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子远

作品数:21 被引量:177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5篇盆地
  • 15篇柴达木盆地
  • 9篇气藏
  • 7篇生物气
  • 7篇勘探
  • 5篇气藏形成
  • 5篇北缘
  • 4篇柴北缘
  • 3篇地质
  • 3篇探区
  • 3篇勘探区
  • 3篇测井
  • 2篇地质条件
  • 2篇第四纪
  • 2篇油气
  • 2篇有利勘探区
  • 2篇有利勘探区带
  • 2篇涩北气田
  • 2篇深层气
  • 2篇深层气藏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青海油田公司
  • 5篇中国石油青海...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青海油田
  • 2篇石油天然气总...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21篇徐子远
  • 6篇姜桂凤
  • 5篇张道伟
  • 4篇管志强
  • 3篇马立协
  • 3篇党玉琪
  • 3篇王金鹏
  • 3篇张晓宝
  • 3篇汪立群
  • 2篇宋兵
  • 2篇宋成鹏
  • 2篇马达德
  • 2篇侯泽生
  • 2篇马建海
  • 1篇庞雄奇
  • 1篇张长好
  • 1篇文百红
  • 1篇王国民
  • 1篇马力宁
  • 1篇宗贻平

传媒

  • 4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青海石油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第十届全国有...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4篇2001
  • 1篇199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动态物理模拟——以柴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为例被引量:2
2015年
物理模拟实验是研究油气运聚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为改进、完善这一实验方法,在前人物理模拟实验成果的基础上,将构造挤压融入油气充注的实验过程中,并以柴达木盆地北缘鄂博梁Ⅲ号构造天然气藏为例,利用研发的天然气运聚成藏动态模拟实验装置,成功模拟了该构造天然气藏的形成过程,并进一步总结了该区气藏的形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①该区存在深、浅2套输导体系,深部输导体系为断裂—输导层输导体系,有利于天然气的向上运移并在优质储层中聚集成藏,而浅部输导体系为断裂—输导层—断裂输导体系,对浅部天然气藏具有破坏作用,不利于天然气的聚集成藏;②气藏形成后期,当供气量小于散失量时,气藏逐渐萎缩直至消失,由于深部地层的保存条件相对浅部更为优越,因此气藏消失的顺序也是先浅层后深层,由此形成了该区"浅差深好"的天然气藏保存序列。结论认为:鄂博梁Ⅲ号构造中深部可能存在保存较好的大型整装天然气藏。
汤国民罗群庞雄奇向才富徐子远彭威龙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北缘气藏形成输导体系勘探区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沉积相与生物气成藏被引量:62
2004年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蕴藏着巨大的生物气资源 ,目前已探明加控制天然气储量接近3× 10 11m3 。更新世时期 ,柴达木盆地的湖相沉积主要分布在三湖 (吉乃尔湖、涩聂湖和达布逊湖 )地区 ,自山前至盆地中心依次发育了冲积扇、河流三角洲和湖相沉积 ,其中湖相沉积分布最为广泛。早更新世湖相沉积开始形成 ,中更新世湖相沉积扩张并且达到鼎盛 ,晚更新世湖相沉积开始萎缩并形成盐湖沉积。中、早更新世冰川的出现和青藏高原的崛起使柴达木盆地的古气候变得干旱寒冷 ,沉积水体温度较低 ,盐度较高。本区第四纪独特的沉积环境是形成大型生物气藏最重要的地质条件。高盐度的水体环境减缓了有机质的降解速度 ,长期的低温条件抑制了甲烷菌的活动 ,避免了沉积有机质在沉积浅埋阶段的过量消耗 ,推迟了生物产气的高峰期。
党玉琪张道伟徐子远侯泽生
关键词:沉积相柴达木盆地
柴北缘深层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及有利勘探区带被引量:20
2009年
柴北缘具备深层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柴北缘广泛存在埋深>4 500 m,RO>1.3%的中下侏罗统气源岩。发育中下侏罗统三角洲、扇三角洲、水下扇、滨湖相砂体和第三系冲积扇、河泛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和滨浅湖相砂体。存在路乐河组(E1+2)和下干柴沟组上段(E23)2套区域性盖层。深层存在潜伏构造、大型背斜和背斜两翼或古隆起周缘构造岩性圈闭,其中对潜伏构造和大型背斜构造比较落实。柴北缘生气期较晚,与圈闭形成史、储盖层发育史和断层发育史有较好的匹配关系,有利于深层气成藏和保存。柴北缘深层气藏勘探的风险主要包括气源岩的生气潜力和分布范围难以落实,深部储层的储集能力难以预测。深层潜伏构造带、冷湖构造带和鄂博梁—伊克雅吾汝构造带可作为近期深层气藏勘探优先考虑的目标,而冷湖构造带两翼和南八仙古隆起周边的构造岩性圈闭可列入深层气藏中长期勘探规划。
付锁堂汪立群徐子远马立协张晓宝
关键词:深层气藏有利勘探区带柴北缘
柴北缘深层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及有利勘探区带
深层油气指埋深在4000m或4500m以下(地温>150℃)、热演化程度高(Ro>1.35)的烃源岩形成的油气资源。深层油气理论认为:深部存在丰富的有机质,为深层气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无机矿物的催化以及加氢作用增加了...
汪立群张晓宝徐子远姜桂凤马素萍谭彦虎刘志强
