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娜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淄博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凋亡
  • 2篇栓塞
  • 2篇细胞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感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凋亡基因
  • 1篇凋亡相关
  • 1篇血沉
  • 1篇血袋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因子
  • 1篇血小板
  • 1篇炎症
  • 1篇炎症性
  • 1篇炎症性肠病
  • 1篇阳性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机构

  • 10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0篇李娜
  • 4篇于峰
  • 4篇黄坤明
  • 4篇冯珉
  • 4篇曹京梅
  • 4篇兰永廷
  • 2篇李敏
  • 1篇张玲
  • 1篇尚华
  • 1篇王清芳
  • 1篇黄鑫源
  • 1篇张磊

传媒

  • 1篇首都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
2009年
目的研究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脾功能亢进患者行周围性部分性脾栓塞,栓塞剂为明胶海绵,以明胶海绵与脾动脉分支关系公式得出的明胶海绵颗粒数为基础,术中多次造影分次追加控制栓塞面积,栓塞前后测定血细胞数量。结果2例青年Child分级A级患者栓塞了75%,6例肝癌伴脾亢者为40%左右,其余均在50%~60%之间。术后24h、72h、1周、2周、4周、3个月、6个月复查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较栓塞前明显升高(P<0.05),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显效、并发症少。术中多次造影分次追加能防止过度栓塞和栓塞不足,减轻并发症。
黄坤明李娜曹京梅于峰兰永廷冯珉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栓塞
炎症性肠病(IBD)活动程度与血小板、血沉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 IBD 病人血小板数及平均体积,血沉是否可作为 IBD 活动程度参考指标。方法根据病史资料对病情活动进行评分:UC 根据 Truelove 评分,分为轻、中、重度;克罗恩病(CD)根据 CDAI 指数评分。资料...
袁圣安黄坤明于峰曹京梅李娜冯珉兰永廷
文献传递
25-(OH)D_3、ADPN水平及IR对NAFLD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脂联素(ADPN)水平及胰岛素抵抗(IR)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50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25-(OH)D_3、ADPN、IR水平,并分析其与不同程度患者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研究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血尿酸、TC、ALP、LDL-C、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中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25-(OH)D_3、ADPN水平均降低,IR升高,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WHR、25-(OH)D_3、ADPN、IR均是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水平25-(OH)D_3、ADPN,高水平IR以及肥胖容易引发非酒精性脂肪肝,通过测定其水平可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李娜黄鑫源李敏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25-(OH)D3脂联素
重症急性胰腺炎20例全部治愈——早期发现和预防性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通过回顾治疗策略积累治疗SAP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2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CT分级D和E级SAP患者共20例,全部患者均出现腹痛、腹膜炎;均出现麻痹性肠梗阻。15例在发病后12h内接受治疗,平均住院天数14.6d;5例患者在发病24h后接受治疗,平均住院天数21.6d。所有患者均应用生大黄。结论及时就诊,及时获得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是本组患者全部存活的重要因素;要重视肠道清除;对SAP的治疗可引入预防性治疗的观点。
黄坤明李娜于峰曹京梅兰永廷冯珉尚华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消化道类癌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黄坤明兰永廷李娜曹京梅于峰
关键词:消化道类癌恶变倾向误诊率癌患者
急性胆道感染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研究急性胆道感染对大鼠肝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实验大鼠35只,适应喂养1周后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实验组大鼠均于胆总管注入大肠埃希菌0.2 ml,诱导急性胆道感染模型,分别于注入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后处死;对照组大鼠胆总管内注入生理盐水,6小时后处死。留取各组大鼠肝组织,采用Tunel染色法统计凋亡肝细胞计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计算肝脏Bcl-2与Bax阳性表达率。结果对照组肝细胞病理无明显改变,凋亡肝细胞少见;各实验组均可见肝细胞坏死、变形,并发生凋亡。对照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感染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21、7.559、8.919、10.520,P均<0.001)。对照组和感染6小时组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和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感染6小时和12小时组的Bcl-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感染12小时和24小时组(P均<0.05)。对照组、感染6小时、12小时、24小时和48小时组的Bax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4.29%、28.57%、42.86%、100.00%和85.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14,P<0.001),Bax阳性表达率随感染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于感染48小时有所下降。结论急性胆道感染短时间即可诱导肝细胞凋亡,并伴有凋亡相关蛋白Bcl-2阳性表达率的下降和Bax阳性表达率的升高。
李娜伊秀梅张磊
关键词:肝细胞凋亡
CIK细胞疗法联合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探究被引量:5
2016年
原发性肝癌(PLC)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发病较为隐匿,确诊时多为晚期。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PLC患者在全球中所占比例超过50%,且病死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肝动脉化学治疗栓塞(TACE)术广泛应用于PLC治疗中,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术后复发率较高。
李娜李敏冯珉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CIK细胞栓塞剂细胞凋亡基因细胞疗法
综合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生活质量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生活质量及家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0例(同时按照1∶1比例选择80名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家庭生活、同伴交往、生活环境、躯体情感、抑郁体验、焦虑体验各项评分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积极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提高家长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促进疾病的恢复。
伊秀梅李娜王清芳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综合护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一种输血科专用输血加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血科专用输血加压装置,包括第一半圆固定环和第二半圆固定环,第一半圆固定环和第二半圆固定环的两端通过螺栓连接,且第一半圆固定环和第二半圆固定环形成一个中空型套筒,凸形半圆体和凹形半圆体的配合使用,这样...
张玲李娜
文献传递
替普瑞酮及麦滋林-S对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S2期获得率和血清因子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分析替普瑞酮及麦滋林-S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胃溃疡患者S2期获得率和血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活动期胃溃疡患者133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3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泮托拉唑、橼酸铋钾治疗,替普瑞酮组患者(44例)和麦滋林-S组患者(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与麦滋林-S;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溃疡愈合、S2期获得率及血清三叶因子2(TFF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麦滋林-S组和替普瑞酮组患者反酸、腹胀、腹痛及烧心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麦滋林-S组和替普瑞酮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分别为93.18%和97.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92,P=0.605);麦滋林-S组和替普瑞酮组患者溃疡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愈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1、P=0.013,χ~2=4.593、P=0.029)。麦滋林-S组、替普瑞酮组及对照组患者H.pylori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麦滋林-S组和替普瑞酮组患者S2期获得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2、P=0.020,χ~2=3.047、P=0.049)。麦滋林-S组和替普瑞酮组患者血清SOD、TFF2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麦滋林-S和替普瑞酮结合H.pylori四联根除法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较单独使用H.pylori四联疗效更好,替普瑞酮和麦滋林-S疗效近似,均可明显提升溃疡愈合程度。
谢娟李娜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麦滋林-S替普瑞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