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健

作品数:16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3篇冠心病
  • 3篇病变
  • 2篇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压
  • 2篇高血压
  • 1篇单药治疗
  • 1篇胆固醇
  • 1篇胆固醇酯
  • 1篇胆固醇酯转运...
  • 1篇蛋白相关
  • 1篇动脉钙化

机构

  • 15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顺德第一人民...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东省心血管...

作者

  • 15篇李健
  • 7篇许兆延
  • 7篇杨希立
  • 6篇蔡炜标
  • 5篇岑锦明
  • 4篇张健瑜
  • 3篇梁茜
  • 3篇梅百强
  • 3篇周昭仑
  • 2篇李健民
  • 1篇谭虹
  • 1篇张爱东
  • 1篇郭军
  • 1篇王飞
  • 1篇胡晖
  • 1篇胡德龙
  • 1篇温旭涛
  • 1篇李颖

传媒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华夏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社区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吸烟状态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比较被引量:7
2011年
研究表明,全球因吸烟导致心血管疾病而致死的比例达11%,绝大部分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引起的心肌梗塞均与吸烟有关(包括被动吸烟),戒烟虽可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但对改善心血管损伤的作用不明显。研究证实,与周围动脉压比较,中心动脉压(CAP)与心脑血管病终点事件的关联更为密切,在评估心脏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方面亦优于外周动脉压。
许兆延杨希立周昭仑李健民蔡炜标李健温旭涛
关键词:吸烟动脉粥样硬化中心动脉压颈动脉内膜厚度
冠状动脉微循环阻力指数与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Hcy及LP-PLA2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微循环障碍与LP-PLA2、Hcy的相关性,以及其发生、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63例冠脉造影显示临界病变(狭窄40%~70%,且测量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0.8),冠脉造影术后测量前降支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值,以IMR中位数为界分为IMR正常组(<21.3 u)和IMR升高组(≥21.3 u)。分别记录和测定两组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同型半胱氨酸(Hcy)值,分析各指标与IMR的关系。结果 63例患者完成IMR测量,IMR范围:6.5~42.3 u,中位数:21.3 u,与正常组比较,IMR升高组HDL-C和CFR更低,而Hcy和年龄较高(P <0.05);IMR值与Hcy、年龄及LDL-C(r=0.263)呈正相关(P <0.05),与CFR、HDL-C呈负相关(P <0.05),与LPLPA2水平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是IMR升高的危险因素(P <0.05),HDL-C、CFR是IMR升高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1) FFR>0.8的冠脉临界病变中,CFR可作为评估冠脉微循环的指标;(2)年龄和Hcy是冠脉微循环障碍的危险因素,CFR和HDL-C是冠脉微循环的保护因素;(3)年龄的增长、HDL-C水平的降低和Hcy可能参与冠脉微循环障碍的病理过程,导致IMR值升高。
岑锦明杨希立郭军张爱东熊卿圆梁茜张健瑜李健蔡炜标梅百强许兆延
关键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6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华法林抗凝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检测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INR达标数和达标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凝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具有很好的疗效,INR达标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度高。
李健
关键词:华法林抗凝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可行性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效果被引量:46
2015年
目的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H型高血压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0 mg/次,1次/d,清晨口服;对照组患者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10 mg/次,1次/d,清晨口服。整个观察期为1年,期间每周测量并记录血压数据,每3个月检测1次血同型半胱氨酸,同时观察并记录全部患者的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例数。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治疗后3、6、9、12个月后测得的血压值和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中新发脑卒中的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含量,能降低新发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胡晖许兆延岑锦明李健吴启康
关键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H型高血压血同型半胱氨酸
肝脏激酶B1在冠心病中的临床表达及意义
2017年
目的分析肝脏激酶B1(LKB1)在冠心病中的临床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100例,冠状动脉狭窄100例)和2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术前30 min抽取4 ml外周血,LKB1血清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LKB1水平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KB1水平为(3.03±1.05)ng/ml,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为(3.31±0.78)ng/ml,健康体检者为(4.33±1.69)ng/ml,冠心病患者LKB1水平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DL-C、HDL-C、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2.79±0.84)、(1.48±0.34)、(1.74±0.77)mmol/L,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分别为(2.76±0.81)、(1.50±0.33)、(1.58±0.70)mmol/L,健康体检者分别为(2.63±0.79)、(1.52±0.85)、(1.60±0.82)mmol/L。冠心病患者LDL-C、HDL-C、甘油三酯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LKB1水平较健康者低,在冠心病检测中具重要意义。
李健
关键词:冠状动脉狭窄急性心肌梗死
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研究分析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2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变化情况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餐后2 h血糖下降程度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下降程度和体重质量增加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中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显著,然而西格列汀在降低患者餐后2h血糖方面效果优于吡格列酮,吡格列酮在降低空腹血糖方面效果优于西格列汀。
李颖李健胡德龙
关键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
男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血清睾酮与脑钠肽关系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探讨男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的心功能分级与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和脑钠肽(NT-proBNP)的关系,了解不同心功能的T、E2和NT-proBNP变化及之间相关性。方法:选取男性心衰患者113例,其中心功能Ⅱ级37例,心功能Ⅲ级53例,心功能Ⅳ级23例和100例对照组,均测定T、E2和NT-proBNP。结果:心功能Ⅳ、Ⅲ、Ⅱ级患者和对照组的T水平分别是(217.38±122.49)、(326.93±121.57)、(375.33±108.74)ng/mL和(408.67±139.73)ng/mL,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心功能Ⅳ、Ⅲ、Ⅱ级患者和对照组的NT-proBNP浓度分别为(11438.28±5294.25)、(7852.97±1192.64)、(3870.11±139.49)pg/L和(935.51±122.36)pg/L,各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心功能Ⅳ级患者的T与NT-proBNP有负相关性;3组间及与对照组比较,E2无明显差异。结论:男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着心功能恶化,T进行性下降,NT-proBNP进行性升高,T值可成为评价男性心功能的有用指标。
许兆延谭虹谭虹杨希立李健张健瑜
关键词:心力衰竭睾酮N端B型脑钠肽
国产BuMA和EXCEL药物洗脱支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019年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国产BuMA、EXCEL药洗脱支架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诊治急性冠脉综合征176例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予EXCEL药洗脱支架,研究组予以国产BuMA药洗脱支架方案,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置入支架数、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及血管的狭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未发生心源死亡、非致死MI等不良事件,而对照组发生率为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用国产BuMA、EXCEL药洗脱支架治疗,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降低心脏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具有较高安全性,有临床应用价值。
李健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安全性
后扩张对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支架再狭窄的效果影响分析
2017年
目的:分析后扩张对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PCI)后支架再狭窄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弥漫性长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研究组在完成PCI术后予以支架后扩张,对照组未予以后扩张,比较两组PCI术式置入支架的参数与病变特征以及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PCI术式置入支架的参数与病变特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CI术后予以患者后扩张可降低术后再狭窄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健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术
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应用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情况。方法:采集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52例冠状动脉严重钙化患者,均行冠状动脉旋磨术+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情况、术中并发症及预后。结果:在152例患者中,116例患者直接实施旋磨术,36例患者实施补救性旋磨术,术后均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100.00%。所有患者狭窄病变血管术后的直径(2.31±0.45)mm、面积、长度及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均相较于术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冠状动脉严重钙化病变通过冠状动脉旋磨术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联合治疗后,手术成功率高,且能改善狭窄病变血管,降低术中并发症风险。
李健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旋磨术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