关键词:有利勘探区带柴北缘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北缘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气源判识被引量:17
2009年
测试并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9个油气田(圈闭构造)第三系和白垩系35个天然气样品的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建立了柴北缘天然气成因类型的判识指标,划分其热演化阶段,并进行了气源判识。研究结果表明:1)柴北缘天然气可划分为煤型气、油型气和混合气3种成因类型。伊克雅乌汝、南八仙、冷湖五号、鄂博梁以及马北的部分样品具有煤型气特征;冷湖三号、冷湖四号及冷湖五号和马北个别样品具有油型气特征;葫芦山和马北部分样品属于混合气。2)伊克雅乌汝、南八仙、冷湖五号和鄂博梁等煤型气样品大多数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冷湖三号和冷湖四号部分油型气样品的成熟度较煤型气的偏低,大多数处于成熟演化阶段;葫芦山的天然气为接近过成熟阶段的高熟气;马北天然气样品的成熟度变化范围较大。3)冷湖三号、冷湖四号、冷湖五号、鄂博梁、葫芦山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昆特依凹陷,其中冷湖三号的天然气应源于昆特依凹陷偏腐泥型母质,而冷湖四号、冷湖五号、鄂博梁、葫芦山的天然气应源于昆特依凹陷偏腐殖型母质;南八仙的天然气主要来自于下侏罗统(J1)伊北凹陷偏腐殖型母质;马北的天然气来源比较复杂,可能来自于伊北、赛什腾、尕西等多个生烃凹陷。
宋成鹏张晓宝汪立群徐子远马立协
关键词:天然气碳同位素柴达木盆地
柴东生物气勘探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0
2006年
通过对含气地震异常、老井测井解释研究认识过程的分析,阐明了柴东三湖生物气的勘探现状和目前面临的难题,针对在“地层倾角小、反射速度低、砂泥薄互层、饱含地层水”等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小幅度构造难发现、薄层砂体难识别”等地质问题,提出了“二维地震的重新处理、重新解释或重新采集、进行变速成图、开展三维地震勘探”等解决方案,以期对柴东地区下一步的生物气勘探部署及相似地区的勘探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徐子远
关键词:生物气勘探现状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气层(藏)识别评价技术研究
徐子远张道伟刘明德等
该项目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形成第四系生物气特殊地质条件、储层伤害内在因素 、三湖地区第四系储层地层伤害机理、测井环境的分析研究以及第四系气层新、老测井解释效果和“中低产气层”评价研究,建立了一套适合第四系生物气层(藏)的识别...
关键词: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油气藏矿床评价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岩性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被引量:11
2011年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是在第三纪末期新构造运动作用下,盆地沉积中心由西向东整体迁移的产物,在第四系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气田(背斜气田)。近年来,在三湖地区第四系发现了岩性气藏,现已发现的岩性气(层)藏可分为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和物性侧向变化型3种类型。该地区岩性气藏平面上分布受控于流体运移方向和构造背景,纵向上分布受控于砂体类型和埋藏深度,最终能否成藏受控于天然气聚散的动态平衡。
郭泽清孙平徐子远张林张绍胜田继先
关键词:岩性气藏主控因素
测井交会图识别技术在涩北气田的应用被引量:2
2005年
在测井资料数字处理中,交会图识别技术作为一种统计方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用交会图技术检查测井资料质量、选择解释参数、确定岩性、检验解释成果和评价地层,为了将涩北气田的地质模型合理转化为测井解释模型,以关键井涩试2井、涩6-3-3井为主,辅以其它井(取过芯的井)测井资料做各类交会图,并用岩心实验资料、试气资料作为“约束条件”研究涩北气田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的测井响应关系,即“四性”关系。
谢丽徐子远杨洪民马建海李军
关键词:涩北气田识别技术交会图测井解释模型含油性试气
柴北缘地区天然气^40Ar/^36Ar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08年
测试并分析了柴北缘各油气田的14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氩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并进行了气源对比。研究发现,柴北缘天然气40Ar/36Ar值分布在951~1712,平均1098,多数样品40Ar/36Ar较通常认为源于侏罗系的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研究认为本区不存在幔源高40Ar/36Ar流体的介入,储层年代效应也不可能造成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因此柴北缘天然气40Ar/36Ar明显偏高,主要是由于源岩年代积累效应引起的。据估算,气源岩年龄分布范围为164.7~460.8Ma,平均为345.1Ma,可能多数来源于石炭系。这一认识得到了柴北缘广泛分布有石炭系源岩和已发现源于石炭系原油的支持。柴北缘石炭系天然气的发现预示了柴北缘石炭系是一个新的油气勘探层系,从而拓展了柴北缘天然气勘探领域。
张瑞张晓宝夏燕青李传浩徐子远汪立群马立协宋成鹏吴涛郭建明
关键词:天然气石炭系柴北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