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勇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人性发展与制度创新
- 彭志勇
- 关键词:人性发展能力本位
- 文献传递
- 我国人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被引量:4
- 2002年
- 自 2 0世纪 70年代末以来 ,中国的人学研究经历了“人性、异化和人道主义”、“人的现代化”、“人的主体性”、“人学学科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等数个阶段的讨论 ,在范畴界定、学科建设、现实研究、理论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同时 ,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研究原则上也存在着一些偏执与缺漏。 2 1世纪的中国人学研究 ,将围绕全球化、科学技术的人道化、知识经济的世界潮流与时代精神等热点问题 ,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主题 ,完善马克思主义人学建设 ,实现人学的综合创新。
- 彭志勇
- 关键词:人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人道主义人道化
- 体制创新与人性设计的探索历程被引量:1
- 2001年
- 体制创新与人性基础的相容问题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根本问题。回顾建国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人性依托,剖析批判旧的人性设计的理论偏颇和在实践中的困境,确立反映时代精神的新人性论是全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的基本前提。计划经济体制内在地蕴涵了“道德人”的人性思考,而“经济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性基础,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来临,“文化人”的重要意义正日渐凸现。
- 彭志勇
- 关键词:人性基础社会体制改革凸现计划经济体制
- 社会转型期人的现代化建设初探被引量:5
- 2002年
- 当代中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伦理社会向法制社会、权力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在客观上是对独立、自觉、成熟的现代化主体的呼唤和塑造 ,但是人们在寻求自我价值、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中 ,又常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迷失了个人发展的方向。因此 ,从基本战略、制度创新、宏观体制和微观机制四方面确立现代人格的生长模式 ,至关重要。
- 彭志勇
- 关键词:社会转型当代中国社会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