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军刚
- 作品数:20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不典型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28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三维重建对临床表现不典型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8例不典型阑尾炎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在性别比、年龄、主诉、伴随症状、体征和白细胞计数等方面资料进行统计,其中经MSCT检查的病人58例,为MSCT组,50例为非MSCT组。结果 53例术前MSCT检查的不典型阑尾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91.4%,5例误诊:1例为回肠粘连性肠梗阻,1例右输卵管积脓伴盆腔炎,1例Meckel憩室炎伴鱼刺穿透伤,2例盲肠、升结肠憩室炎;非MSCT组诊断符合率78.0%,11例误诊: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例回盲部肿瘤,2例右侧输尿管下段结石伴肾积水,1例右侧卵巢囊肿蒂扭转,1例右侧卵巢黄体破裂,1例右侧输卵管峡部异位妊娠,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结论 MSCT阑尾三维重建技术能提高不典型阑尾炎的早期诊断水平,降低了误诊率,临床受益显著。
- 钱雷敏戈军刚黄建明
- 关键词:不典型阑尾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
- 腹腔间质瘤33例临床治疗体会
- 2009年
- 【目的】探讨腹腔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3例腹腔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93.9%(31/33),17例行淋巴结清扫,1例见淋巴结转移。瘤体直径为1.5~25.0cm,良性11例,交界性4例,恶性18例。CD117(+)93.8%,CD34(+)76.4%,Vimentin(+)65.3%,SMA(+)45.8%,S-100(+)19.7%,Nestin(+)11.2%,CD117和CD34共同阳性率为56.2%。极低度危险性7例,低度危险性6例,中度危险性14例,高度危险性5例。术后随访率90.9%(30/33),随访6~28个月,12例良性或交界性间质瘤患者无复发和转移,13例恶性患者未进一步行任何治疗,5例高度危险性间质瘤均定期复查:1例坚持服用格列卫,未见复发或转移;1例发生肝转移行射频损毁术;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肿瘤局部复发伴腹腔转移,经再次手术治疗或(和)口服格列卫等治疗,均存活至今。【结论】腹腔间质瘤无特殊临床表现,术前内镜、B超和cT是主要的辅助检查及鉴别方法;手术切除是间质瘤首选的治疗手段,其预后与恶性潜能分级有关。具有分子靶向治疗的格列卫表现出良好的_疗效,可用于间质瘤的辅助治疗。
- 戈军刚钱雷敏
- 双吻合器技术在D2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经验被引量:5
- 2009年
- 自2006年6月开始,作者将双吻合器技术应用于毕I式远端胃癌根治术,并与手工吻合技术进行比较,以评价双吻合器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黄建明钱雷敏蒋小青刘惠钧戈军刚高林
- 关键词:远端胃癌根治术双吻合器技术安全性
- 高龄女性患者闭孔疝5例诊治体会
- 2010年
- 目的:总结闭孔疝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对5例闭孔疝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为老年女性,4例为右侧闭孔疝。术前误诊3例,3例肠管坏死行肠切除。术后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闭孔疝多发生于老年女性,术前误诊率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早期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 薛林强戈军刚黄建明
- 关键词:闭孔疝肠梗阻疝修补术女性高龄患者
- 改良四吻合器技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改良四吻合器技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行近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采用改良四吻合器技术(改良组)、27例采用传统吻合技术(传统组)进行食管残胃间空肠双"S"吻合.结果 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病理切缘均阴性.改良组手术时间为(158±31)min,明显短于传统组的(195±42)min(P<0.05).两组均未出现吻合口狭窄、出血、瘘以及胃瘫、切口感染等早期严重并发症,在术后恢复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3个月至2年的随访,两组各有2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P>0.05) 改良组与传统组分别有2例(7.1%)和8例(29.6%)出现残胃空肠吻合口炎(P<0.05).结论 改良四吻合器技术用于近端胃癌根治术中食管残胃间空肠双"S"吻合安全可行.
- 戈军刚黄建明钱雷敏
- 关键词:胃肿瘤近端胃切除手术
- Bard网塞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Bard补片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总结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242例腹股沟疝患者的经验。结果全组均痊愈出院,平均手术时间66.2 min,平均术后恢复时间7.3 d,平均总住院时间9.7 d。术后早期切口轻度疼痛,腹股沟区异物感2例(0.8%),切口感染1例(0.4%),尿潴留11例(4.5%),阴囊积液17例(7.4%),228例获随访时间4~22个月,1例有腹股沟区异物感,无1例复发。结论腹股沟区解剖结构的正确认识、手术规范操作和术前术后合理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高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
- 戈军刚钱雷敏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无张力疝修补术
- 屋顶式切口对肥胖胃癌患者短期手术结局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肋缘下屋顶式切口对肥胖胃癌患者短期手术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根治性胃切除术治疗85例肥胖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试验组患者经双肋缘下屋顶式切口进腹(RI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经上腹部正中绕脐切口进腹(MI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RI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结论与常规经上腹部正中绕脐切口比较,屋顶式切口有利于对肥胖胃癌患者实施根治性胃切除术,不影响术后恢复。
- 黄嫣妮钱雷敏高林戈军刚
- 关键词:肥胖胃癌
- 血清CEA和CA19-9表达水平对胃癌分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胃癌诊断和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不同分期胃癌患者术前血清CEA和CA19-9含量变化。结果 CEA及CA19-9水平在Ⅳ期胃癌患者均显著高于Ⅰ~Ⅲ期胃癌(P<0.01)。CEA及CA19-9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31.1%和39.5%,而CEA及CA19-9的阳性率为53.5%。结论血清CEA和CA 19-9水平与胃癌的病理分期呈正相关,联合检测血清CEA及CA19-9有助于胃癌的临床诊断,对病情的估计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戈军刚钱雷敏
- 关键词:胃癌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
- 胃切除术后胃瘫10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胃切除术后胃瘫(PGS)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胃瘫是指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袢等机械性梗阻因素的残胃排空延迟,常为术后胃肠动力紊乱引起,多数经保守治疗可以恢复。近年来随着胃部手术的增多,胃瘫逐渐被人们认识和重视,
- 戈军刚黄建明宣卓琦
- 关键词:消化道造影胃镜
- 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胃癌D2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 2009年
- 目的:探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在胃癌根治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胃癌D2根治术中使用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组(15例)和传统手术组(15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腔引流液总量的情况。结果:Ligasure组手术时间为(120±15)min,较传统手术组的(150±30)min明显缩短(P<0.01);Ligasure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7d腹腔引流液总量(100±60)ml和(420±60)ml,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200±50)ml(P<0.01)和(700±130)ml(P<0.01)。结论: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是胃癌D2根治手木中一种安全、有效的止血微创技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腹腔引流液总量。
- 戈军刚黄建明钱雷敏
- 关键词:D2根治术LIGASURE血管闭合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