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孝远

作品数:16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肿瘤
  • 4篇化疗
  • 3篇肿瘤患者
  • 3篇晚期
  • 3篇胃癌
  • 3篇病理
  • 2篇胰腺
  • 2篇尿嘧啶
  • 2篇肿瘤转移
  • 2篇嘧啶
  • 2篇晚期胃癌
  • 2篇细胞
  • 2篇疗法
  • 2篇临床病理
  • 2篇氟尿嘧啶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炎
  • 1篇心脏
  • 1篇心脏损害

机构

  • 15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安徽省疾病预...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疾病预...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山东省疾病预...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6篇李孝远
  • 8篇赵林
  • 5篇陈书长
  • 4篇白春梅
  • 3篇应红艳
  • 2篇管梅
  • 2篇王毓洲
  • 2篇宁晓红
  • 2篇朱文玲
  • 2篇王湘
  • 2篇周建凤
  • 2篇贾宁
  • 1篇徐小红
  • 1篇鲍倡俊
  • 1篇梁智勇
  • 1篇赵智娴
  • 1篇吴家兵
  • 1篇李琦
  • 1篇杨爱明
  • 1篇陈恩富

传媒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癌症进展
  • 2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肝脏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胰腺炎并发脾内假性囊肿形成一例
2002年
李孝远李景南
关键词:慢性胰腺炎并发症影像学检查
重组人白介素-11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迈格尔,rhIL-11)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33例曾因同一方案化疗引起血小板Ⅲ度以上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Plt〈50×10^9/L),给予rhIL-11预防性治疗。第1周期单用化疗,第2周期化疗联合rhIL-11。rhIL-11用量为1.5mg,每日1次皮下注射,血小板升高至正常(100.00×10^9/L)时停止给药,连续5~20天。结果:单用化疗的对照周期: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均值为(25.03±15.49)×10^9/L,血小板低于50×10^9/L平均天数(9.25±3.78)天,需要输注血小板平均数为(0.91±1.04)单位。应用rhIL-11的研究周期: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均值为(43.61±28.24)×10^9/L(P=0.002),血小板低于50×10^9/L平均天数(4.96±4.36)天(P〈0.001),需要输注血小板平均数为(0.36±0.85)单位(P=0.024)。主要不良反应:乏力、注射部位疼痛、恶心呕吐、关节肌肉疼痛、结膜充血。结论:预防性应用国产重组人白介素-11可降低化疗引起的血小板下降的幅度及缩短血小板低下的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可耐受。
应红艳李孝远赵林管梅王毓洲陈书长
关键词:重组人白介素-11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
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3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方案(PCF)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06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使用PCF方案化疗的所有晚期胃癌患者,共35例。化疗方案:紫杉醇(PTX)150mg/m2,静滴3h,第1天给药;顺铂(DDP)12mg/m2,静脉滴注,第1~5天;氟尿嘧啶(5-Fu)3000mg/m2,持续静脉输注120h;每21天为1周期。分别化疗2~6周期后按RECIST标准评价疗效,按NCI-CTC标准评价毒副反应。结果15例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术后PCF辅助化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11.0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18.6月。20例远处转移胃癌患者,15例可评估,完全缓解0例(0),部分缓解3例(20%),疾病稳定9例(60%),疾病进展3例(2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7.0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9.0月。3/4度不良反应主要是恶心(18.1%),中性粒细胞减少(9.4%)和乏力(7.9%)。9.5%的患者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结论PCF方案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赵林宁晓红李孝远陈书长
关键词:晚期胃癌紫杉醇顺铂氟尿嘧啶
重组B亚单位/灭活菌体霍乱疫苗预防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专家共识被引量:1
2023年
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感染后表现为水样腹泻,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失衡并导致死亡。重组B亚单位/灭活菌体霍乱(rBS/WC)疫苗是预防ETEC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手段。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和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国内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领域的专家参考有关病原学、流行病学、疫苗效果、安全性,以及卫生经济学等方面最新循证证据,制订了rBS/WC疫苗预防ETEC感染性腹泻的专家共识,指导临床医师和预防接种专业人员科学、规范接种疫苗,降低ETEC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
