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
- 作品数:49 被引量:200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256层螺旋CT检测持续性房颤病人左心房血栓的优化扫描方案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旨在优化256层螺旋CT扫描方案以检测持续性房颤病人左心房(LA)血栓。方法前瞻性选取因持续性房颤入院并需行射频消融术的病人125例,其中男71例,女54例,平均年龄(58.2±8.19)岁,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E 5组,每组25例。所有病人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MSCT)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MSCT检查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Bolus-Tracking扫描并对相同扫描范围进行延迟二次扫描,A~E组的延迟时间分别取15、25、35、45和55 s。对影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并计算各组LA、左心耳(LAA)、左上肺静脉(LSPV)、左下肺静脉(LIPV)、右上肺静脉(RSPV)、右下肺静脉(RIPV)的平均CT值、对比噪声比(CNR)和信噪比(SNR)。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卡方检验比较5组病人的基本资料和影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2名影像诊断医师对5组扫描方案的影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组MSCT诊断LA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组MSCT检出LA血栓的诊断效能,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采用25 s延迟时间进行二次扫描(B组)诊断LA血栓的敏感度(78.6%)、特异度(95.9%)、准确度(90.1%)、阳性预测值(88.1%)、阴性预测值(92.5%)和曲线下面积(AUC)(0.893)均最高。2名医师对A、B、C、E组的影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均较好(均κ≥0.75),D组评分的一致性中等。对各血管的CT影像进行客观评价,A、B、C组的平均CT值均高于D、E组(均P<0.05),其中B组的LA、LAA、RSPV、RIPV平均CT值最高,A组的LSPV、LIPV平均CT值最高。5组间CNR和SN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延迟二次扫描的256层螺旋CT扫描方案可以有效检出持续性房颤病人的LA血栓,推荐延迟时间采用25 s。
- 陈艳红张洪马延贺杨雅朋倪红艳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左心房血栓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433例肺部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CT平扫和增强检查但不能鉴别良恶性或临床需要明确病变组织类型,且病人无肺部穿刺禁忌症。记录患者的肺...
- 张洪马延贺元伟宋振春王星吕军
- 文献传递
-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CT影像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影像表现,加深对其影像特点的认识及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胸部SFT的CT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探讨其影像特点及征象在临床诊断中是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结果:13例SFT中,1例位于纵隔内,1例位于胸壁内,11例起源于胸膜。CT表现为类圆形,边界清楚。起自胸膜的病变多宽基底,46%的SFT与胸壁常呈钝角,46%的SFT可见胸膜尾征。含有囊变区的2例(15%),伴随胸腔积液的4例(31%)。CT平扫呈软组织密度,69%的SFT在动脉期可见迂曲杂乱血管;69%的延迟期多中度强化,85%的呈并不均质"地图样"强化特点。结论:SFT多起自胸膜,常呈宽基底且边界清楚,动脉期多见迂曲杂乱血管,延迟期多表现为中度强化并不均质强化特点,对诊断有一定提示意义。
- 吕军张洪梁硕王星吴建元伟李岳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瘤胸部肿瘤影像学特点
- 低浓度对比剂、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评价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使用迭代重建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CTCA受检者共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30~85岁,平均年龄(56.72±14.51)岁。将其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不同碘浓度的对比剂:A组270 mg I/m L、B组350 mg I/m L、C组370 mg I/m L。A组管电压100 k V,B、C组管电压120 k V,3组管电流为200~250 m As。采用4分法主观评价影像质量;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计算影像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来客观评价影像质量。同时记录受检者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DLP)、对比剂注射的容量和浓度,分别计算受检者辐射剂量和碘用量。3组受检者年龄、DLP、有效剂量(ED)、信号强度、噪声、SNR和CNR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性别、影像质量的主观评分采用χ~2检验。结果 3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受检者冠状动脉段显示质量达诊断需求者有1 210段(98.94%)。3组之间在冠状动脉各段显示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P=0.325)。3组中左、右冠状动脉及升主动脉根部的CT值、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DLP、ED和碘总量均低于B、C组(P<0.05),相对于B组分别降低了约27.58%、27.58%、21.27%,相对于C组分别降低了约28.21%、28.21%、24.83%。结论低k V、低浓度对比剂结合迭代重建进行CTCA成像,能获得与常规CTCA一致的影像质量,同时明显地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注射的碘总量。
- 张洪马延贺吕军杨雅朋元伟宋振春
- 关键词:冠状动脉对比剂心电门控管电压
- 孤立性左侧无名静脉瘤2例并文献复习
- 2024年
