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娟
- 作品数:28 被引量:19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
- 2008年
- 朱海娟郭敏楠杜泓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直肠肿瘤手术中护理
- 情景模拟训练对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效果的影响研究
- 朱海娟吕娜黄丽华马秀梅
- 麻醉苏醒室的安全管理体会
- 患者术后入PACU,减少了患者在手术间的停留时间,加快了手术接台的进度,充分提高了手术间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患者苏醒后生命体征平稳送回病房,减轻了外科病房护士的护理压力。结果 PACU的护理减少了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
- 朱海娟
- 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研究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探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对降低苏醒期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6例入住麻醉恢复室的患者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建立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加强麻醉恢复室控制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麻醉苏醒期并发症,躁动发生次数、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压症、高血压、苏醒延迟、寒颤、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麻醉恢复室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苏醒期并发症,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
- 朱海娟吕娜黄丽华马秀梅
- 关键词:麻醉躁动
- 衰变加速因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 2014年
- 目的观察衰变加速因子(DAF)在2种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情况,旨在探索它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SNI组3组,按分组制作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 d,用热刺激和机械刺激法测定大鼠的痛阈值变化,评估其可靠性后,于术后7 d处死大鼠,取L4—6段脊髓背角,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两种技术测定其DAF蛋白含量。结果 CCI组和SNI组大鼠于术后1,3,7 d痛阈值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模型制作成功。Western-blot检测显示,3组模型大鼠脊髓背角DAF表达发生不同程度降低,CCI组和SN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CI组、SNI组大鼠脊髓背角DAF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显著减少。结论 NPP大鼠脊髓背角CD55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此处发生补体级联反应的重要原因,CD55在NPP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 朱海娟王金保
-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衰变加速因子
- 脊髓MCP/DAF表达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评价脊髓MCP/DAF表达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MCP/DAF双基因重组转染SD大鼠24只,体重200 ~ 25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2):转染大鼠假手术组(Rsham组)和转染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组(RCCI组);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50 g,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2):正常大鼠假手术组(Nsham组)和正常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NCCI组).RCCI组和NCCI组大鼠行右侧坐骨神经四道环形结扎,Rsham组和Nsham组大鼠只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不予环形结扎.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3和7d时测定大鼠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术后7d时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k,5脊髓,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0X-42的表达,RTPCR法检测MCP mRNA和DAF mRNA的表达.结果 与Nsham组比较,NCCI组大鼠术后1、3和7d时热痛阈和机械痛阈降低,脊髓OX-42表达上调,MCP mRNA和DAF mRNA表达下调(P<0.05),Rsham组和RCCI组大鼠术后上述时点热痛阈、机械痛阈和脊髓OX-4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P mRNA和DAF mRNA表达上调(P<0.05);与NCCI组比较,RCCI组大鼠术后上述时点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升高,脊髓OX-42表达下调,MCP mRNA和DAF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MCP/DAF表达上调抑制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形成,其机制与调节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 王金保张在旺王琪朱海娟蔡增华
- 关键词:补体调节蛋白脊髓
- 手术室护士在内科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10
- 2007年
- 杜泓朱海娟谷秀红
- 关键词:糖尿病足干细胞移植手术室护理
- 麻醉前评估、教育以及指导对降低麻醉恢复期相关并发症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麻醉前评估、教育、指导对降低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300例行麻醉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麻醉前采用常规的医护措施,观察组对患者在麻醉前进行评估、教育及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6.72±1.6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10.43±3.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8,P〈0.05);观察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1,P〈0.05)。结论在实施麻醉前对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麻醉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术前相关指导后,可降低患者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升麻醉后患者满意度。
- 朱海娟王金保
-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并发症
- 循证医学模式对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循证医学模式对降低手术室感染率及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12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1名)和观察组(62名),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的循证医学模式干预。并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感染率及护理质量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率低于对照组(3.23%/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92,P=0.026);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人员培训、消毒隔离、护理监控、人文关怀、护理文件管理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4.63±2.47)/(7.22±4.13),(14.01±2.05)/(9.04±2.79),(14.05±1.64)/(8.26±3.15),(13.90±2.33)/(9.00±2.84),(13.74±3.19)/(8.91±2.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5,10.663,9.920,7.671,7.802,P均〈0.01);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3.55%/7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7,P=0.002)。结论通过实施循证医学模式,规范了手术室流程控制,提高了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
- 朱海娟吕娜黄丽华马秀梅
- 关键词:循证医学手术室护理质量
- 骨科植入物的手术室管理被引量:5
- 2009年
- 朱海娟杜泓张丽津
- 关键词:假体和植入物手术室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