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英
- 作品数:62 被引量:3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的病理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0例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病例进行病理形态观察,EnVision法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行网状纤维染色和PAS染色,1例行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有其特征性血管瘤样结节,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结节内内皮细胞异质性表达,即小叶状分布毛细血管免疫表型为CD34^+/CD31^+/CD8^-,窦岸样细胞免疫表型为CD8^+/CD31^+/CD34^-,小静脉样血管免疫表型为CD31^+/CD8^-/CD34^-,结节内梭形细胞混合表达CD3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CD68,结节间梭形细胞混合表达SMA和CD68。网状纤维染色显示结节轮廓和结节内血管,PAS染色显示结节周围胶原沉积物。电镜显示淋巴窦扩大,胶原丰富等特征。结论该病是一种少见的脾脏良性病变,可能是一种反应性病变,与血管瘤出血坏死机化关系密切。尤其需要与脾脏交界性或恶性肿瘤鉴别。
- 侯君纪元谭云山施达仁刘亚岚徐晨曾海英
- 关键词:脾疾病细胞转化肿瘤
-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23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2
- 2011年
-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38例FNH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复习大体标本及光镜下组织学特点,按照现有的分类标准对FNH行组织学分类,并对所有患者随访.结果 238例FNH患者中男性145例,女性93例,年龄11~77岁,平均年龄39.1岁.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33例中,188例无相关症状,216例无乙型和(或)丙型病毒性肝炎史,232例患者血清甲胎蛋白为阴性.有影像结果的185例中123例(66.5%)经影像诊断为FNH.大体观察上238例FNH标本包含284枚病灶,平均直径3.7cm,215例(90.3%)单发,172枚发生于肝右叶,115枚(40.5%)切面可见星状瘢痕或呈结节状.光镜下观察238枚FNH病灶,229枚(96.2%)为经典型FNH,6枚为毛细血管扩张型FNH,3枚为混合性增生与腺瘤样型FNH,未见到细胞不典型FNH.173例患者获得随访结果,无FNH相关性死亡,2例患者于术后2年和4年复发.结论 FNH是对肝脏内局部异常血流的反应性肝细胞增生性疾病,无女性好发倾向;毛细血管扩张型FNH应归类为肝细胞腺瘤,该组无细胞不典型FNH;超过66%的病例可经影像诊断.
- 陈伶俐纪元许建芳卢韶华侯英勇侯君宿杰·阿克苏曾海英谭云山
- 关键词:肝脏疾病增生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82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了解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部分临床病理参数与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H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根据文献复习分为上皮样型、经典型和脂肪为主型,并通过变量分析比较各参数与肿瘤分型的相关性。对165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随访,并对病理学参数与预后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HAML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为1∶4),发病年龄17~77岁(中位年龄46岁),肿瘤最大径0.3~32.0 cm,平均5.0 cm;多为单发(168/182,92.3%),≥2个灶者14例(14/182,7.7%),均为女性。组织学分型提示HAML以上皮样型为主(112/165,67.9%)。肿瘤浸润性生长方式、含铁血黄素沉积、肿瘤渗血/出血、瘤巨细胞、细胞核异型、核内包涵体和出现核仁7项形态学特征多出现在上皮样型中,这些形态学特征在各亚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97例(58.8%,97/165)获得完整的随访资料,随访时间4至130个月,平均41个月。5例术后发生复发或转移,无1例死于肿瘤。统计学分析发现肿瘤直径≥10 cm、多发病灶、肿瘤侵犯汇管区、肿瘤性坏死、脉管内瘤栓、肿瘤内出现核分裂象和瘤巨细胞7项病理参数与肿瘤复发或转移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肿瘤≥10 cm、多发病灶、肿瘤侵犯汇管区、肿瘤性坏死、脉管内瘤栓、肿瘤内出现核分裂象和瘤巨细胞可能与肿瘤的复发或转移有密切关系。肿瘤浸润性生长和细胞核异型性在肿瘤复发或转移中无显著影响。
- 罗荣奎赵婧谭云山宿杰·阿克苏曾海英纪元
-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病理学预后
- 一种石蜡组织芯片聚合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石蜡组织芯片聚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恒温电热板,所述的恒温电热板上开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的凹槽中设有芯片聚合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聚合组织芯片时,将组织芯片放置在芯片聚合锅中,组织芯片的组织面与芯...
- 侯英勇石园何德明侯君卢韶华胡沁徐晨刘亚岚宿杰阿克苏曾海英谭云山
- 文献传递
- 采用双蜡块检测胃癌中HER-2蛋白的表达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双蜡块检测胃癌中HER-2蛋白的表达,分析该方法的实用性。方法收集259例胃癌手术标本,每个病例用2个蜡块检测HER-2蛋白表达,统计学分析双蜡块和单蜡块免疫表型的差异。结果所有病例1号蜡块中HER-2呈1+、2+和3+分别为64例(24.7%)、100例(38.6%)、29例(11.2%)。2号蜡块中HER-2呈1+、2+、和3+分别为54例(20.8%)、106例(40.9%)、38例(14.7%)。联合1号和2号蜡块,HER-2呈1+、2+和3+分别为45例(17.4%)、122例(47.1%)、40例(15.4%)。1号和2号蜡块检测结果不一致为75例,占29.0%。结论在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用双蜡块检测HER-2蛋白表达,能提高HER-2的阳性率,减少肿瘤异质性造成的假阴性。
- 曾海英刘弢葛晓雯徐晨宿杰.阿克苏侯英勇
- 关键词:胃肿瘤HER-2蛋白
- 胰岛素生长因子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骨肉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 目的:研究胰岛素生长因子在骨肉瘤微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9例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骨肉瘤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通过电话及书信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及最近一次随访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肉瘤...
