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健

作品数:6 被引量:56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省血液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小板
  • 2篇免疫
  • 1篇单采
  • 1篇单采血小板
  • 1篇单采血小板输...
  • 1篇血标本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小板输注
  • 1篇血小板增多
  • 1篇血小板增多症
  • 1篇血型
  • 1篇血型正反定型...
  • 1篇血液
  • 1篇血液中心
  • 1篇血友病
  • 1篇乙状结肠
  • 1篇乙状结肠癌
  • 1篇乙状结肠癌根...
  • 1篇原发性

机构

  • 4篇山东省立医院
  • 4篇山东省血液中...
  • 2篇济南市中心血...

作者

  • 6篇李健
  • 6篇刘正敏
  • 4篇高新谱
  • 2篇张学亮
  • 2篇韩雪莹
  • 1篇李华
  • 1篇张学亮

传媒

  • 2篇实用医药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6
  • 4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同一家族血友病A2例报告
2005年
血友病A又称FⅧ:C缺乏症.2002年笔者采用一期法定量检测FⅧ:C确诊同一家族血友病A 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患儿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岁9个月、2岁3个月.均因躯干、四肢关节多处紫癜就诊.两患儿为姨表兄,家族中其他家庭成员无异常.入院后行静脉穿刺,引起局部血肿.于是颈静脉采血,0.109mol/L枸橼酸三钠1∶9抗凝立即送本站进行FⅧ:C检测.为进一步调查其家族系谱,另取两患儿外祖父、姨表兄弟的静脉血测定FⅧ:C水平.
张学亮李健刘正敏
关键词:血友病凝血时间静脉穿刺
白血病化疗后血型抗体减弱1例
2005年
李健张学亮刘正敏
关键词:化疗后试剂红细胞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抗B抗体血液中心GAMMA
结肠癌根治术输入异体白细胞对患者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输血中异体白细胞对患者免疫细胞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外周血的NK细胞、CTL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检出率进行了检测和术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输浓缩红细胞的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其外周血中的NK细胞、CTL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无输血对照组(P<0.05);然而,浓缩RBC中的异体白细胞被去除后再输注的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其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检出率与无输血对照组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输血中的异体白细胞能引起患者免疫细胞水平明显下降。
李健刘正敏张学亮高新谱
关键词: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输血免疫流式细胞术
血标本存放温度和时间对ALT检测结果的影响被引量:49
2005年
目的探讨血标本存放温度、时间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血标本存放于不同温度,于不同时间测定葡萄糖(Glu)、pH值、丙酮酸(PY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比较其含量的变化。结果16℃以下温度存放时间低于4h的血标本转存4℃冰箱后72h内对ALT活性单位变化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对ALT检测结果的影响越显著。结论ALT检测的活性单位与血标本存放的温度高低、时间的长短有密切的关系。
刘正敏高新谱李健
关键词:温度糖酵解丙酮酸ALT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更新率与血栓形成的关系被引量:4
2006年
为了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更新率(turnover)变化与血栓形成的关系进行分析,根据有无血栓症状将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分成两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血小板(RP),选择26名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应用羟基脲加α-干扰素对血栓病例进行治疗。结果表明:有血栓ET病例的RP百分数(14.8%±7·2%)比无症状病例的(4.5%±2.3%)和健康对照的(3.3%±1.5%)显著增高(P<0.05);RP百分数在无血栓病例和健康对照中无差异。有血栓病例的RP绝对值比无血栓病例显著升高[(176±37)×109/Lvs(46±12)×109/L]。有血栓ET病例接受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后,RP百分数和绝对数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ET病例形成血栓时,与无血栓病例和健康对照相比,其RP百分数和绝对数均显著升高,有血栓的ET患者用羟基脲加α-干扰素治疗疗效良好。
高新谱刘正敏李健韩雪莹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栓形成网织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输注RhD抗原引起的同种免疫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单采血小板(APC)输注中由RhD抗原引起的同种免疫频率及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没有预防性应用Rh免疫球蛋白的情况下,给予RhD阴性的血小板减少症出血患者RhD阳性血小板,测定输注前及输注后1h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PC),计算校正血小板增加值(CCI)来评估临床疗效;在接下来的随访中,以低离子强度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每份标本的抗-D水平,计算同种免疫频率。结果输注后27例患者出血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输注后1h的CCI为(12.7±1.2)×109/L;输注RhD不合血小板引起的同种免疫频率为3.7%。结论输注RhD不合APC临床疗效明显,引起同种免疫反应几率很低,在紧急情况下可给予RhD阴性患者RhD阳性的APC。
刘正敏高新谱韩雪莹李华李健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RHD抗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