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芬
- 作品数:5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合应用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桡动脉周围浸润预防穿刺动脉痉挛的效果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桡动脉周围利多卡因浸润或硝酸甘油+利多卡因浸润对桡动脉穿刺痉挛的影响。方法桡动脉穿刺置管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在超声引导下分别行动脉周围浸润:L组用1%利多卡因0.6ml,LN组用2%利多卡因0.3ml+硝酸甘油0.3ml(500μg),S组用生理盐水0.6ml。记录穿刺前后桡动脉直径,比较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和穿刺后的并发症。结果 LN组穿刺前后桡动脉直径变化值小于L组和S组[(0.2±2.6)mm vs.(3.8±1.9)mm和(5.5±2.0)mm](P<0.01)。LN组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低于L组和S组(15.0%vs.68.4%和89.5%)(P<0.01)。结论复合采用利多卡因和硝酸甘油行动脉周围浸润能有效预防桡动脉穿刺后痉挛。
- 曾晓燕刘庆刘畅李正芬
- 关键词:桡动脉痉挛硝酸甘油利多卡因
- 等浓度左旋布比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对比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评价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拟行上肢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A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2组,每组各25例,分别用30mL的0.25%左旋布比卡因和0.25%布比卡因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比较2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完全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上肢感觉恢复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结论0.25%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0.25%布比卡因的麻醉起效时间相似,但0.25%的左旋布比卡因术后的镇痛时间较长。
- 李正芬章庆
-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布比卡因臂丛神经阻滞
- 腹部手术硬全联合麻醉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硬全联合麻醉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腹部手术硬全联合麻醉患者,根据患者术后3天内是否发生谵妄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以单因素分析联合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4.95%,患者均在术后24 h内发病;高龄、手术时间>2h、术后疼痛评分>2分、肺部慢性疾病史、饮酒史是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对高龄、既往患有肺部慢性疾病、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术后密切监测电解质、血气,防治肺部感染的发生,以降低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
- 曾晓燕李正芬
- 关键词:谵妄影响因素
-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在中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 2004年
- 刘宏锦胡昕李正芬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与0.25%的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ASA分级Ⅰ~Ⅱ级60例拟行前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0.3%甲磺酸罗哌卡因)和B组(0.25%布比卡因)。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观察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与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作用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P>0.05);但运动阻滞作用时间A组长于B组(P<0.05)。两组SBP、HR和SpO2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甲磺酸罗哌卡因臂丛麻醉用于前臂手术安全有效,和0.25%的布比卡因相比,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
- 李正芬章庆
- 关键词:甲磺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