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吉
-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叶尔羌河上游不同流域夏季气候和径流变化研究被引量:10
- 2014年
- 叶尔羌河是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的变化主要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其中,气温起主导作用.基于1972-2011年近40 a的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实测资料,分析叶尔羌河上游不同流域地区夏季气温、降水、蒸发以及径流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结果表明:库鲁克栏杆站夏季降水显著增加,蒸发减少,其余要素没有变化趋势;后20 a(1992-2011年)较之前20 a(1972-1991年)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分别为-0.6℃、40%、4%,径流的增加是春季融雪增多、降水增大、蒸发减少和溃决洪水补充的结果.塔什库尔干站夏季各要素均没有变化趋势,后20 a较之前20 a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分别为0.4℃、27%、20%,径流的增加主要是由气温增加引起的,降水的增加补充一部分径流.
- 陈昱凝胡林金颜伟张明煊刘景时德吉
- 关键词:径流深气候
- 拉萨河源廓琼岗日冰川流域降水δ^(18)O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 2024年
- 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2)H)作为水循环过程的有效示踪剂,可以揭示水汽来源和水汽传输路径。为了认识季风和西风水汽来源对拉萨河源廓琼岗日冰川流域降水δ^(18)O的影响,利用2020年7月—2023年7月期间在廓琼岗日3个采样点收集的347个事件降水样品,研究了该区降水δ^(18)O的变化特征、大气降水线及其与气象要素和对流活动的关系。结果发现,研究区内冰川末端(海拔5544.5 m)、流域源头(海拔5374.0 m)和流域出口(海拔4941.3 m)3个采样点2020年7月—2023年7月期间的温湿度、降水量差异较小;并且在2020年7—8月期间,3个采样点降水δ^(18)O和降水线均相近,反映了廓琼岗日冰川流域内部气候差异较小。分析流域出口处2020年7月—2023年7月期间降水δ^(18)O显示,日尺度降水δ^(18)O以6月中旬为界,前一阶段较高,后一阶段较低;月尺度降水δ^(18)O极高值在6月,极低值在9月。流域内季风期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8.12、11.78)明显小于非季风期(8.79、23.18),反映了季风期降水的水汽来源地具有较高的相对湿度;全年范围(8.27、15.10)和季风期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更相近,可能与该流域内季风期降水占全年降水比例较大有关。廓琼岗日冰川流域季风期降水δ^(18)O在月尺度上呈显著的温度效应,全年范围降水δ^(18)O在日尺度上呈显著的降水量效应。降水事件前1~6天的对流活动对降水δ^(18)O具有贫化作用,并且其影响在季风期较明显。后向轨迹追踪表明,印度季风携带的水汽为该区域带来了几乎全年的降水,季风会使该区域降水δ^(18)O逐渐贫化。以上研究内容初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南部高寒山区降水δ^(18)O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高寒地区水循环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 杨佳馨德吉姚檀栋姚檀栋于正良曲冬梅
- 关键词:气候因素水汽来源
- 青藏高原西部阿汝冰芯记录的近100 a气温变化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以2017年9月钻取自青藏高原西部阿汝冰崩区长度55.29m的阿汝冰芯为研究对象,通过冰芯δ18O记录与Nye模型重建了冰芯上部17.87m的时间序列是1917—2016年。结合冰芯邻近的改则、狮泉河气象站1973—2016年夏季平均气温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M-K)检验分析,发现冰芯与气象站记录的过去44年气温显著升高;根据M-K突变检验得出,20世纪80年代是气温变化由高—低—高的转折时期,且阿汝冰芯记录的突变年份1981年前后气温上升约1.97℃。同样地,采用线性回归法、M-K检验分析阿汝冰芯与邻近的古里雅冰芯共同记录的1917—1991年气温变化情况,发现两支冰芯记录的75年间气温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M-K突变检验得出,升温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并于50年代达到显著升温的趋势,且阿汝冰芯记录的突变年份1949年前后气温上升了约1.1℃。阿汝冰芯与气象站和古里雅冰芯记录的气温变化具有一致的升温趋势,但阿汝冰芯记录的增温幅度比气象站记录高,同时比古里雅冰芯记录的增温幅度小。
- 杨丹丹姚檀栋邬光剑邬光剑朱美林
- 关键词: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
- 扩扩色勒冰芯污化层记录的青藏高原西部过去100年来大气粉尘的变化特征
- 2016年
- 冰芯粉尘记录是重建大气粉尘特征的良好指标.本文利用慕士塔格山扩扩色勒冰芯污化层重建青藏高原西部近百年来大气环境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污化层等级和污化层厚度比率两个指标与该冰芯Ca^(2+)离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其可以作为陆源粉尘的良好指标,为快速获取冰芯大气环境特征提供新手段.污化层比率与中亚粉尘源区和青藏高原北缘粉尘源区的现代沙尘观测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其能够反映近期沙尘事件的变化趋势,冰芯粉尘可能来源于两个源区的共同输入.该地区沙尘天气在1900~2010年间的发生频率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其原因可能与粉尘源区因降水增多而引起的沙尘事件减少、西风增强引起的局地降水增多,以及青藏高原地面风速减少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 旦增卓嘎姚檀栋姚平德吉徐柏青赵华标朱美林
- 关键词:CA^(2+)大气粉尘
- 冰芯和气象记录揭示的青藏高原百年来典型冷暖时段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20
- 2013年
- 气候冷暖变化问题是全球科学家研究的一个聚焦点,但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过程尚不十分清楚,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的青藏高原更是如此.以青藏高原北部的古里雅冰芯、唐古拉冰芯和南部的达索普冰芯、宁金岗桑冰芯δ18O记录作为温度代用指标,同时结合青藏高原西北缘的吉尔吉斯斯坦Naryn站长期气象记录和北半球同时期的气温变化进行比较,研究了过去100 a来青藏高原北部和南部的温度变化.结果显示:青藏高原过去100 a来共出现1910年左右、1920年左右、1950年左右、1970年代4个冷期,各冷期之间对应出现4次暖期,并且变冷的程度越来越弱而变暖的程度越来越强.其次,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冷变暖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段差异很大:从空间尺度上看,青藏高原北部变暖过程比南部更强烈;从时间尺度上看,1910年左右和1920年左右的两次变冷十分明显,但1950年左右和1970年代的两次变冷不明显.另外,虽然有发生在1990年代早期的短暂降温过程,但与其说是一个冷事件,还不如说是一次变暖过程中的短暂停顿,随后表现为持续升温.
- 德吉姚檀栋姚平陈昱凝
- 关键词:青藏高原冰芯记录气象记录冷期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