季钗胡昱李明燕刘艳许玉洋俞骅沈建勇楼金玕周伟胡洁尹志英魏晶娇林君芬沈振宇缪梓萍李保东吴家兵李孝远许红梅欧剑鸣李琦向俊董琛易海华鲍倡俊郭世成闫绍宏刘莉莉寇增强常少英张少白郭翔祝小平张颖王邦茂曹曙光王培生赵智娴王达陈恩富
关键词: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感染性腹泻
第510例--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肾损伤
2025年
患者男,65岁,因间断发热2个月余,肌酐升高1周就诊。患者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9.3℃,入院后无其他伴随症状及阳性体征,伴急性肾损伤,外周血乳酸脱氢酶明显增高,尿常规正常,腹部增强CT发现肝多发低密度灶,肝穿刺活检病理提示慢性炎症。PET-CT显示全身骨、肝脏、脑摄取增高,多次骨髓活检病理确诊为骨转移癌,免疫组化标记物提示肾脏来源肿瘤。本例不明原因发热患者提示,虽然腹部增强CT及PET-CT均未发现肾脏病灶,依靠多次重复骨髓活检病理,明确诊断肾脏恶性肿瘤(骨、肝、脑转移)。
寿逸苒麦毓麟郭伏平郑华贾丛伟李孝远刘正印李太生
关键词:不明原因发热急性肾损伤肾脏肿瘤
伴骨髓转移的实体瘤患者1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骨髓转移的实体瘤的临床特征、化疗的疗效与预后。方法 17例确诊骨髓转移癌的实体瘤患者,8例乳腺癌、4例小细胞癌、2例胃癌、3例其他部位肿瘤。分别给于个体化的化疗,并且前2疗程化疗剂量均下调20%,观察不良反应、疗效和生存期。结果治疗2疗程时16例可评价者按照RECIST标准评价疗效:部分缓解8例,稳定5例,疾病进展3例。疾病控制率为13/16(81.3%)。长期追访13例疾病控制者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95%可信区间2.3,45.7个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经处理后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对于化疗敏感的实体瘤,发生骨髓转移后仍应进行化疗。对于化疗不敏感的肿瘤或者反复化疗耐药者,预后很差,以姑息治疗为主。
管梅张在军邵亚娟应红艳赵林李孝远陈书长
关键词:肿瘤转移骨髓化疗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四氢叶酸辅助治疗局部晚期胃癌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方案(FOLFOX方案)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7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使用FOLFOX方案辅助化疗的所有胃癌患者。共25例,其中Ⅱ期2例,Ⅲ期17例,Ⅳ期6例。化疗方案:奥沙利铂(L—OHP)85mg/m^2,静脉滴注2h,第1天;四氢叶酸200mg/m^2,静脉滴注2h,第1—2天;5-FU400mg/m^2,静脉注射,第1—2天,5-FU600mg/m^2,持续静脉滴注22h,第1—2天;每2周重复。结果 中位无病生存时间(DFS)26.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38.0个月;1年生存率91.3%,2年生存率63.9%。3或4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12.4%)和血小板减少(8.2%),恶心(7.5%)。结论 FOLFOX方案不良反应轻,耐受好;在胃癌的辅助治疗中表现了令人期待的疗效,值得进一步验证。
赵林李孝远白春梅陈书长
关键词:化学疗法氟尿嘧啶奥沙利铂
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18例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确诊肾透明细胞癌的平均年龄为51.4岁。其中左肾8例(44.4%),右肾10例(55.6%);同时性转移3例,异时性转移15例,从确诊肾透明细胞癌到发现胰腺转移的中位发生转移的时间为156个月,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黄疸、消化道出血、恶心、乏力、体重下降等。其中胰腺单病灶患者7例(38.9%),多病灶患者11例(66.1%),9例患者(50.0%)除胰腺外还同时存在其他部位转移。5例患者行胰腺转移灶切除,15例患者服用靶向药物治疗。随访时间1~361.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71.7个月,死亡5例,生存13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5年生存率为81.4%。是否为同时性转移、是否为10年后复发、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模型预后评分以及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评分是影响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胰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罕见,但预后较好,尤其是10年后复发转移至胰腺的患者,行手术切除胰腺转移灶未发现明显的生存获益。
张智旸李孝远白春梅周毅吴晰杨爱明花苏榕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酪氨酸酶抑制剂
药物过敏性心肌炎的诊治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李孝远朱文玲
关键词:诊治进展中毒性心肌炎系统性疾病炎症性反应
嗜铬细胞瘤心脏损害的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研究嗜铬细胞瘤心脏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收治的184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61例心脏受累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有可疑心脏损害,占所有嗜铬细胞瘤患者的33.2%,其中确诊病例占所有嗜铬细胞瘤患者的9.2%。嗜铬细胞瘤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变、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电图和心脏超声异常改变等。结论:应重视嗜铬细胞瘤患者的心脏损害。在高血压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变时,应与嗜铬细胞瘤心脏损害进行鉴别。
李孝远朱文玲曾正陪沈珠军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心脏损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