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智捷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深圳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建筑
  • 1篇形变
  • 1篇设计方法
  • 1篇设计观
  • 1篇生态建筑
  • 1篇生态设计
  • 1篇生态设计观
  • 1篇朴素
  • 1篇重读
  • 1篇自然元素
  • 1篇校园建筑
  • 1篇民居
  • 1篇客家民居
  • 1篇建筑理念
  • 1篇国际部

机构

  • 3篇深圳大学

作者

  • 3篇李智捷
  • 2篇刘尔明

传媒

  • 1篇世界建筑
  • 1篇世界建筑导报
  • 1篇广东科技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形变与连接——高密度校园空间试验:深圳外国语学校国际部设计被引量:6
2012年
高密度是近年中小学校园建设中常见的空间现象,论文以深圳市外国语学校国际部的设计过程为例,分别从空间作用力、形变、连接等基本概念出发,探讨了高密度条件下校园空间设计方法与应用。以此强调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对城市环境、项目构成及使用者需求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刘尔明李智捷
关键词:形变设计方法
客家民居的朴素生态设计观浅析被引量:1
2011年
1生态建筑理念 当今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学术界日益深入人心;与之相对应,在建筑设计领域,"生态建筑"也日益成为挂在许多设计师们嘴边的口头禅式的字眼。何谓生态建筑?由于涉及领域过于广泛,包含的因素过于烦杂,
李智捷
关键词:生态建筑客家民居设计观建筑理念
场所·地域·时代——重读深圳大学演会中心的思考
2020年
建筑作为人类对物质环境设计与创造的产物,其最终形式反映了建筑师在特定的语境下对不同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回应与平衡。本文以深圳大学演会中心为案例,试图从对“场所”的理解及“场所精神”的构建出发,剖析了其布局、形体、空间等表达方式,并探讨了其形式与建构背后的逻辑与意义。指出建筑尊重自然,反映场所特质,以当代技术与生活诠释传统地域文化仍然是建筑设计的普适性原则。期望通过对一个80年代优秀的校园建筑个案的剖析,有助于关于校园建筑与场所关系及空间与形式表达的讨论与探索。
刘尔明李智捷
关键词:校园建筑自然元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