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军
- 作品数:94 被引量:33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基于粒度的土壤团聚体中砷的形态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16年
- 为明确土壤团聚体对砷分布和形态的影响,探讨污染农田中砷的可移动性及其环境风险,采集辽宁省某冶炼厂周边污染与非污染(对照)农田表土,采用湿筛法获得>2 mm、2~0.25 mm、0.25~0.053 mm和<0.053 mm 4个粒级的团聚体,分析明确了污染与对照土壤团聚体中全砷及污染土壤团聚体中各提取态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污染土壤<0.2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78.49%)以及其中砷的分配量(80.83%)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64.33%、67.8%),其中0.25~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砷的分配量最高(43.13%)。>2 mm、0.25~0.053 mm以及<0.053 mm粒级团聚体中各形态砷分布规律一致:残渣态(20.21~99.10 mg·kg^(-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13.38~26.39 mg·kg^(-1))>专性吸附态(5.19~8.86 mg·kg^(-1))>非专性吸附态(1.13~2.94mg·kg^(-1))。而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各形态砷为:残渣态(85.91 mg·kg^(-1))>专性吸附态(28.48 mg·kg^(-1))>铁锰氧化物结合态(25.63 mg·kg^(-1))>非专性吸附态(6.00 mg·kg^(-1))。非专性吸附态和专性吸附态砷在>0.25 mm粒级团聚体中的含量显著高于<0.25 mm粒级团聚体。
- 赵然然张志国李晓军仝冬丽李娜李娜
- 关键词:污染土壤团聚体砷
-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1年
-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面积伴随着生物质燃料的广泛应用不断增加,污染程度亦随之增强,研究污染土壤高效修复方法已刻不容缓。生物修复相对于物理和化学修复具有费用低、效果好、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体系则是其中最为高效、最具市场潜力的修复技术。详细介绍了微生物修复与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机理及应用,并展望了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
- 杨辉王海霞李晓军毛华军吴海燕于秀娜罗宏宇
- 关键词:多环芳烃土壤微生物植物
- 一株抗生素降解菌及其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 本发明属于环境污染物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株抗生素(土霉素和/或恩诺沙星)降解菌及其在土壤污染修复中的应用。菌株为哈特草螺菌(Herbaspirillum huttiense)HHS1于2021年07月28日保...
- 巩宗强张晓蓉李晓军贾春云
- 低温条件下恩诺沙星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在我国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低温微生物污染介质的长期高效稳定修复的应用前景广阔,但特定场景下的菌种资源挖掘还处于初期阶段。以污染土壤中常见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恩诺沙星为目标污染物,从低温地区畜禽粪便堆放地土壤中筛选得到4株恩诺沙星低温高效降解菌Z(Providencia sp.,普罗威登斯菌属)、H5(Enterobacter sp.,肠杆菌属)、H35(Providencia sp.,普罗威登斯菌属)、Y(Alcaligenes sp.,产碱杆菌属,嗜盐菌),并评估了这4种菌株的降解效率。结果表明,4种菌株在中性或低碱环境(畜禽粪便堆放地)、4~15℃的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低温较常温条件下显著抑制了4株菌的生长和对恩诺沙星的降解。4、8、15℃条件下无菌对照组恩诺沙星的自然降解率分别为10.9%、22.8%和40.6%。4℃条件下,投加量w为5%的Z、H5、H35和Y对恩诺沙星的降解率在第14天达到峰值,分别为33.4%、42.1%、38.1%和34.3%。在8℃条件下,Z、H5和Y对恩诺沙星的降解率在第12天达到峰值,分别为49.6%、47.9%和48.1%;H35则在第14天达到峰值56.5%。4种菌株均可用于低温区恩诺沙星污染介质的修复。该研究可为我国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抗生素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 苏一鸣王英刚蔺昕李晓军
- 关键词:畜禽粪便恩诺沙星生物修复土壤降解
- 不同稳定化材料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稳定化修复效果研究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究4种稳定化材料(碱性硼泥、酸性硼泥、高岭土和铁改性生物炭)对镉砷复合污染土壤高效同步稳定化修复的效果。【方法】选用碱性硼泥、酸性硼泥、高岭土和铁改性生物炭4种稳定化材料,分别以0.5%、1%、2%、5%的比例添加于镉砷复合污染土壤中进行恒温恒湿培养,研究不同稳定化材料添加对土壤pH值及镉、砷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除碱性硼泥外,其他3种材料均降低了土壤pH值,其中5%铁改性生物炭对土壤pH降低最为显著,处理21 d后土壤p H值下降了3.12个单位。5%铁改性生物炭对砷稳定效果最佳,稳定效率为57.17%,其次是5%高岭土和5%酸性硼泥,稳定效率分别为40.40%和33.37%;5%铁改性生物炭对镉稳定效果也为最佳,稳定效率为35.03%,其次是5%的碱性硼泥,稳定效率为28.20%。【结论】综合考虑土壤镉-砷的同步稳定化修复效果,铁改性生物炭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其它3种稳定材料。
