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良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类ARL-1重组蛋白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2003年
- 目的 制备ARL -1重组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QE -ARL -1原核表达载体 ,在M15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制备ARL -1重组蛋白 ,再将此蛋白免疫健康新西兰兔 ,制备ARL -1特异性抗体。结果 ARL -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 ,经Ni+-NTA (次氮基三乙酸 )琼脂柱纯化 ,获得纯蛋白 ,将此蛋白免疫健康新西兰兔 ,制备出抗人ARL-1特异性抗体 ,经环状沉淀试验及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出抗体效价达 1∶2 0 0 0 0。结论 人类ARL -1重组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为进一步研究ARL -1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
- 郑春华周胜华万腊香曹德良
- 关键词:肝癌重组蛋白特异性抗体
- 转ARL-1基因HepG2细胞耐药相关基因的筛选被引量:7
- 2003年
- 背景与目的: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1(aldose-reductaselikegene-1,ARL-1)在原发性肝癌中高表达,与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有关。本研究拟建立转染ARL-1的人肝癌细胞株,观察转染ARL-1的HepG2细胞对含醛基抗肿瘤药物耐药性的改变,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HepG2细胞转染ARL-1后差异表达耐药相关基因。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PBK/ARL-1质粒到HepG2细胞,获得高表达ARL-1的单克隆细胞株;RT-PCR、流式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鉴定高表达ARL-1的HepG2细胞;应用MTT法和细胞凋亡分析研究HepG2细胞和转染ARL-1的HepG2细胞对含醛基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M)和丝裂霉素(MMC)的耐药性,以5-氟尿嘧啶(5-FU)(不含醛基)为对照;将Cy3和Cy5两种荧光染料分别标记两种细胞的cDNA探针,与人肝癌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与扫描,观察转染ARL-1基因HepG2与对照组HepG2细胞在基因表达谱方面的差异,筛选耐药相关基因,并运用RT-PCR和Westernblot对部分差异表达相关基因进行初步证实。结果:与对照组HepG2细胞相比,转染ARL-1基因HepG2细胞高表达ARL-1蛋白,明显增强对含醛基的抗肿瘤药物如ADM、MMC的耐药性,分别提高2.6倍和3.47倍,用5-FU处理两组细胞,则未发现有明显的耐药差异(ADM组t=6.39,P<0.05;MMC组t=30.06,P<0.01;5-FU组t=0.684,P>0.05);芯片扫描结?
- 杨向东唐大年王建曹德良
- 关键词:HEPG2相关基因耐药性癌细胞
- PQE-ARL-1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ARL-1蛋白的制备与纯化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进一步了解人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aldose reductase like-1,ARL-1)的功能及其生物学活性,为制备特异性的ARL-1抗体作准备。方法: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QE-ARL-1原核表达载体,在M15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然后利用Ni+-NTA琼脂柱纯化ARL-1蛋白。 结果:经酶切鉴定,PQE-30表达载体上已插入了ARL-1基因,PQE-ARL-1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人重组ARL-1 蛋白经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成一条蛋白带,分子量为37.7×103,表达产物约占全菌蛋白的25%,定量测得ARL-1蛋白的浓度为100mg/L。 结论: PQE-ARL-1重组质粒的构建及ARL-1蛋白的制备,为深入研究ARL-1的功能及制备特异性的ARL-1抗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郑春华万腊香吴孟津曹德良杨永宗
- 关键词:基因重组质粒肝癌
- 高表达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的HepG2单克隆细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 2002年
- 醛糖还原酶相似基因(aldose reductase-like gene,ARL-1)表达的增高与肝癌抗药性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发展的一个新课题.
- 郑春华周胜华万腊香吴孟津杨永宗曹德良金俊飞
- 关键词:肝癌耐药细胞模型
- 人CMV/ARL-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英文)
- 2004年
- 郑春华曹德良万腊香杨永宗周胜华祁述善刘启明李旭平
-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再狭窄血管醛糖还原酶表达及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研究醛糖还原酶在大鼠再狭窄血管中的表达,探讨醛糖还原酶表达与内膜增生之间的关系,以及阿托伐他汀对醛糖还原酶表达及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未干预组、假手术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用通气—干燥法损伤手术未干预组及阿托伐他汀组中的右侧颈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作为对照。分别于第7天及14天处死动物,HE染色以观察内膜及中膜增生情况,并计算内膜和中膜面积及其比值,FISH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醛糖还原酶及核因子κB的表达。结果术后第7天损伤侧血管内膜增生明显,第14天内膜增生进一步加重,对照血管无明显增生。阿托伐他汀组血管内膜面积、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明显低于手术未干预组(P<0.05或P<0.01)。醛糖还原酶及核因子κB在损伤侧血管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侧。阿托伐他汀组醛糖还原酶及核因子κB的表达明显低于手术未干预组(P<0.05或P<0.01)。结论醛糖还原酶可能参与了大鼠颈动脉损伤后内膜增生及再狭窄的形成。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血管内膜增生及再狭窄的形成。阿托伐他汀可能是通过抑制醛糖还原酶及核因子κB而抑制再狭窄的形成。
- 郑春华周胜华刘启明李旭平沈向前曹德良万腊香
- 关键词:内科学阿托伐他汀醛糖还原酶内膜增生再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