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阴式
  • 2篇子宫
  • 2篇自然流产
  • 2篇细胞
  • 2篇流产
  • 2篇腹式
  • 1篇凋亡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白细胞介...
  • 1篇血清白细胞介...
  • 1篇阴式全子宫切...
  • 1篇阴式全子宫切...
  • 1篇妊娠
  • 1篇妊娠并发
  • 1篇妊娠并发症
  • 1篇妊娠合并
  • 1篇绒毛
  • 1篇绒毛膜
  • 1篇绒毛膜绒毛
  • 1篇生殖

机构

  • 6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6篇张羽
  • 3篇林其德
  • 2篇赵爱民
  • 2篇马庆良
  • 2篇汪希鹏
  • 2篇王育
  • 1篇苏彧
  • 1篇赵伟秀
  • 1篇刘芳荪
  • 1篇黄立东
  • 1篇洪素英
  • 1篇邱丽华
  • 1篇朱雪静
  • 1篇周洁如
  • 1篇洪燕
  • 1篇陆佩华
  • 1篇孙赟

传媒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国外医学(计...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年份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卵泡发育和闭锁与卵巢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01年
近年来对卵巢细胞凋亡的胞内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知卵巢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凋亡参与了卵泡的发育和闭锁,体细胞(主要指颗粒细胞)的凋亡决定于Bcl-2家族、Caspases家族和Apaf-1三大类基因表达产物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其中Bcl-2家族又分为三个亚家族,对凋亡分别有着抑制或促进的作用,它们之间亦保持着平衡。Caspases家族成员又有不同的分工,分别在凋亡的起始和效应阶段发挥作用。APaf-1则是连接上游调控因子(如Bcl-2家族)和下游效应分子(如Caspases家族)的重要的中间蛋白质。颗粒细胞的凋亡主要在发育晚期的卵泡闭销中起主导作用,而卵细胞的凋亡主要在发育早期的卵泡闭锁中起主导作用。
张羽林其德
关键词:卵巢细胞凋亡颗粒细胞生殖细胞卵细胞
复发性自然流产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研究
林其德赵爱民汪希鹏洪燕刘芳荪陆佩华王育赵伟秀邱丽华张羽
复发性自然流产(RSA)是妇科的疑难病症,其中约有50%患者由于原因不明,而影响了治疗。1990年1月30日~2002年11月30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基金等资助,进行了基础与临床研究。一...
关键词:
关键词:自然流产发病机制超声诊断免疫治疗
非脱垂瘢痕子宫阴式和腹式全切术临床评价被引量:39
2005年
目的 评价非脱垂瘢痕子宫阴式和腹式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于 2002年 1月至 2003年10月在仁济医院妇科住院的非脱垂瘢痕子宫患者。其中行阴式子宫全切术 38例,术中于子宫瘢痕处采用筋膜内锐性分离的方法,分解子宫膀胱粘连。以 59例行常规腹式子宫全切术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 阴式组的手术时间与腹式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阴式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腹式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 非脱垂瘢痕子宫行经阴式全切术优于经腹式全切术。
马庆良朱雪静张羽
关键词:瘢痕子宫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阴式与腹式子宫肌瘤挖除术临床比较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评价和比较阴式与腹式子宫肌瘤挖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3年12月~2004年8月在我科行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的患者22例(阴式组),与同期行腹式子宫肌瘤挖除术的35例(腹式组)进行比较,评价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出血量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式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腹式组(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与腹式子宫肌瘤挖除术相比,具有一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马庆良张羽周洁如
关键词:腹式阴式子宫肌瘤挖除术后排气时间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8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稳定期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反应法 ,对 14例SLE稳定期 (仅服用小剂量强的松 )患者 (SLE组 ) ,12例正常孕妇 (正常孕妇组 )和 12例正常未孕妇女 (正常未孕组 )的血清IL 6、IL 8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SLE组患者的血清IL 6、IL 8水平分别为 (2 0 31± 5 70 )ng/L和 (4 8 80± 9 17)ng/L ;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 [IL 6、IL 8水平分别为 (8 40± 2 49)ng/L和 (2 1 15±5 2 1)ng/L ,P <0 0 1]和正常未孕组 [IL 6、IL 8水平分别为 (6 14± 0 86 )ng/L和 (17 71± 4 43)ng/L ,P<0 0 1]。而正常孕妇组与正常未孕组之间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妊娠合并SLE患者的血清IL 6、IL 8水平变化 ,可能对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有重要作用。
苏彧洪素英张羽孙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妊娠并发症
自然流产与绒毛中维甲酸X受体α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人类自然流产与绒毛中维甲酸X受体α(RXRα)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用PCR SSCP 银染法和DNA测序法检测了自然流产 5 0例和正常早孕要求人工流产4 0例的胚胎绒毛组织中RXRα基因的外显子 2~ 10的突变。结果 :4 9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绒毛组织中RXRα基因的各个外显子在PCR SSCP 银染检测中均未显示异常。 1例患者SSCP 银染中显示异常的第 9外显子序列经DNA测序后未发现突变。结论
张羽林其德王育赵爱民汪希鹏黄立东
关键词:流产绒毛膜绒毛受体维甲酸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