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敏
-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昌航空大学航空制造工程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冶金工程更多>>
- 铝/钢异种材料点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采用三相次级整流电阻焊机对铝/钢异种材料进行电阻点焊,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出了适合铝/钢异种材料点焊的工艺参数范围和最佳工艺点,对不同工艺参数下接头的拉剪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在最佳工艺参数下接头的硬度分布。结果表明:接头的拉剪强度随着焊接时间£(2~16eye)、焊接电流(20~35kA)以及电极压力(4.8~7.8kN)的增大均为先增大后减小。熔核直径随着焊接时间和焊接电流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电极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当工艺参数为预压时间等于20cyc、t=8cycle、I=30kA、P-'-6.8kN时,接头最大剪切力达6476N,形成纽扣断裂。从母材至镀锌钢热影响区,硬度值逐渐升高,在钢的热影响区硬度最大。
- 陈益平曾敏程东海胡德安
- 关键词:铝合金电阻点焊工艺参数
- 热处理对GNP-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2024年
- 本文以石墨烯为增强相,采用高能超声辅助铸造法及后续热处理制备了铝基复合材料,并研究石墨烯和热处理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促进了复合材料晶粒细化,且热处理后Si相进一步细化及圆整。经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245和319MPa)比基体(119和202MPa)分别提高了105.9%、57.9%。磨损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石墨烯和T6热处理后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最低,磨损机制由剥层磨损转变为磨粒磨损。
- 简正豪邹金红陈佳赵英曾敏
- 关键词: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耐磨性能
- 石墨烯增强Al-Si合金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与耐磨性能
- 2024年
- 采用机械搅拌铸造法制备了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了不同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石墨烯含量的增加,铝基复合材料中α-Al相的晶粒细化明显,并在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达到最佳效果;但当添加量进一步增加到1.5%时,会出现石墨烯团聚的现象。当石墨烯添加量为1.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好,硬度从HV 95提高到HV 130,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201 MPa、254 MPa)比基体(119 MPa、201 MPa)分别提高了68.9%、25.7%。在摩擦磨损实验中发现,石墨烯添加量为1.0%的复合材料相较于其他复合材料的磨损率最低,磨损面形貌最好。
- 赵英曾敏张莉简正豪
- 关键词: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耐磨性能
- 微量Ca对ZE22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
- 2024年
- 为改善ZE系列镁合金延展性及加工性能,以ZE22为基础合金,通过Ca微合金化改善其加工硬化能力。进行EBSD及室温拉伸试验,研究微量Ca对ZE22镁合金显微组织及加工硬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Ca的加入可细化晶粒,使平均晶粒尺寸为6.38~8.44μm,并引起基面织构弱化,织构极强度从22.3降至19.2,提高了基面滑移系的施密特因子。微观分析发现,加工硬化的弱化是晶粒尺寸和织构双重作用的结果。微量Ca的加入使合金加工硬化能力和应变率敏感系数降低,ZEG220合金的强塑性匹配更佳。研究结果为微合金化调控镁合金的加工硬化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
- 张莉曾敏
- 关键词:镁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微合金化
- 铝/钢电阻点焊工艺研究及数值模拟
-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汽车轻量化在节能减排上越来越受到重视。铝和钢做为汽车轻量化中两种主要材料,其复合连接结构能够充分发挥两者的固有优势,具有质量轻、耐蚀性好以及强度高等特点。然而铝和钢之间的物理化学性能相差很大,这使得它...
- 曾敏
- 关键词:LF6铝合金电阻点焊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