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芬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脏粘液瘤摘除术与肝素抗凝效果观察被引量:5
- 2002年
- 心脏粘液瘤摘除术是心血管外科常见手术,临床发现在抗凝方面有肝素耐药倾向。为此,对我院1995年1月-2001年12月行心脏粘液瘤摘除术118例进行回顾分析,并对相关间题进行讨论,以期指导临床抗凝。
- 孙桂民李桂芬黑飞龙黑飞龙
- 关键词:心脏粘液瘤肝素抗凝药肿瘤摘除术
- 冷血停搏液对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心肌保护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本研究通过临床应用探索适用于 5岁以下儿童心脏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方法。 方法 :5 0例行择期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患儿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用冷晶体停搏液 ,实验组用冷血停搏液。阻断前 ,开放冠状动脉循环后 1,3,10 min分别由冠状静脉窦和动脉同时取血进行血气分析 ,并测定乳酸、丙二醛含量。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 2 ,4,8,2 4,48h测定心肌酶谱。心脏停跳前 ,开放升主动脉后 5 min取右心室心肌观察超微结构改变 ,同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 结果 :实验组心电诱导停搏时间较长 ,量大 ,术后多巴酚丁胺及异丙肾上腺素平均最大剂量较高 ,使用时间较长 ,但心肌氧、乳酸摄取率恢复优于对照组 (P<0 .0 5 )。 结论 :冷血停搏液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心肌保护效果较冷晶体停搏液无显著优越性。
- 于坤龙村刘迎龙郑红李桂芬
- 关键词:停搏液心肌保护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 老年心血管手术患者体外循环的管理
- 2002年
- 李桂芬孙桂民李春华黑飞龙胡强龙村
- 关键词:体外循环老年人
- 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的系列研究
- 2003年
- 自1994年1月~2001年6月,开展主动脉手术530例(胸主动脉瘤306例,主动脉夹层224例).手术死亡率仅4.34%(23/530).手术总数量、手术技术的难度以及各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孙立忠常谦吴清玉朱俊明郑军唐跃刘永民程卫平赵晓琴李桂芬孙桂民刘平赵康丽孟兆茹朱晓东
- 关键词:胸主动脉瘤外科治疗
- 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探讨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回顾性总结 15例全腔肺动脉吻合术的体外循环特点 ,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本组均为单心室、大动脉转位等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患者接受了全腔肺动脉吻合术。术前血红蛋白平均 2 0 5 g/L。5例在阻断升主动脉 ,其余 10例均在深低温低流量 (3 0~ 40 m l/kg.min)不阻断循环下进行手术。体外循环时间 171±10 min,心肌血运阻断时间 95± 2 .0 m in,最低鼻咽温 2 3℃ ,低流量时间 49± 2 .0 min,血管吻合完毕加入血浆 70 7± 9.0 ml,白蛋白 3 0± 10 g,中心静脉压 16± 5 .0 m m Hg。结果 14例患者术后恢复 ,1例术后第 7天死于肾功能衰竭。结论 除预充液中加入胶体液使胶晶比值维持在 0 .5~ 0 .6外 ,停机前加入大量的血浆和白蛋白以增加血容量、提高并能长时间维持胶体渗透压以适应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中心静脉压维持在 16mm Hg左右 ,有利于克服肺血管阻力 ,保持肺循环血流通畅。加入血浆代用品维持胶体渗透压时间短暂 ,术后胸腔渗出液多 ;ICU停留时间长。
- 孙桂民李桂芬徐剑龙
- 关键词:体外循环
- 心脏手术漏诊及术中体外循环处理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了解心血管手术漏诊的原因 ,以及术中体外循环的处理对策 ,避免漏诊造成的影响。方法 11例患者被漏诊。术前诊断为室间隔缺损 6例 ,法乐四联症 3例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和二尖瓣狭窄各 1例。术中发现 2例法乐四联症、2例室间隔缺损和 1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合并有动脉导管未闭 ,1例法乐四联症、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有左上腔静脉 ,2例室间隔缺损和 1例二尖瓣狭窄合并有房间隔缺损。结果 把 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的温度降低到鼻温 2 3.2℃± 1.7℃ ,肛温 2 1.7℃± 2 .3℃进行手术 ,未发现有术后并发症。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病变非常复杂是造成漏诊的普遍原因 。
- 黑飞龙龙村李桂芬孙桂民
- 关键词:心脏手术漏诊体外循环