- 王飞徐沁同孟德华张键费琴明陈增淦纪元曾海英
- 直接测序法与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检测肺癌小活检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比较被引量:10
- 2013年
-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与肺癌患者应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的疗效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缺乏统一的方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本研究旨在探讨直接测序法与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s 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scorpions ARMS法)在检测肺癌临床活检小标本EGFR突变时敏感性的差异,以及相关靶向治疗疗效的分析。方法:采用直接测序法和ARMS法共同检测168例石蜡包埋肺癌标本,并随访评估其中行靶向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标本80例中,直接测序法与ARMS法所检出的突变阳性率分别为18.8%和25.0%,敏感性分别为71.4%和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检小标本88例中,直接测序法与ARMS法所检出的突变阳性率分别为19.3%和42.0%,敏感性分别为42.5%和92.5%,前者均显著低于后者(P<0.01)。靶向治疗疗效方面,直接测序法与ARMS法野生型患者客观缓解率(objective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26.3%和3.8%,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而在小活检标本中,直接测序法野生型患者ORR达32.0%。直接测序法野生型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4.0个月,明显长于ARMS法野生型患者的1.5个月(P<0.05)。结论:对活检小标本而言,ARMS法较直接测序法的敏感性更高,其检测结果与临床疗效的一致性更好,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等小标本EGFR突变检测更适合用ARMS法。
- 赵婧雅王笑影曾海英黄洁洪群英叶欣朱冠山侯英勇张新
-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活检标本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胰腺囊性肿瘤92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以期提高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复习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9—2005年间手术切除的92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影像资料,根据2002年 WHO 胰腺肿瘤分类标准将其分类。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法,借助一组抗体进行鉴别诊断。结果在92例囊性肿瘤中,发病年龄16~80岁,男33例,女59例。其中,浆液性肿瘤18例,黏液性肿瘤14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36例,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8例,导管腺癌囊性变4例,胰腺内分泌肿瘤囊性变2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无特异性标记物可以完全区分各类型,常有交叉和重叠。浆液性囊腺瘤表达 MUC-1,黏液性囊性肿瘤表达 MUC-5AC为主,实性假乳头状肿瘤表达α-抗胰蛋白酶、α-抗胰糜蛋白酶、波形蛋白及孕激素受体,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表达 MUC-2,囊性恶性肿瘤主要表达 MUC-1。结论胰腺各类囊性肿瘤在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上均有一定特征,但均无特异性,需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才能做出正确诊断,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 纪元朱雄增楼文辉王冬青靳大勇曾蒙苏曾海英
- 关键词:胰腺肿瘤肿瘤囊性
- 不同部位胃肠道间质瘤免疫组化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4
- 2005年
-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s,GIST)免疫组化表达谱的一般规律及变异。方法 用CD117、CD34、α-SMA、S 100蛋白等抗体对205例GIST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CD117在原发性GIST中总阳性率为96 6%,阳性表达与部位无关,CD34在消化道不同部位GIST阳性率分别为食管(3 /3)、胃88 5% (108 /122)、小肠42 .9% (21 /49)、结肠66 7% (2 /3)、直肠100% (28 /28),小肠GISTCD34阳性率最低,与其它部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 =52 50,P<0 001)。α-SMA、MSA在不同部位GIST中的表达呈现与CD34相反的规律,小肠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0. 8% ( 20 /49 ) (χ2 =11 47,P<0 01)和26 5% (13 /49),GIST中desmin偶尔局灶阳性(2 2% ),S 100蛋白、PGP9 5总阳性率为17. 0%和12. 5%,均以小肠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4. 5%和22. 4%。结论 CD34、αSMA、MSA以及S 100蛋白、PGP9 5在GIST中的表达与GIST的部位有关,了解此规律对避免将表达αSMA、MSA的小肠GIST诊断为平滑肌肿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此组抗原谱在GIST的变化规律可能与消化道不同部位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cellsofCajal,ICC)的内在特征有关。
- 侯英勇杨雄华谭云山许建芳王岫南曾海英宿杰.阿克苏高峰朱雄增
- 关键词:胃肠肿瘤胃肠道间质瘤CD117免疫组织化学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14
- 2006年
- 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与黏液囊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复习17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13例黏液囊性肿瘤对照;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检测肿瘤内黏液素MUC(1、2、5AC)的表达。结果17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中10例发生在男性;13例位于胰头。大体切面可观察到15例肿瘤与胰腺主导管相通。镜下可见到胰腺导管增生呈乳头状,并有上皮轻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改变。无卵巢样间质,肿瘤内交错出现萎缩或正常的胰腺腺泡和胰岛。9例主要表达MUC2,4例主要表达MUC5AC,4例伴有浸润癌者主要表达MUC1。13例黏液囊性肿瘤中11例发生于中老年女性;胰尾部10例,胰头1例,全胰腺2例;肿瘤与主导管不相通。组织学特征是含有卵巢样间质。肿瘤细胞主要表达MUC5AC,不表达MUC2,伴有浸润癌的2例,癌组织也表达MUC1。结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预后较好,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卵巢样间质、与主胰管是否相通及表达MUC2和(或)MUC1检测均可帮助诊断,并与黏液囊性肿瘤鉴别。后者主要表达MUC5AC。MUC1阳性提示侵袭性生物学行为。
- 纪元谭云山朱雄增曾海英匡天涛靳大勇
- 关键词:胰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