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晋
- 作品数:15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 煤系地层采空区公路高边坡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对发耳电厂运煤专用公路K1+580-K1+640段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得出了该地基为不稳定地基,对域内边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而后对该边坡整体稳定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提出了加固整治建议。
- 王丹辉曾晋张五洲
- 关键词:采空区稳定性
- 松河隧道进口段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 2011年
- 针对松河隧道进口段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选择地质雷达并配合相关数据分析软件对该隧道进口段实施地质超前预报,分析了进口段掌子面前方围岩地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施工措施,以确保隧道开挖的顺利进行。
- 张五洲曾晋
- 关键词:隧道掌子面地质超前预报
- 岩溶地区边坡崩塌稳定性分析及治理被引量:2
- 2008年
-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从该崩塌地质灾害成因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治理方案,并从整体和局部两方面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现行规范为理论依据得出支护方案,本崩塌体的病害整治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 曾晋任宏伟张五洲
- 关键词:稳定性分析支护设计
- 深埋大断面软岩巷道锚网索支护在某矿的试验及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以某矿3采区运输下山深埋软岩大断面巷道为工程背景,开展了锚网索支护设计,并利用FLAC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塑性区等特征及支护效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锚网索支护时顶底板应力为0~16 MPa,两帮应力为16~24 MPa、应力峰值为24 MPa;顶底板和两帮变形量分别为110、31 mm;塑性区基本位于锚固区域内,围岩整体控制效果较好。现场试验监测结果表明,巷道顶底板和两帮变形量为117、54 mm,围岩整体变形量较小,支护效果良好,验证了支护设计的可靠性与数值计算的合理性。
- 曾晋
- 关键词:深埋巷道软岩煤巷围岩变形锚网索支护
- 基于ABAQUS的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数值模拟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抗滑桩加固边坡具有较好的效果,基于ABAQUS数值计算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研究桩位、桩间距与桩径比、桩长等因素对边坡安全系数以及边坡失稳时滑裂面出现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全系数随桩间距和S/B的增大而减小;最优加固位置L_x/L=0.2~0.4处,综合边坡加固效果最佳;抗滑桩长度在22~26 m较为合适,抗滑桩的锚固深度为4/11~5/13桩长较为合理。
- 曾晋
- 关键词:抗滑桩强度折减
- 考虑支护位移和水压力的基坑底部隆起量估算改进方法被引量:1
- 2018年
- 坑底隆起量的大小不但是判断基坑稳定和变形的重要依据,也是准确预估将来建筑物沉降量的前提。总结9种国内隆起量计算方法,并在规范法的基础上,考虑支护位移、水压力和自重应力抵消作用的影响,得到相应的改进方法。工程实例验算结果表明,包括规范法在内的大部分公式的计算结果偏于不安全,但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工程,并且偏于安全。
- 曾晋
- 关键词:基坑工程水压力
- 沪瑞高速公路某滑坡稳定性计算与评价
- 2008年
- 结合某高速公路地质条件及滑坡特征,对滑坡的成因及滑坡标志进行了论述,采用折线型滑面的极限平衡法对该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并做出稳定性评价,最后建议设置抗滑桩板墙加桩间板,以控制其继续滑移。
- 张五洲曾晋丁鑫火
- 关键词:滑坡
- 西南某水电站地下厂房顶拱衬砌裂损机理探讨
- 2011年
- 通过对水电站地下厂房顶拱衬砌裂损进行分析探讨,揭示了衬砌裂损的机理,并指出开挖过程中,顺层岩体的顺层滑移产生偏压是主要原因,提出了初步的修复措施,以提高地下厂房围岩岩层的抗弯刚度及强度。
- 曾晋李然
- 关键词:衬砌裂损偏压
-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突涌事故数值分析及处置措施被引量:4
- 2018年
- 为研究基坑突涌问题,采用FLAC^(3D)对某建筑基坑进行了数值分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置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突涌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三种,即地连墙渗漏、绕流和越流。根据多地经验,地连墙渗漏产生突涌的可能性较小。本次事故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越流产生的,如果出现事故,越流产生的威胁也较大。针对三种状况,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其中越流的处置措施最为复杂,也最为紧要。最终通过强降水及双液浆注浆措施解决了本次突涌问题。
- 曾晋陈波
- 关键词:突涌FLAC^3D绕流越流
- 不同含石量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分形演化特征被引量:2
- 2020年
- 针对土石混合体抗剪强度及强度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含石量与材料抗剪强度及强度指标的变化关系,建立混合土体抗剪强度的定量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分形几何理论研究试验试件的分形特征,得到含石量与平均分形维数的演化特征,分析混合土体的细观特征;混合土体存在最优含石量,约为50%,其抗剪强度及强度指标随着含石量的增加而增加,粗颗粒构成土体骨架,细颗粒提高密实度,粘聚力敏感度高于内摩擦角;混合土体抗剪强度及强度指标与含石量、平均分形维数呈现线性函数变化,在最优含石量范围内,随着含石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随分形维数的增大而线性减小。
- 曾晋
- 关键词:土石混合体含石量分形维数抗剪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