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泓毅
-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间盘细胞人工培养的实验研究
- 2009年
- 目的观察椎间盘组织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环境影响,了解重组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rR-PDGF-AA)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大鼠椎间盘细胞单层培养并在原代细胞传代后建立对照组与实验组:即,将未施加细胞因子干预的培养板设为对照组,将加有不同浓度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浓度梯度分别为1μg/L,10μg/L,100μg/L,1000μg/L)的培养板设为实验组。定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增殖的变化,行HE、甲苯胺蓝及免疫组化染色法。并收集细胞周围基质,用氯胺T法和Alcian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及硫酸软骨素的含量。结果①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7d后原代细胞逐渐贴壁,多为梭形,有伪足伸出;经胰酶消化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速度加快约需4~5d,而加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组椎间盘细胞汇合时间缩短,生长加速。HE染色可见细胞形态及胞内变化,甲苯胺蓝及免疫组化可见细胞外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合成增加;②随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浓度的增加(10,100,1000μg/L),硫酸软骨素和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加[硫酸软骨素:(33.34+4.32),(48.67+6.71),(69.79+6.62)μg/L;羟脯氨酸:(5.79+0.91),(8.27+1.23),(10.34+1.51)μg/L,P<0.05],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浓度与两者呈正相关(r=0.875,P<0.05;r=0.912,P<0.05)。结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椎间盘细胞的分裂增殖、基质中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
- 张泓毅马迅
- 关键词:细胞培养生物学特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脊柱结核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比较单纯病灶清除术与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脊柱结核患儿12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 =60)和观察组(n =60)。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病灶清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患儿治疗后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χ2=7.69,P <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47±16.35)mL、(35.38±12.34)min、6.7%,对照组分别为(165.12±22.31)mL、(62.15±21.63)min、21.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9.95、20.34,χ2=8.17,均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食欲不振、脊柱疼痛)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χ2=9.02,P <0.05)。结论与常规单纯病灶清除治疗比较,采用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脊柱结核效果理想,能加快患儿康复,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陈晨张泓毅李强
- 关键词:骨移植脊柱融合术儿童
- 重组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rR-PDGF-AA)对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细胞促增殖的影响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重组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rR-PDGF-AA)在大鼠椎间盘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促增殖作用。方法对大鼠椎间盘细胞单层培养并于传代后建立对照组与实验组,定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增殖的变化,行HE、甲苯胺蓝及免疫组化染色;对传代细胞于固定时间测定细胞吸光度值(OD),并描绘细胞生长曲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处于S(DNA合成)期的细胞百分比值。结果①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7d后原代细胞逐渐贴壁,多为梭形,有伪足伸出;经胰酶消化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速度加快约需4~5d,而加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组椎间盘细胞汇合时间缩短,生长加速。HE染色可见细胞形态及胞内变化,甲苯胺蓝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可见细胞外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合成增加;②MTT法测定OD值经过方差分析检验可知,F值为20.276,P=0.000,说明五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得出对照组、1μg/L组和10μg/L组之间比较无差异,1000μg/L组和100μg/L组之间比较无差异,对照组、1μg/L组、10μg/L组分别与1000μg/L组、100μg/L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有效浓度内与处于S期的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椎间盘细胞的分裂增殖、基质中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呈现正相关。
- 张泓毅马迅
- 关键词:MTT法流式细胞仪
- 颈椎(C_0~C_3)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建立具有详细解剖结构的上颈椎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方法:对1名健康成年男性,以层厚0.6mm进行连续颈部CT扫描得到骨窗断层图像,将CT数据导入到三维重建软件Mimics11.0中得到上颈椎的三维图像数据,再导入ANSYS8.1中生成上颈椎的三维骨性模型。依据文献资料及参考CT结果对上颈椎软组织进行建模,包括椎间盘、小关节和主要韧带结构。最后模拟生理载荷下测定模型各节段(C0~C1,C1~C2,C2~C3)的三维运动范围,并将所得结果与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颈椎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建立了一个较为详尽的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包括76799个10-node Solid92单元,14670Shell93单元,80个2-node Link10单元,1557个8-node Solid45单元,56个Shell63单元。结论:该模型的生物力学和几何学相似性很好,本实验方法是科学的、精确的。
- 梁凯恒马迅关哲郭媛赵轶波常强牛建鹏张泓毅
- 关键词:颈椎有限元模型MIMICSANSYS
