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
- 作品数:4 被引量:8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林科院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中国脂松香二萜中性部分的组成被引量:9
- 1991年
- 建立了一套快速、简便的松香中性物的定量分析方法,应用气质联用和气相色谱技术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脂松香中性物的组成,确定了21个二萜中性组分的结构,其中主要成分为二萜醛和醇,且多为海松型。比较了湿地松、云南松、南亚松和不同地区马尾松松香的二萜中性成分。它们之间存在定性或明显的定量差异。如南亚松松香中不含海松醛、海松醇和海松二烯;湿地松松香中含有较多量的湿地松醇;又如云南松松香中,异海松醛和异海松醇的相对含量比在马尾松松香中要高得多。这些差异可为此四种松树的化学分类提供参考。马尾松松香二萜中性物及其中各组分的含量与地区分布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文中还讨论了高沸点中性物对松香性质的影响。
- 徐刚栗子安
- 关键词:松香
- 马尾松抗松毛虫植株针叶化学组成的研究被引量:7
- 1993年
- 系统研究了马尾松抗松毛虫植株和对照植株针叶中单萜、倍半萜、树脂酸、二萜中性物以及水溶性酚类组成,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发现:抗虫株与对照株在单萜、倍半萜和树脂酸之间没有明显差异,但其二萜中性成分之间存在较大的定量差别,对照株中含有较多的海松酸型树脂酸甲酯。抗虫株与对照株同属19-甲基贝壳酸型;在可由乙酸乙酯提出的水溶性酚中存在一个很大差异的组分。在对照株中,该组分占酚类总量的37%,而在抗虫株中含量极低。经物理和化学方法确定该成分为双氢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
- 粟子安赵振东徐刚郭长泰
- 关键词:松毛虫萜类酚类植株马尾松
- 黑松感染线虫后树干中萜类成分的变化被引量:11
- 1994年
- 研究了黑松感染线虫后,树干中萜类成分的变化,分初期、中期、末期三个阶段进行考察。感染线虫后,树干乙醚抽出物的含量增加;树脂酸成分中,机酸的含量增加而长叶松酸与左旋海松酸的含量降低。机酸与左旋海松酸/长叶松酸含量的差值可作为判断感病与否的指标:正为感病,负为未感病。此法在中后期可靠性较高。同时亦发现感染线虫后长叶烯的相对含量降低,一些芳基化合物的含量增加。此外,在感病的中、后期乙醚抽出物的酸性明显增加,酸碱指示剂可作为检测感病与否的一种辅助手段。
- 徐刚粟子安
- 关键词:松材线虫萜类化合物树脂酸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