- 王一王一施柳王松贾春云巩宗强贾春云
- 关键词:有效态硼泥稳定化
- 表面活性剂强化生物修复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4年
-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土壤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等无机、有机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作物安全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相对其他技术,生物修复具有经济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而颇具潜力。但土壤是无机黏土矿物、有机质及有机⁃无机胶体等组成的复合体系,对进入其中的污染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因而限制了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不利于生物修复的开展。向污染土壤施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变土壤的表面电荷、吸收位能及污染物的赋存形态或溶解度,对提高生物修复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围绕表面活性剂强化生物修复的相关研究成为当前热点。本文综述了土壤中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表面活性剂类型以及不同因素对表面活性剂强化生物修复效果的影响,最后对该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表面活性剂筛选及其强化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提供理论基础。
- 廉梅花曾祥峰马阳阳王鹏李晓军
-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土壤重金属多环芳烃生物修复
- 钢铁厂废物循环中的重金属物质流及排放:以Pb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近期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政策、意见和规划。但在推进重金属减排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阻碍,如摸底不清、缺乏定量路径研究和减排路径不系统。首先,钢铁厂的重金属排放因子未能考虑废物循环带来的二次排放问题。其次,有关钢铁厂重金属的物质流研究尚未报道。最后,已有的减排研究着重于某一生产环节或者某一具体问题,而缺乏系统性的减排潜力分析。鉴于上述问题,以Pb为例,采用物质流的分析方法,首次建立了钢铁厂的Pb素流,分析了钢铁厂重金属Pb的流动路径和关键排放节点;以源头削减和过程控制为减排思路,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和情景设置,分析了当前重金属Pb的流动网络,探究钢铁厂重金属Pb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系统Pb的输入量、循环量和输出量各值分别为341.32,357.06,129.41 g/t粗钢;Pb主要在烧结工序和炼铁工序间富集循环;Pb主要来源于铁精矿和块矿,随着炉渣、废气和热轧卷输出;经源头削减和末端治理优化措施后,钢铁产品的Pb含量的削减比例在16.06%~30.69%。
- 朱素龙高成康田国张新虹李晓军李晓军
- 关键词:钢铁厂重金属PB物质流减排潜力
- 破壳剂及应用
- 本发明涉及污染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破壳剂及应用。混合粉末,为石膏(CaSO<Sub>4</Sub>)和聚丙烯酰胺(PAM)混合物,其中聚丙烯酰胺(PAM)为高分子聚合物,单体为丙烯酰胺。本发明是采用PA...
- 贾春云李晓军台培东方钥蒙巩宗强
- 一种在土壤冻融过程中降低镉生物有效性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污染物处理,具体的说是一种在土壤冻融过程中降低镉生物有效性的方法。冬季冻土前1‑2个月将生物炭投入至长期反复冻融的土壤中,利用其强环境稳定性以及增加土壤颗粒的粘聚性有效抑制冻融过程中土壤Cd释放。本发明方法技术...
- 李晓军孙静静巩宗强贾春云孙梨宗
- 沉积物中多杀霉素对摇蚊幼虫的慢性毒性效应被引量:5
- 2015年
- 依照GB/T 27859—2011《沉积物-水系统中摇蚊毒性试验加标于沉积物法》,以死亡率、羽化率、生长速率、羽化用时、雌雄比、卵筏产量及孵化率为观测指标,研究了沉积物中多杀霉素对摇蚊(Chironomus tepperi)完整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幼虫的生长速率和雌性幼虫羽化用时与多杀霉素浓度呈正相关,幼虫的羽化率及存活率与多杀霉素浓度呈负相关,而雄性幼虫羽化用时以及成虫雌雄比与多杀霉素浓度不相关;28 d试验后多杀霉素对摇蚊幼虫的半致死浓度w(LC50)为1 626.96μg·kg-1,对其羽化率的半数效应浓度w(EC50)为1 633.53μg·kg-1。当w(多杀霉素)低于10μg·kg-1时,与对照相比受试生物的羽化用时和生长速率反而会缩短和增加;沉积物中多杀霉素对摇蚊卵筏产量无显著影响,而对各卵筏中摇蚊卵数量及孵化出的1龄摇蚊幼虫数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
- 邓鑫刘志红李晓军台培东
- 关键词:摇蚊幼虫多杀霉素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