- 上颈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寰椎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被引量:24
- 2009年
- 目的:建立上颈椎(C0-C3)的三维有限元模型(FEM),通过此模型对寰椎进行初步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通过CT扫描获取1例健康成年男性上颈椎的空间结构信息,利用Mimics软件及Ansys软件建立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分别在完整的上颈椎模型及单独应用模型中的寰椎分析头颅位于中立位、屈曲位以及后伸位等条件下寰椎所受应力的变化情况。结果:(1)所建上颈椎的有限元模型外形逼真,几何相似性好,共包含110105个节点,91469个单元;(2)应用上颈椎模型(C0-C3)在枕骨上加载面压力,模拟头颅位于中立、前屈、后伸位时,寰椎前弓受力最大,其次是后弓及侧块;(3)单独应用寰椎模型,直接在寰椎上关节面加载力,模拟头颅在中立、前屈、后伸位时寰椎最大应力集中于前弓,次级应力集中区域为侧块及后弓与侧块的交界处;直接在后弓加载力模拟头部过度后伸时,最大应力集中于后弓与侧块交界处。结论:应用CT扫描获取上颈椎空间结构信息建立的上颈椎模型可用于生物力学实验,无论头颅位于屈曲位、中立位或者后伸位,当受纵向作用力时,寰椎前弓是应力最集中的部位;头部过度后伸时,后弓与侧块交界处是应力最集中的部位。
- 关哲马迅梁凯恒郭媛赵轶波牛建鹏张泓毅
- 关键词:有限元上颈椎寰椎骨折生物力学
- 三种植骨融合方式在治疗腰椎滑脱症中的应用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 比较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PLF)、椎间单纯植骨融合(PLIF)及环形植骨融合(PC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232例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根据植骨方式不同分为后外侧植骨组(66例),椎间植骨组(54例)及环形植骨组(112例).比较三种植骨方式的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年7个月.后外侧植骨组融合率为80.1%,椎间植骨组融合率为92.5%,环形植骨组融合率为93.7%,三组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真性滑脱及≥Ⅱ度的退变性滑脱,后外侧植骨组融合率为60.7%,椎间植骨组融合率为90.0%,环形植骨组融合率为93.3%,三组融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后外侧植骨组融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椎间植骨组融合率与环形植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效果优良率分别为84.8%、90.7%和9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基础上,椎间植骨和环形植骨融合与后外侧植骨融合方式相比更符合生物力学,有更高的植骨融合率,对于腰椎滑脱应是首选的手术方式.
- 马迅秦彦超霍建忠张泓毅
- 关键词:脊椎前移脊柱融合术
- 长节段固定并短节段减压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临床分析
- 2019年
-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原本多发的退变性腰椎侧凸(DLS)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退变性腰椎侧凸是指成年以后发生的脊柱侧凸性病变(一般认为Cobb角>10°可诊断为DLS[1]),其往往会并发椎管狭窄症而出现腰部及双下肢症状。该病大多数经过保守治疗可以缓解症状。但少数患者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反复发作.
- 李强冯皓宇陈晨张泓毅苏钟毅
- 关键词:短节段长节段固定退行性
- 枢椎Hangman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建立上颈椎的有限元模型(C0-C3),对Hangman骨折的常见致伤暴力进行应力分析。方法选取一名健康成年男性例行体检CT资料,以层厚0.6mm进行连续颈部扫描得到的断层数据图片,导入到医学三维重建软件MIMICS中进行处理,得到模型的表面,以LIS格式导入到ANSYS软件中,生成三维实体,并确定单元类型赋予材料属性。得到上颈椎模型骨性结构的实体。依据文献资料及参考CT结果对上颈椎软组织进行建模。通过对上颈椎有限元模型加载前屈、后伸、压缩、牵张暴力的方法模拟临床上常见的导致Hangman骨折的暴力作用方式,对加载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探讨Hangman骨折的损伤机制。结果①在纵向牵张载荷作用下,寰椎前部、寰枢外侧关节、C2-3椎体间、C2-3小关节、C3椎板棘突部分所受应力较为集中,枢椎峡部未见明显应力集中;②在纵向压缩载荷作用下,应力由上颈椎前上到后下部逐渐降低,其中应力最大处位于寰椎前弓,其次为寰枢关节、枢椎椎体、C3椎体,而枢椎以下的后柱结构所受应力相对较小;③在过伸力矩作用下,寰椎侧块、侧块与后弓交界部、寰椎后弓结节;枢椎上关节面、峡部、下关节突部分以及前纵韧带是应力集中的部位;④在过屈力矩作用下,上颈椎前部、枕寰关节、后弓、寰椎后弓结节:枢椎棘突、峡部、下关节突为应力相对集中处。结论过伸和过屈暴力应是导致Hangman骨折的两个主要的致伤机制,而轴向牵张和压缩暴力不直接导致枢椎峡部应力增大,不是主要的致伤力。
- 梁凯恒马迅关哲郭媛赵轶波常强牛建鹏张泓毅
- 关键词:枢椎有限元HANGMAN骨折
- 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观察
- 目的 观察MIS-TLIF手术对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3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MIS-TLIF单侧减压或双侧减压,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术。术后3日、1个月、3个月、6个月门诊复查,采用VAS评分及OD...
- 李强陈晨张泓毅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
- 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与传统后路减压内固定的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比较微创通道减压经皮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与传统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山西大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不同节段胸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损伤患者19例,采用微创通道下神经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作为试验组。将同期收治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减压椎弓根撑开复位内固定术式的患者23例作为对照组,测量2组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矢状位后凸Cobb角,评价骨折椎体复位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神经功能。对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随访Cobb角、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1±4)个月。术后X线片提示椎弓根钉位置满意;末次随访X线片提示所有椎弓根钉无错位且无断钉;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通道下减压结合经皮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恢复满意,神经功能恢复理想,临床疗效确切,与传统术式比较具有椎体后部结构破坏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 陈晨冯皓宇苏钟毅张泓毅何李明李强朱剑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神经功能损伤椎管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