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涛
- 作品数:73 被引量:233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道瘢痕切除及包皮植入术治疗后尿道狭窄13例
- 2000年
- 万小华何洁卿曾涛
- 关键词:后尿道狭窄瘢痕切除尿道成形术
- 以持续顽固性发热为主要症状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被引量:2
- 2015年
-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头痛、多汗3年,发热2周于2014年7月24日入院。近3年来症状反复出现,每次发作3 d左右,头痛常自行服用感冒药后能缓解,有突然昏倒病史,2周来发热伴间歇性头痛,最高血压208/138 mmH g,4 d前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随入我院治疗。体格检查:体温39℃,脉搏120次/min,血压130/90mmH g,消瘦体型,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无异常。
- 毛允义林伟曾涛朱心燊
- 关键词:反复头痛嗜铬细胞瘤高血压危象局部坏死苦杏仁酸
- 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手术血淀粉酶升高的诊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分析后腹腔镜术后血淀粉酶升高的原因,总结防治措施。方法观察50例泌尿外科后腹腔镜上尿路手术后血清淀粉酶变化。结果 10例患者术后血淀粉酶升高,但无腹痛等胰腺炎症状及体征,对血淀粉酶升高未采取任何针对胰腺炎的治疗措施,术后3-5d血淀粉酶均恢复正常。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可引起血淀粉酶增高,血淀粉酶小于350IU/L,如无腹痛等胰腺炎症状及体征可不需特殊处理。
- 包佑根曾涛巢海潮
- 关键词:后腹腔镜血淀粉酶
- 单剂赛尼哌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赛尼哌(CD25单克隆抗体)单剂给药在肾移植术后预防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0月在我科接受肾移植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赛尼哌治疗组(观察组n=40)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40),两组之间年龄、性别、术前血透时间、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补体依赖性细胞毒试验(CDC)、群体反应抗体(PRA)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患者术后免疫抑制治疗为环孢素A(CsA)+骁悉(MMF)+泼尼松(Pred)三联疗法,观察组在三联免疫抑制基础上加用赛尼哌。观察两组术后半年急性排斥发生情况、移植肾功能及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中4例(10%)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对照组中8例(20%)患者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观察组急性排斥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未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观察组并没有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结论肾移植受者应用赛尼哌单剂诱导治疗可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
- 黄辉曾涛孟栋良李新长
- 关键词:肾移植赛尼哌免疫诱导排斥反应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激活剂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激活剂3(LAMTOR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索Oncomine和Expression Atlas数据库,获得LAMTOR3相关的基因芯片数据,分析LAMTOR3在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AMTOR3在膀胱癌细胞、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验证其表达和临床相关性。结果Expression Atlas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LAMTOR3在20株膀胱癌细胞中的基础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在Hs 172.T、HT-1376、RT4、JMSU-1和T24细胞株中呈较高表达。Oncomine数据库检索结果显示,LAMTOR3在浸润性(t=2.857,P=0.005)及非浸润性膀胱癌组织(t=3.105,P=0.003)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病理分级越高的膀胱癌组织中表达越高(P<0.05)。实验验证结果显示,LAMTOR3 mRNA在膀胱癌细胞株UMUC3(t=10.84,P=0.0084)、J82(t=21.75,P=0.0021)、5637(t=45.88,P=0.0005)和T24(t=87.58,P=0.000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人膀胱永生化细胞SV-HUC-1,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LAMTOR3蛋白水平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LAMTOR3蛋白在癌组织中高表达,在浸润性癌组织中较非浸润性癌组织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临床分期(χ^2=9.189,P=0.002)、病理分级(χ^2=4.746,P=0.029)和淋巴结转移(χ^2=6.210,P=0.013)密切相关,但与性别(χ^2=0.965,P=0.326)、年龄(χ^2=2.126,P=0.145)、远处转移(χ^2=1.261,P=0.261)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LAMTOR3在膀胱癌细胞及组织中高表达,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邓雷弘徐芳华曾涛徐想达巢海潮
- 关键词:膀胱癌
- 经皮肾镜取石治疗结石性脓肾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MPCNL)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4例结石性脓肾患者(其中6例为孤立肾并肾功能衰竭患者),18例先一期行微创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二期经皮肾取石。6例行一期或分期经皮肾钬激光碎石。结果 24例均成功行经皮肾穿刺鈥激光碎石,解除梗阻,肾功能均不同程度恢复。无感染性休克、邻近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1例行患肾切除。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安全、有效,可及时解除梗阻,通畅引流,有效控制感染,最大程度恢复肾功能,可作为结石性脓肾首选方法,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一期或二期手术。
- 朱心燊孟栋良何洁卿王金根黎源黄海鹏曾涛
- 关键词:结石肾积脓经皮肾取石术
- 葡萄糖转运蛋白1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8年
- 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s)是介导哺乳动物细胞葡萄糖转运的主要载体,其亚型GLUT1在体内葡萄糖转运体中分布最为广泛。研究表明,GLUT1在泌尿系肿瘤如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肾母细胞瘤中异常高表达,导致细胞内葡萄糖摄取增加,与肿瘤的发生、演变、侵袭、预后及耐药性密切相关。GLUT1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现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主要就GLUT1在泌尿系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肿瘤的靶向分子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切入点。
- 邓雷弘巢海潮曾涛
- 关键词:泌尿系肿瘤葡萄糖转运蛋白1
- 双源CT尿路成像对上尿路肿瘤诊断的临床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双源CT尿路成像(CTU)在上尿路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拟诊断为上尿路肿瘤的患者行双源螺旋CT尿路成像重建,三维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T)、曲面重建(CPR)等。结果 21例患者经双源CT尿路成像诊断为尿路肿瘤(17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移行上皮癌),17例输尿管癌患者肿瘤位于右侧输尿管8例,左侧输尿管的9例;输尿管上段6例,中段5例,下段6例。21例患者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弥漫性狭窄5例,管腔偏心性肿块2例,输尿管呈软组织密度影、管腔消失14例。全部病例均行肾、输尿管加袖套状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上尿路上皮肿瘤。双源CT尿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双源CT上尿路成像能多平面、多方位地显示肿瘤,再结合轴位动态增强图像,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及肾盂移行上皮癌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 巢海潮曾涛包佑根朱心燊黄海鹏毛允义
- 关键词:上尿路肿瘤三维重建尿路成像
- 组织蛋白酶D和层粘连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02年
- 孙方浒王共先申鹏飞曾涛温文习海波张雪培
-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D层粘连蛋白膀胱癌免疫组织化学
- 肾癌合并尿毒症透析患者的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综合处理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7例肾癌合并尿毒症透析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对本科2013年1月-2016年2月期间7例肾癌合并尿毒症患者实施后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术,分析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及围手术期的综合处理情况。结果:7例手术时间67~115 min,平均(87±12.5)min;术中出血量55~120 m L,平均(82.0±13.5)m L,术中生命体征及循环稳定。1例在术后5 d出现急性心功能衰竭,经强心、利尿等抢救后心功能恢复,术后病理均为肾透明细胞癌。结论:对于肾癌合并尿毒症患者实施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手术治疗,需严格术前准备及评估,术中有效麻醉监护及技术操作,术后控制液体摄入量,加强围手术期综合处理,保障尿毒症患者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
- 朱遵伟周杰熊焕腾朱心燊陈耀辉周绪锋曾涛黄辉
- 关键词:肾癌尿毒症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