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波
- 作品数:23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西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柳州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计划课题广西柳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 2013年
- 目的了解不同病区分离的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自动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使用配套ATB PSE-5及纸片扩散法。62例细菌根据病区不同分为4组:ICU组(25例)、神经外科组(15例)、新生儿科组(7例)、其他组(15例)。结果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从痰液分离(48.4%),其次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33.9%);ICU组对氨基糖甙类、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28.0%,神经外科组对氨基糖甙类、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26.7%,其他组对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26.7%,新生儿科组除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高外(>57.1%),对其他受试药物均<28.6%。结论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重症病人下呼吸道感染,除新生儿组外,其他3组细菌多重耐药性严重,氨基糖甙类对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较低。
- 刘春明韦柳华蒋利君朱胜波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病区耐药性
-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的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调查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存在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了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MDRPA中共检出4种β-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指标聚类分析显示,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联;aac(3)-Ⅱ、aac(6′)-Ⅱ与Tn 21/merA、ISpa7、intⅠ1、trbC高度关联,IMP、aph3′-Ⅱb、DHA、aac(6′)-Ⅰb与之也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结论 20株MDRPA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
- 刘春明韦柳华朱胜波唐石伏孙一帆马兴璇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指标聚类分析多药耐药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检测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探讨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在ICU病房住院的67例患者,空腹抽取所有患者静脉血3ml,3000r/min离心分离血清备用,检测所有标本的血清PCT和CRP的浓度水平,结合细菌培养结果和临床诊断,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水平在ICU患者细菌感染的临床意义。结果一般感染组与严重脓毒症组血清PCT和CRP浓度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PCT的差异性高于CRP。t值分别为3.3475、2.9291,P<0.01。结论当患者细菌感染时,虽然PCT和CRP均具有诊断意义,但PCT比CRP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所以PCT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罗晓璐梁娟英朱胜波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 试剂盒性能质量与室间质评中显露的系统误差剖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刘春明孙一帆朱胜波
- 关键词:试剂盒室间质评
- 大肠埃希菌1212株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该院2008~2010年大肠埃希菌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为其院内、外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临床微生物标本收集方法,2008~2010年临床科室送检各类细菌培养标本32 531份,分离出1 212株大肠埃希菌,按统一的方法和判断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大肠埃希菌在尿、痰标本中检出率高;该菌广泛分布于院内各科室,以门诊、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ICU)检出构成比高;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常用的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较高,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美洛培南、呋喃妥因、磷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但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大肠埃希菌广泛分布于院内各科室,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逐年升高,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黄慧艳刘春明马兴璇唐石伏朱胜波覃夏青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耐药性
- 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的指标聚类分析
- 2014年
- 目的调查多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存在状况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6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和1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了指标聚类分析。结果20株MDRPA中共检出4种β-酰胺类获得性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指标聚类分析显示,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相关联;aac(3)-Ⅱ、aac(6’)-Ⅱ与Tn21/merA、ISpa7、intⅠ1、trbC高度关联,IMP、aph3’Ⅱb、DHA、aac(6’)-Ⅰb与之也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结论20株MDRPA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的耐药性在同种细菌菌株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
- 刘春明韦柳华朱胜波唐石伏孙一帆马兴璇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指标聚类分析多耐药
- 我院2014~2015年大肠埃希菌的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标本分布及常用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提供依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临床送检标本,对检出的1840株大肠埃希菌标本分布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分离到1840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清洁中段尿液63%(1 148/1822),伤口分泌物16.5%(300/1822),痰液11.7%(213/1822),血液4.5%(81/1822)。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83.2%,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78.4%,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68.5%,对环丙沙星、头孢呋辛钠、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大于5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低于3%。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医院感染的首要病原菌,临床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张丽云朱胜波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抗菌药物标本分布
-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129例COPD患者BALF标本中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6%,以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占61.3%,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真菌占33.1%,为白念珠菌及酵母样真菌感染为主。药敏试验发现,革兰阳性球菌对左氧氟沙星、青霉素等均有较高的耐药性,对强力霉素、万古霉素最敏感。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耐药性最高,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最敏感。本组真菌除了光滑念珠菌对依曲康唑为100.0%耐药外,其他真菌对依曲康唑、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均为100.0%敏感。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真菌感染率较高;各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上升趋势;BALF培养阳性率高,药敏结果对临床治疗COPD有指导意义。
- 马兴璇刘春明雷保中朱胜波覃厦青罗晓璐胡健
- 关键词:细菌药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期
- 临床免疫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加强检验人员的质控意识,提高临床免疫实验室的检验质量,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方法:建立临床免疫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制度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结果:临床免疫实验室的检验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室间质评取得优秀成绩。结论:根据临床免疫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确实可行的质量控制制度,是提高临床免疫实验室检验质量的有效途径。
- 马兴璇刘春明王林春孙一帆朱胜波龙康
-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与膜孔蛋白基因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oprD2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柳州市三级医院2011年1-12月标本中分离的MDRPA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D 4类33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oprD2膜孔蛋白基因。结果 20株MDRPA中A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TEM(100.0%),B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IMP(75.0%),C类β-内酰胺酶基因检出PDC(100.0%)和DHA(30.0%),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无检出;oprD2膜孔蛋白基因均未检出,提示膜孔蛋白基因编码缺失;1号株TEM基因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TEM-1基因,IMP基因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IMP-1基因;9号株DHA基因PCR产物经测序证实为DHA-1基因。结论产TEM、PDC、IMP型基因少数并产DHA型β-内酰胺酶和膜孔蛋白基因编码缺失,是该组MDR-PAE对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
- 刘春明朱胜波韦柳华唐石伏孙一帆马兴璇
-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多药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