- 目的分析总结孤立性左侧无名静脉瘤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孤立性左侧无名静脉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病人的病灶均位于上纵隔,邻近组织结构未见受压改变,无相应临床症状。CT平扫时病灶与血管密度一致,紧邻左侧无名静脉。经右侧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病变动脉期无明显强化;经左侧肘前静脉注射对比剂,病灶动脉期即可见对比剂充填,延迟期显示2例病灶密度与无名静脉一致。结论无名静脉瘤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动脉期强化程度与对比剂注射位置有关,延迟期强化程度与无名静脉一致,病变与邻近无名静脉交通。
- 李建慧刘延真张洪
- 关键词:纵隔静脉瘤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背景与目的 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computed tomography guided percutaneous lung biopsy,CT-PLB)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肺部病变诊断方式,但其为有创检查,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和肺出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本研究旨在分析影响CT-PLB不同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CT-PLB且临床资料完整的605例患者的资料。依病变位置分为胸膜下组和非胸膜下组,根据并发症分为气胸组、肺出血组、气胸合并肺出血组及无气胸/肺出血组,计算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影响不同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各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气胸发生率为34.1%,肺出血发生率为28.1%,同时发生气胸及肺出血63例,发生率为10.8%。影响胸膜下组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变大小(P=0.002)。影响非胸膜下组气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穿刺针走行区域平扫CT值(P=0.035)、穿刺针经过肺组织长度(P=0.003)、穿刺针经过胸壁厚度(P=0.020);影响非胸膜下组肺出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穿刺针经过肺组织长度(P<0.001)、穿刺针走行区域△CT值(P=0.001)、病变大小(P=0.034)及患者体位(P=0.014)。影响气胸、肺出血同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穿刺针经过肺组织长度(P<0.001)、穿刺针走行区域△CT值(P<0.001)。结论 CT-PL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方式,对肺部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选择合适的穿刺方案可减少气胸、肺出血等并发症,提高诊疗效率。
- 王星张洪张逊
- 关键词:活检计算机断层扫描气胸肺出血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CT征象及临床特征的关系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s)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CT征像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87例接受EGFR突变基因检测的NSCLCs中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EGFR有效突变67例(有效突变组)、未有效突变120例(非有效突变组)。2组患者临床资料肺部CT影像学资料完整,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SCLCs患者发生EGFR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有效突变组比较,EGFR有效突变组中女性患病比例较高,吸烟指数较低,患者肺组织病灶CT表现为边缘较清晰,呈现分叶、毛刺,病灶多含有磨玻璃影(GGO)成分,伴有气道支气管征和胸膜凹陷征的表现,并易伴发癌性淋巴管炎和肺转移(均P<0.05)。2组肺组织出现坏死、空洞、钙化、晕征和空泡征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含有GGO成分、毛刺、有气道受累、癌性淋巴管炎是NSCLCs患者发生EGFR有效突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EGFR有效突变好发于女性,其CT的可靠预测征象为含有GGO成分、毛刺、含气支气管征、癌性淋巴管炎。对临床中不易获取病理的危重患者,进行EGFR有效突变的CT影像学评估及预后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张洪吕军徐美林高国政马延贺
- 关键词:突变基因ERBB-1EGFR基因
- 一种数据处理的呼吸训练医用机器人系统
- 本发明涉及医疗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的呼吸训练医用机器人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设置于支撑轴上端的声音采集设备、图像采集设备以及用于检测受试者的若干可穿戴式传感器,传感器包括表面肌电传感器、触觉传感...
- 吕军李鑫李建慧张洪
- SARS恢复期胸部CT随访观察被引量:1
- 2006年
- 张悦东顾隽珩张洪王顺利闫桂华魏尔勇曹茜
- 关键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随访研究
- 双能CT肺灌注成像在诊断肺栓塞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评价双能CT(DECT)低对比剂肺灌注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接受双源CT扫描的肺栓塞疑似患者290例,根据扫描方式不同分为两组:DECT检查组80例;常规检查组210例。分别以主观和客观法评价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法由两名影像科诊断医生以5分法评价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法采用测量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分别记录、计算两组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对两名影像科诊断医师的主观评级采用χ2检验。对辐射剂量、SNR和CNR的差异采用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ECT肺灌注成像与常规CTPA成像的图像质量主观评级均在1级以上,两者的诊断效能、图像质量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在SNR、CNR、辐射剂量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ECT低对比剂用量肺灌注成像所得的图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降低了受检者对比剂风险。
- 卓娜马延贺张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