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全勇

作品数:16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预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电子电信
  • 3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5篇太赫兹
  • 5篇赫兹
  • 4篇光学
  • 4篇光学设计
  • 4篇红外
  • 3篇电导
  • 3篇延迟时间
  • 3篇光电
  • 3篇光电导天线
  • 2篇时域光谱
  • 2篇时域有限
  • 2篇时域有限差分
  • 2篇时域有限差分...
  • 2篇太赫兹时域
  • 2篇太赫兹时域光...
  • 2篇系统设计
  • 2篇光谱
  • 1篇大学建设
  • 1篇党管人才
  • 1篇等效采样

机构

  • 16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中国兵器工业...

作者

  • 16篇李全勇
  • 4篇牟达
  • 2篇刘洋
  • 2篇杨帆
  • 2篇董家宁
  • 1篇孙伟
  • 1篇王文生
  • 1篇徐春云
  • 1篇康玉思
  • 1篇张丹丹
  • 1篇胡初强
  • 1篇李亨
  • 1篇任姣姣
  • 1篇陈灵芝
  • 1篇李向天

传媒

  • 4篇长春理工大学...
  • 3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新长征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兵工自动化
  • 1篇电脑知识与技...
  • 1篇无损检测
  • 1篇太赫兹科学与...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介质透镜的太赫兹光电导天线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太赫兹光电导天线作为常用的太赫兹源,由于其表面波效应的存在,使得太赫兹光电导天线的转换率变低。为了消除该效应,提高其方向性成为了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选取蝶形天线作为太赫兹源,通过理论分析与CST模拟仿真,确定了蝶形天线的臂长与角度,并在此基础上对低温砷化镓基底材料的厚度进行优化。并引入介质透镜,通过对其半径及扩展比进行理论与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了硅扩展半球透镜的光电导天线相对于不加透镜的,其方向性提高了15%,更好地满足了太赫兹源的使用条件。
蒋锐李全勇程爽辛胤杰王奇书
关键词:蝶形天线介质透镜CST
基于微纳结构太赫兹光电导天线辐射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光电导天线(PCA)作为常用的太赫兹发射器件,如何提高其辐射效率,成为国内外研究人员研究的重点。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对PCA辐射效率进行研究,在光敏层表面加入柱状结构,使更多的光被捕获到光敏层,模拟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显著增强辐射效率的作用。通过对比材料、柱状形状对增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柱状结构下,银材料的PCA、金材料的PCA、砷化镓材料的PCA的增强效果依次降低;同一材料下,带有正六棱柱结构、圆柱形结构、正四棱柱结构的光PCA的增强效果依次降低。通过材料与结构的最佳组合,最高的增强效率为传统PCA的1100%,最低的增强效率为传统PCA的150%。
蒋锐李全勇程爽王奇书辛胤杰
关键词:太赫兹光电导天线时域有限差分法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自动对焦算法的比较与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自动对焦技术是保障光电成像系统能够准确获得高清晰度图像的关键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自动对焦技术逐渐显出自身优势,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与广阔的发展空间。自动对焦技术的核心是对焦算法(即清晰度评价函数)。该文利用软件搭建数字图像处理平台,着重研究现已经推广的13种对焦算法,通过有效的算法评价标准分析算法的表现情况,进而总结出适用于不同场合的最佳对焦算法,为算法的使用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同时,算法评价标准的提出也为新算法的设计者提供参考,并为对焦程序的设计者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李全勇李亨
关键词:自动对焦数字图像处理清晰度评价函数
地基红外系统探测空间目标红外星等的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地基红外系统探测空间目标的能力与目标辐射特性、背景辐射特性、大气条件、红外光学系统性能、探测器特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分析了空间目标在外太空背景下的红外辐射特性,基于满足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最低可探测信噪比,综合考虑空间点目标成像的弥散斑、背景辐射和大气衰减的影响,推导了地基红外探测系统对空间点目标的作用距离估算方程。红外星等用来计算星体在红外波段的亮度,讨论了用红外星等划分空间目标的方法和原理。根据中波和长波计算红外星等的公式,给出了不同温度的空间目标与对应的红外星等的关系。为地基红外探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以及探测不同红外星等空间目标的综合性能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牟达李全勇董家宁
