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虹
- 作品数:12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刘少奇1949年秘密访苏与中苏结盟被引量:5
- 1999年
- 1949年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 ,是毛泽东为实现新中国与苏联结盟而安排的重要外交步骤。刘少奇的苏联之行 ,取得五个实质性成果 :一是通过介绍中国革命战争形势和新中国建国构想 ,使苏联对新中国建设的大政方针有了全面了解 ,并给予充分肯定 ,从而改变了较长时期以来苏联对中共缺乏系统了解的局面 ;二是通过介绍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 ,婉转表达对苏联曾经干扰过中国革命的不满 ,使斯大林在坦诚致歉的基础上 ,承诺率先承认新中国 ,为新中国开国后立即取得合法国际地位 ,争取到强大的国际支持 ;三是落实了苏联向新中国提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若干个援助项目 ,为新中国的迅速崛起 ,争取到有力的外援 ;四是转达了中共关于处理中苏两党关系的原则意见 ,从而消除了斯大林对中国革命胜利会变成“铁托式胜利”的担心 ,为后来两党关系一度基本正常发展和实现中苏结盟创造了必要的大前提 ;五是就处理 1 945年中苏条约提出供苏联选择的上中下三策 ,由此了解到苏联对处理条约问题的暧昧态度 ,从而为中共中央制定毛泽东与斯大林的谈判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据。刘少奇与斯大林所会谈的问题 ,正是新中国与苏联结盟谈判的预备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 。
- 张飞虹
- 刘少奇生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 1996年
- 刘少奇生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张飞虹在刘少奇生平研究中,尚有若干问题或国史实不清,或因评价不一而存在争议。现整理出其中的几个问题,供进一步研究讨论。一、刘少奇在何时何地、由谁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这个问题有3种说法:一是刘少奇于1920年10、11...
- 张飞虹
- 关键词:生平研究工人纠察队毛泽东工人俱乐部安源路矿国民党
- 刘少奇外交活动与思想研究述评
- 2011年
- 张飞虹
- 关键词:外交活动生平研究论文选题外交方针回忆录
- 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述评被引量:5
- 1994年
- 刘少奇党建思想研究述评张飞虹刘少奇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为巩固和发展党的队伍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对党的建设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有重要建树。这不仅为党中央所肯定,而且为全党所熟悉。由于党的建设思想在刘少奇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
- 张飞虹
- 关键词:毛泽东党建思想党内斗争共产党员修养党建理论民主集中
- 刘少奇共产党员修养理论研究述评
- 刘少奇的共产党员修养理论,集中体现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以下简称《论修养》)、《党内团结与党内民主集中制的执行》和《论党员在组织上和纪律上的修养》等三篇著作中。前一篇于1939年在延安出版了单行本,以后多次再版,在国内...
- 张飞虹
- 文献传递
- 《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一文写作目的和时间考被引量:1
- 1998年
- 《关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一文是刘少奇的一篇著作,它的原稿是一份无标题、无写作时间、没有交代写作目的的手稿。在编入《刘少奇选集》时,编者拟写了现标题,并将写作时间判断为“一九四九年六月”、将写作目的判断为“党内的报告提纲”。《刘少奇年谱》沿用了《刘...
- 张飞虹
- 关键词:写作目的斯大林资产阶级写作时间书面报告
- 《论党内斗争》讲演时间考
- 1991年
- 《论党内斗争》一文,是刘少奇1941年在中共中央中华中局党校的讲演,也是人们熟知的论党建的名篇。50年来,这篇著作广为流传,各类版本不下几十种。在诸多版本中,关于讲演时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1941年7月2日(绝大多数版本,包括《刘少奇选集》上卷);一种是1942年3月2日(1942年10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
- 张飞虹
- 关键词:党内斗争时间考讲演《刘少奇选集》延安《解放日报》党校
- 刘少奇生平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 在刘少奇生平研究中,有若干问题存在着不同意见的争论。争论的问题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因为档案资料的制约,或取舍各异,而对史实说法不一;另一类是因为相关的历史情况复杂,而对同一问题评价不一。本文仅就十几年来,学术界对刘少奇民主...
- 张飞虹
- 文献传递
- 刘少奇与新中国初期的对外贸易
- 从1948年下半年起,刘少奇开始协助毛泽东指导全局工作,参予新中国经济建设蓝图的构思与设计。他在指导城市接管与建设工作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的理论,把对外贸易作为新中国参予世界性社会再生产的交换方式,充分重视对外贸...
- 张飞虹
- 文献传递
- 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抗战时期形成过程中的刘少奇
- 1995年
-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她从遵义会议开始并逐步形成的,主要成员包括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这个领导集体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全党思想统一到毛泽东思想旗帜下的过程。没有这个统一,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成为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就不可能有抗日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本文仅就这个领导集体形成过程中刘少奇的历史作用,作一初步探讨。
- 张飞虹
-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抗战时期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白区工作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