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农 作品数:34 被引量:62 H指数:5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委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 福建省教委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水利工程 机械工程 更多>>
GM-CSF和B7.1双基因修饰的EL-4细胞肿瘤疫苗的研制 我们研究小组的前期研究显示:B7.1、GM-CSF基因修饰的EL-4细胞瘤苗,能有效地激发小鼠抗淋巴瘤免疫反应,且两者具有协同趋势.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拟进一步构建双基因载体、制备表达双基因的瘤苗,即一个载体负... 李乃农关键词:免疫基因治疗 肿瘤疫苗 GM-CSF B7.1 维甲酸诱导HL-60细胞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与hTERT,c-myc和bcl-2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0 2002年 为了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TRA)诱导HL 60细胞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与hTERT ,c myc和bcl 2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复制HL 60细胞的诱导分化模型 ,在分化前和分化过程中通过端粒重复序列扩增PCR ELISA方法测定端粒酶活性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hTERT ,c myc和bcl 2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 ,在ATRA诱导HL 60细胞分化过程中 ,端粒酶活性水平逐渐下降 ,hTERTmRNA表达下调的同时c myc和bcl 2mRNA表达亦下调 ,且hTERTmRNA下调早于端粒酶活性水平下降。结论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的HL 60细胞分化过程与端粒酶活性降低和hTERT ,c myc及bcl 吴立德 陈元仲 李乃农 吴勇关键词:维甲酸 端粒酶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 单顺反子表达人GM-CSF和B7.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构建单顺反子表达人 GM- CSF和 B7.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方法 应用巨引物 PCR技术对 h GM- CSF基因 c DNA进行定点突变 ;应用 PCR重叠延伸法 ,将 h GM- CSF和 h B7.1基因的 c DNA编码序列通过一 linker序列拼接 ,构建 h GM- CSF与 h B7.1融合基因 h GM- B7.1,将其插入 pc DNA3真核表达载体 ,测定核苷酸序列。 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 :(1) h GM- CSF突变体基因 c DNA编码序列的 178位核苷酸由 C变为 A,其余核苷酸序列均未发生变化 ;(2 ) h GM- CSF、linker、h B7.1的连接顺序、方向及序列完全正确。 结论 构建 pc DNA3- h GM- B7. 李乃农 陈元仲 杨旭伟 吴勇 黄惠芳 黄美娟 张昭秀 吕联煌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融合 CD2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预防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年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仍然是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手段。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感染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移植受者预后、生存有着重大的影响。对于感染CMV的移植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移植后CMV感染的最新预防和治疗措施。通过Pubmed检索平台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就allo-HSCT患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的新进展进行阐述。 钟书琴 李乃农 王梅华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巨细胞病毒 TCR Vβ亚家族分析法识别小鼠亚临床MHC 缺失诱导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2015年 目的:研究T细胞抗原受体( TCR) Vβ亚家族分析法用于亚临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缺失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检测。方法 BALB/c小鼠给予9.5 Gy(950 rad)全身放射,放射后回输T细胞去除的C57BL/6或DBA/2骨髓细胞。将小鼠分为两组:WT组:回输来自野生型骨髓细胞106个/只;MHC-/-组:回输来自MHCⅡ类分子缺失的骨髓细胞106个/只。移植后观察小鼠GVHD典型症状,病理切片确诊GVHD。结果典型的MHCⅡ类分子缺失相关的GVHD可以在异基因(H-2b→H-2d)C57BL/6动物模型中诱导。在DBA /2模型,MHCⅡ类分子缺失诱导的是亚临床的GVHD。 TCR Vβ亚家族分析提示TCR Vβ6与病理符合度好,可识别该模型亚临床GVHD。结论利用TCR Vβ亚家族分析法发现TCR Vβ6升高可作为识别小鼠亚临床MHC缺失诱导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指标。 李晓帆 李乃农 田伟 谢何琳 杨凤娥 陈元仲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 TCR VΒ亚家族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单份非亲缘脐血移植治疗2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江雅婷 李晓帆 李乃农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成年人恶性血液病的展望 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成年人恶性血液病取得较多进展.UCB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与单倍体移植、非血缘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疗效相当,成为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选择.单份UCBT的优势在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且易于控制,保留有较好的移植物抗肿瘤(GVT)效应,并且患者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较好.而UCBT的劣势在于其脐血干细胞数量少(尤其对于成年患者),因此其植入率低、植入较慢、免疫重建慢、移植早期感染发生风险高.改善UCBT的植入率低、免疫重建慢等问题,可以提高UCBT治疗成年人恶性血液病的疗效,丰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源.本文对今后UCBT治疗成年人恶性血液病,主要在解决UCBT植入问题、免疫重建问题、脐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等方面进行展望. 李晓帆 李乃农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 脐血库 初治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106例分析 1999年 急性白血病(AL)是一种弥漫性、进行性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上反复的化疗致使机体免疫功能更加低下,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疾病。本文对我院1998年1月~12月住院的106例初治AL患者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李乃农 战榕 傅丹晖 王少元关键词:急性 白血病 医院内感染 水流动力学转染PD-L1-Ig在清髓预处理小鼠移植模型中的表达及应用 目的 建立水流动力学法表达PD-L1-Ig小鼠模型并探讨清髓预处理下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质粒扩增提取、尾静脉水流动力学转染法、门静脉胶原酶灌流分离肝细胞技术、real time PCR、流式细胞及ELISA检测PD... 李晓帆 李乃农 杨凤娥 陈元仲p5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探讨p5 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TGF β1 、TNF α、端粒酶活性、Bcl 2表达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利用脂质体将温敏型p5 3基因 [pN5 3cG(Val135 ) ]导入p5 3基因缺失的白血病细胞系HL 6 0、K5 6 2细胞 ,经G4 18筛选 ,获得稳定表达P5 3蛋白的抗性克隆细胞HL 6 0pN5 3cG ,K5 6 2 pN5 3cG细胞。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片段化DNA分析、RT PCR、定量PCR、ELISA、PCR ELISA、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外源性p5 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过程中TGF β1 、TNF α、bcl 2、端粒酶反转录酶 (hTERT)mRNA表达变化、细胞上清TGF β1 水平和端粒酶活性及TGF β1 、TNF α反义PS ODNS对白血病细胞凋亡和Bcl 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①外源性野生型p5 3基因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内源性TGF β1 和TNF αmRNA表达上调 ,bcl 2及hTERTmRNA表达下调 ,细胞培养上清TGF β1 蛋白水平明显升高 ,端粒酶活性水平下降 ;②TGF β1 、TNF α反义PS ODNS能够明显抑制野生型p5 3基因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并使细胞bcl 2mRNA及蛋白表达恢复到处理前的水平。结论 p5 3基因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可通过上调内源性TGF β1 和TNF α水平 ,下调hTERT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 ,抑制bcl 2基因表达而发挥作用。 陈元仲 吴勇 梁敏 李乃农 张昭秀 吕联煌关键词:P53基因 白血病 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