关键词:红外探测信噪比
基于视觉超声系统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2023年
随着科技的发展,无损检测技术日趋成熟,对大型工件的检测结果进行三维可视化成像,并复现其整体空间形态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双目视觉系统与超声相控阵系统获取单次检测的三维可视化点云,对获取的超声点云采用3D局部特征描述算法提取具有代表性的点云特征点,之后使用快速点特征值直方图获取对应关系,并使用改进的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提高映射关系的精度,以此对两块点云进行粗匹配,误差1.74 mm,采用最近点迭代算法精配准后误差仅0.13 mm,共用时16.5 s。之后对48块点云进行分阶段配准,最终误差为1.17 mm,能够满足实际检测中的准确性要求。
刘洋李全勇顾健杨帆王文博
关键词:三维可视化粗匹配最近点迭代算法
长波红外景象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无热化设计被引量:2
2013年
基于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的红外景象模拟器能够为红外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提供先进的手段。根据DMD的工作原理,确定了以分光棱镜来连接照明系统和投影系统的红外景象模拟器总体方案。探讨了红外景象模拟器投影光学系统的像差特性、光学设计和无热化的设计方法,设计了一套工作在长波红外8~12μm,F#为2.8,视场角为3°的投影光学系统,并对该系统在40~60℃之间进行光学被动式无热化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所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光学传递函数均接近衍射极限,成像质量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并具有辐射能量损失小、分辨率高、结构紧凑等特点。
李全勇李向天康玉思牟达
关键词:红外景象模拟器长波红外光学设计无热化
基于DMD的红外景象模拟投影光学系统设计被引量:13
2012年
数字微镜器件(DMD)动态红外(IR)景象模拟技术具有大动态范围、高空间分辨率、高帧频、空间均匀性好、体积小等特点,能够在实验室内模拟红外景像,降低红外系统的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根据基于DMD的红外景象模拟系统的要求,分析了红外投影光学系统的特点,确定了其技术指标。从初始结构选取入手,利用像差平衡理论和非球面技术,针对DLP5500DMD(1024pixel×768pixel),设计出一种成像质量高、性价比高,工作在8~12μm波段的红外投影光学系统。系统采用三片透射式结构,焦距为200mm,相对孔径为1…3。应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进行像质评价,各视场调制传递函数(MTF)接近衍射极限,各视场的点列图均方根(RMS)半径远小于艾里斑的半径,满足设计要求。
董家宁牟达徐春云李全勇王文生
关键词:光学设计数字微镜器件
渐开线反射面光学延迟线的仿真和误差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太赫兹时域光谱(THz-TD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相干探测技术,其发展推动着安全检测和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与革新,对保护人们的生命健康、财产安全有着突出的贡献。为了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与探测灵敏度,就应在保证获取信号的信噪比符合要求的同时提高对太赫兹信号的探测速度。本文基于渐开线反射面光学延迟线装置,分析了光学延迟线外形参数,对延迟距离为71 mm、延迟时间为236.7 ps的模型进行了仿真。针对旋转反射镜轴心的偏心误差、平面反射镜的安装误差和旋转光学延迟线的出射光斑畸变三个方面进行了误差分析,并讨论了减小误差的方法。为该装置提升时间延迟、获得更加完整的太赫兹光谱,以及进一步提升THz-TDS系统的性能提供理论和仿真基础。
辛胤杰李全勇李全勇孙伟王文博
关键词:仪器渐开线延迟时间
联合变换相关器相关面处理技术研究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对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电联合变换相关系统既具有光学处理器大信息容量和二维并行处理的能力;又具有数字计算机运算精度高、灵活性好、便于控制和判断等优点,因此光电联合相关识别是近年来模式...
李全勇
关键词: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
文献传递
双色红外共光路辐照度测量系统设计被引量:4
2012年
针对测量红外目标模拟器的辐照度值所设计的辐照度测量系统,其光学系统特点是改善辐射光束的能量分布,将能量集中到探测器上。根据双色和单色探测器的不同用途,单个双色探测器和两个单色探测器的双色红外共光路光学系统均能够满足辐照度测量系统的需求。双色探测器难以得到,但对应的光学系统结构简单,调制传递函数响应度高,实用性强;单色探测器容易得到,但对应的光学系统结构复杂,不过仍然有很好的像质,满足辐照度测量光学系统的要求。光学设计结果表明,3~5μm的中红外波段和8~12μm的长波红外波段在两个系统中同时较好地完成了像差校正,系统畸变都很小,最大不超过0.7%,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均接近衍射极限。
陈灵芝牟达李全勇胡初强
关键词:光学设计双色红外共光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