- 心脏肿瘤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0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心脏肿瘤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 1998年 5月 - 2 0 0 0年 6月我院心脏手术患者中的 38例心脏肿瘤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良性肿瘤发生率 (92 1% )高于恶性肿瘤 (7 9% )。不同年龄发生率也不同 ,5 0~ 5 9岁年龄段发生率最高 ,达 2 6 3% ,其次为 4 0~ 4 9岁年龄段 (2 1 1% )。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 ,这一现象在黏液瘤更为明显。结论 :心脏肿瘤发生率较低 。
- 黑飞龙李桂芬孙桂民李春华龙村
- 关键词:心脏肿瘤流行病学年龄分布病例对照研究流行病学研究
- 乌司他丁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7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 (Ulinastatin)对婴幼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肺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 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A组 ) ,B组 U TI 1万 U I/kg,C组 U TI 2万 UI/kg。分别于麻醉诱导后 (T1 ) ,开放升主动脉后 5 min(T2 ) ,CPB结束后 2 h(T3) ,6h(T4) ,和 2 4h(T5)各时点采集血样 ,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白细胞介素 - 6(IL - 6) ,白细胞介素 - 8(IL - 8)和白细胞介素 - 10 (IL - 10 ) ;分别于术后 2 h和 6h记录气道平均压 ,吸入氧浓度和动脉血气 ,计算肺泡氧合指数 (OI)。结果 血浆 IL - 6的水平在体外循环中及术后各时点 C组较 A组明显降低 (P<0 .0 5 ) ,IL - 10的浓度体外循环中及术后各时点 C组较 A组显著升高 (P<0 .0 5 ) ,TNF- a的浓度体外循环中 C组低于 A组 (P<0 .0 5 ) ,IL - 8的水平 3组各时点均无明显差异 (P>0 .0 5 )。OI C组与 A组相比差异显著 (P<0 .0 5 )。结论 U TI 2万 U I/kg可抑制 IL - 6的释放 ,对 TNF-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使 IL - 10的释放明显上调。 U TI通过上调 IL - 10的抗炎作用和对炎性介质不同程度的抑制 ,可减轻体外循环后的炎性反应 。
- 李桂芬孙桂民高国栋李景文杨九光胡强
- 关键词:乌司他丁炎性反应体外循环肺保护婴幼儿
- 康斯特保护液对未成熟心肌保护效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36例择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灌注HTK液,对照组灌注ST.Thom as液。两组分别于阻断升主动脉前,开放升主动脉后3 m in由冠状静脉窦取血,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心肌肌钙蛋白(cT-nI)检测。开放升主动脉前自右室流出道取心肌组织0.3 cm×0.3 cm两块,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血清CK-MB、LDH和cTnI浓度变化:开放升主动脉后较缺血前两组均明显升高。心肌结构改变:对照组可见心肌细胞水肿,片状肌浆凝聚,心肌纤维呈波纹状改变,线粒体轻度肿胀,部分嵴断裂,空泡形成。实验组超微结构改变较对照组轻。结论HTK心脏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减轻心肌细胞及间质水肿,肌原纤维结构破坏轻,线粒体损伤轻。单次灌注避免多次灌注所致的心肌细胞水肿和冠脉血管内皮的损伤。
- 李桂芬王仕刚胡强刘迎龙龙村赵红
- 关键词:婴幼儿心肌保护体外循环
- 婴幼儿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期间胶体渗透压的变化被引量:2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手术围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 ircu lation,ECC)期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特点及ECC期间不同干预措施对COP的影响。方法30例在ECC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婴幼儿,体重小于10 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0)、常规超滤组(CUF组,n=10)、改良超滤组(MUF组,n=10),观察不同时点(预充液、手术前、ECC前、ECC中、ECC后、ICU 2 h、ICU 24 h)的血浆COP,寻找ECC期间COP的变化趋势,评价不同超滤方法对围体外循环期间COP的影响。结果ECC预充液COP显著低于患儿术前水平(P<0.01);由于ECC预充成分的影响ECC开始后COP明显下降(P<0.05);ECC后COP恢复至ECC前水平(P>0.05);ICU 2 h和24 h患儿COP维持正常生理偏高水平。CUF组在ECC期间COP略高于C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MUF组COP在ECC后均显著优于C组和CUF组(P<0.05)。结论ECC术中血浆COP明显下降。CUF可以提高ECC期间的COP,但效果不够理想;MUF是提高术后COP的有效手段。
- 赵举龙村李桂芬冯正义杨九光梁凤玲
- 关键词:体外循环婴幼儿血浆胶体渗透压超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