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放

作品数:3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蒸散
  • 2篇农田
  • 1篇地表
  • 1篇遥感
  • 1篇遥感估算
  • 1篇蒸散发
  • 1篇深层土壤
  • 1篇渗漏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农田生态
  • 1篇农田生态系统
  • 1篇贮量
  • 1篇华北平原
  • 1篇灌溉
  • 1篇灌溉农田
  • 1篇果园
  • 1篇果园生态
  • 1篇果园生态系统
  • 1篇STM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作者

  • 3篇沈彦俊
  • 3篇李放
  • 1篇张玉翠
  • 1篇裴源生
  • 1篇裴宏伟
  • 1篇王茜
  • 1篇田浩业

传媒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地表遥感蒸散发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4年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包括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是地表能量平衡与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面过程研究的关键参数。卫星遥感技术的兴起,使获取大尺度非均匀下垫面的地表特征参数成为可能,一系列旨在精确估算地表实际蒸散量的遥感模型由此应运而生,以满足局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蒸散发估算的需求。通过分析净辐射通量和地表与近地面大气层湍流热通量交换的方式,将遥感蒸散发模型分为单层模型和双层模型,总结其模型原理,讨论典型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蒸散发反演存在的遥感模型精度的图像范围依赖性和分辨率依赖性、时间尺度扩展及不确定性、模型验证以及地表辐射温度和阻抗5个问题。指出今后应加强地表温度反演精度、时间尺度扩展、有云日地表蒸散发、地面观测等方面的研究。
李放沈彦俊
关键词:蒸散发遥感
华北山前平原灌溉农田深层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及渗漏量估算被引量:8
2013年
以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大埋深土壤水分剖面观测设施为依托,利用中子水分仪对15.4m深度的土壤水分进行连续1年的定位观测,同时通过定期采集深层土壤和水分样品,对该区土壤水分变动特征和深层入渗量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在垂直剖面上的分布受土壤质地组成控制,同时在年内受降水事件和灌溉的影响而波动,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的变异性呈减弱趋势;根区土壤水分受降水(灌溉)和作物耗水的共同影响而变化剧烈,根区以下土壤水分对降水的响应有一定延迟;在观测期间,整个15.5m深度的土壤剖面上有水分的盈余,土壤水贮量增加了216mm,但在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表现出耗损过程(土壤水贮量减少了208mm)。最后利用氯质量平衡法估算560cm深度处渗漏量约为65mm。
王茜沈彦俊裴宏伟田浩业李放裴源生
关键词:华北平原农田渗漏量
基于STME模型和MODIS数据的滹滏平原实际蒸散量遥感估算被引量:3
2014年
滹滏平原光、热及土壤资源优越,是华北平原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灌溉是该区农业获得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持续抽取地下水和无节制利用地表水已经引起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合理高效利用有限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势在必行。本文利用单源梯形遥感蒸散发模型(a single-source trapezoid model for evapotranspiration,STME)和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2011—2012年共115期)地表温度和反射率产品估算区域地表土壤缺水状况及实际蒸散量,并利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以下简称"栾城站")和赵县梨园涡度相关系统地表水热通量的观测值对STME模型估算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很好地估算区域蒸散量,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赵县梨园净辐射Rn的观测平均值为4.10 mm,估算平均值为4.69 mm,均方根差RMSD为0.80 mm;赵县梨园蒸散量观测平均值为2.86 mm,估算平均值为3.01 mm,均方根差RMSD为0.95 mm;栾城站蒸散量的观测平均值为2.67 mm,估算平均值为2.44 mm,均方根差RMSD为0.87 mm。将STME模型应用到滹滏平原估算日蒸散量,明确了区域尺度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10月份果园生态系统蒸散量多于农田生态系统;11月份区域蒸散量整体小于1 mm;第2年春季小麦返青、拔节期,农田生态系统蒸散量多于果园生态系统蒸散量;5月份处于植被生长旺盛期,农田和果园生态系统的蒸散量相差不大;6月份小麦收获,玉米播种,农田生态系统蒸散量少于果园生态系统;7月份整个区域蒸散量达到最大,蒸散量不仅与植被长势相关,而且与土壤湿度相关;8、9月份随着植被的成熟和收获,区域蒸散量整体变小。不同时期区域水分亏缺指数不同,可根据其指导区域灌溉量。STME模型继承了基于数理计算确定梯形顶点的方法和水分亏缺指数,使得计算过程得以简化且物理机制明确。
李放沈彦俊张玉翠
关键词:蒸散农田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