.5±26.2)min vs(108.1±23.9)min)、术后第1天引流量((106.5±31.0)ml vs(117.4±38.8)ml),显著高于开放组((65.3±22.4)min及(50.5±23.8)ml)(P值均<0.05)。术后分析显示各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腔镜手术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8±0.4 vs2.9±0.4)显著低于开放组(3.8±0.6)(P值均<0.05),术后第2、3天各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间点腔镜手术患者满意率及美容效果评定均显著高于开放组(P值均<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后90 d全乳晕入路患者满意率96.7%及美容效果评定8.8±0.9均显著高于胸乳入路患者(92.1%及7.3±0.7)(P值均<0.05)。结论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安全可行。经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远期满意率高,美容效果好,是甲状腺手术的理想术式。
- 李永平凌瑞易军王辉吕勇刚李南林郝军生孟庆杰
-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美容效果
- 交腿皮瓣修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足底溃疡
- 2011年
- 为了探讨应用交腿皮瓣修复对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足底溃疡的临床效果,对2008年3月~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8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足底溃疡的患者进行研究,观察采用交腿皮瓣修复对侧足底溃疡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显示8例患者术后全部一期愈合,效果良好。因此,应用交腿皮瓣修复对侧缺乏有效动脉血供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足底溃疡是一种简单易行、损伤小、设计灵活、皮瓣供受区均易愈合的修复方法。
- 何凯亮张林宏范成杰王乐李永平李志坚
- 关键词:交腿皮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足底溃疡
-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对肢体缺血的改善作用被引量:1
- 2011年
- 背景:内皮祖细胞移植为肢体缺血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目的:研究人外周血来源内皮祖细胞移植对改善肢体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扩增6d后,检测其内皮祖细胞特异性标志的表达,并将荧光染料标记后的贴壁细胞通过缺血局部多点注射移植到后肢缺血的裸鼠动物模型体内,以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出的贴壁细胞可表达内皮祖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133、CD3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说明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可诱导出内皮祖细胞。移植内皮祖细胞后裸鼠缺血后肢的坏死情况和毛细血管密度均明显改善(P<0.05);在缺血后肢肌肉石蜡切片中可见分散不均的红色和黄绿色荧光标记的内皮祖细胞的掺入。表明移植的内皮祖细胞可以定向整合到缺血局部,改善裸鼠的后肢缺血。
- 王辉李南林袁时芳陈江浩李永平贠军易军王岭
-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CD133CD34外周血缺血
- 医学八年制血管外科全英文教学初探被引量:5
- 2013年
- 全英文教学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本文从课前准备、授课实施和教学效果等方面,介绍了我校医学八年制学生血管外科全英文精品课教学的初步探索和经验,为开展更有效的外科学全英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提供参考。
- 袁时芳吕勇刚王廷赵京霞李永平
- 关键词:医学生全英文教学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