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病毒
  • 6篇肠道
  • 6篇肠道病毒
  • 4篇细胞
  • 4篇肠道病毒71...
  • 3篇单纯疱疹
  • 3篇单纯疱疹病毒
  • 3篇单纯疱疹病毒...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疱疹
  • 3篇免疫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小鼠
  • 2篇柯萨奇
  • 2篇柯萨奇病毒
  • 2篇恒河猴

机构

  • 10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艾美康淮生物...
  • 1篇云南省科学技...

作者

  • 10篇李琦涵
  • 10篇张小龙
  • 5篇王丽春
  • 3篇刘龙丁
  • 3篇王晶晶
  • 2篇蒋国润
  • 2篇范胜涛
  • 2篇乞素冬
  • 2篇周巨民
  • 2篇汤贝贝
  • 2篇张莹
  • 2篇何玉凤
  • 2篇段永忠
  • 1篇沈霏
  • 1篇李艳艳
  • 1篇胡云光
  • 1篇莫兆军
  • 1篇和占龙
  • 1篇廖芸
  • 1篇张志晓

传媒

  • 3篇微生物与感染
  • 2篇国际生物制品...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科学:生...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病毒71型与天然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成员,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EV71流行广泛,其感染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造成重症手足口病,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EV71的致病机制与病毒和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涉及病毒逃逸干扰素反应、病毒抑制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及病毒与天然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等多个环节。本文就近年来EV71与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小龙李琦涵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天然免疫手足口病
2012-2013年广西桂林地区肠道病毒71型所致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2012-2013年广西桂林地区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相关病原学分析。方法收集手足口病病例样本737份,采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选取EV71阳性样本分离病毒,将获取的毒株经RT-PCR方法扩增VP1基因序列并测序,对VP1基因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737份病例中,荧光PCR检测出EV71感染共169例,阳性率为22.93%,测序获得的89株EV71的VP1基因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01%-100.00%和98.47%-100.00%,与C4亚型代表株核苷酸同源性大于95%,氨基酸同源性大于97%,并在系统进化树中与C4a亚型代表株处于同一分支,对89份样本VP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安徽阜阳的FY23毒株进行了比较,发现89株病毒均在791位由S(丝氨酸)变为P(脯氨酸)。结论本研究所收集的2012-2013年广西桂林地区的89例EV71所致手足口病均为C4a亚型的EV71感染。
王晶晶张小龙王丽春乞素冬莫兆军姚昕刘龙丁李琦涵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在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增殖研究
2015年
柯萨奇病毒A16(CA16)感染灵长类动物模型显示该病毒在猴体内可形成明显的病毒血症期,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病毒血症形成与CA16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不同组分中增殖的关系。首先用CA16感染恒河猴,检测病毒在PBMC组分CD4+、CD8+、CD20+、CD11c+、CD16+和CD14+细胞中的增殖情况和感染动力学,发现病毒仅在部分CD14+细胞中有增殖表现。然后通过刺激CD14+细胞产生一定量的树突细胞(DC),用CA16感染DC ,发现 CA16能在DC中形成具有动力学意义的增殖过程,增殖峰值出现在感染后12~36 h。这些结果可能为CA16感染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乞素冬王晶晶张小龙沈霏李琦涵李艳艳刘龙丁和占龙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A16恒河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动力学
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VP1蛋白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对天然免疫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及T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kievirus A 16,CA16)VP1蛋白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中对天然免疫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及T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经RT-PCR法扩增EV71和CA16的VP1序列,插入至载体pcDNA3. 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EV71-VP1和pcDNA-CA16-VP1。分别转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于转染后24、48和72 h收集样本,进行细胞内天然免疫相关信号分子表达的检测和刺激T细胞增殖的检测。结果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EV71-VP1和pcDNA-CA16-VP1构建正确。与阴性对照组比较,EV71-VP1组IFNγ、OX40L、RANKL、TNF-α和IL-2的水平上调,而CA16-VP1组的上调幅度较小。EV71-VP1及CA16-VP1组16HBE细胞的胞内外提取物均可明显刺激分泌IFNγ的T细胞增殖(P <0. 05)。结论 EV71和CA16 VP1蛋白在人上皮细胞16HBE中表达后,可差异性诱导细胞中天然免疫信号分子表达及相似的非特异性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
李好张莹王丽春姜莉范胜涛杨二霞董承红蒋国润张小龙廉亚茹李琦涵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组16型获得性免疫
埃可病毒6型对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感染研究
2019年
目的:肠道病毒作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的成员之一,其病原特性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其尚未完全清楚的病理学机理,利用来源于恒河猴的不同免疫细胞,对埃可病毒6型(Echovirus 6,Echo 6)毒株与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关系及其特征做了初步分析。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及抗不同树突状细胞表面特征分子的抗体,从恒河猴外周血及骨髓分离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后,以Echo 6病毒在感染复数为0.1的条件下感染树突状细胞,并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检测病毒载量,绘制病毒增殖曲线,同时对上清中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做出动态检测。结果:源于恒河猴外周血PBMC分选出的树突状细胞以成熟期树突状细胞(CD11^+/CD83^+)居多;而源于骨髓的细胞经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4,rhIL-4)刺激培养后诱导分化的树突状细胞则以未成熟细胞为主。Echo 6型病毒分别对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和成熟树突状细胞进行感染后显示,病毒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中有明显增殖的趋势而非在成熟树突状细胞中增殖。进一步检测病毒感染这些细胞后效应分子的表达情况发现,感染了Echo 6型病毒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出现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转录表达水平的明显上升,同时这些细胞的表面标记呈现CD11^+/CD83^+趋势。结论:Echo 6型病毒能够感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并在其中出现明显增殖趋势,并在上调细胞TNF-α和rh IL-6表达水平的同时,促进这些细胞转变为成熟树突状细胞。
曾洁媛杨盛然李琦涵王建斌王晶晶张小龙范胜涛冯敏廖芸王丽春蒋国润杨少杰余波张莹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肠道病毒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
BALB/c小鼠在HSV-1不同条件感染下的临床与病理及病原差异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BALB/c小鼠模型在不同条件下感染HSV-1后的临床表现、病理现象及组织器官中的病毒分布特性,为HSV-1不同毒株感染模式小鼠的研究提供综合的参考指标体系。方法本研究利用HSV-1 17+和McKrae毒株,经滴鼻和角膜途径感染不同周龄的BALB/c小鼠,建立急性感染模式;经皮下和足垫途径感染不同周龄的BALB/c小鼠,建立慢性感染模式。结果实验小鼠的临床、病理学、病原学指标的观察结果表明:虽然小鼠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倒毛、弓背,但在不同条件下感染不同毒株的动物其体重和死亡率指标存在差异;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证实神经组织(脑、脊髓、三叉)内病毒载量的增殖趋势不同;病理学检查提示急性感染组仅脑组织中出现明显病理损伤,慢性感染组仅三叉神经中表现病理损伤。而慢性感染组动物的三叉神经组织,虽未检测到具有指标意义的潜伏相关转录本(latency associated transcript, LAT),但是其组织块与Vero细胞共培养却可导致细胞出现感染性病变。结论HSV-1不同毒株经不同攻毒途径感染小鼠后,小鼠在体重、死亡率,毒株在机体内的复制模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基于不同感染模式的相关研究,其观察指标侧重点应该不同。
汤贝贝张小龙何玉凤段永忠王丽春徐兴丽胡雅洁周巨民李琦涵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1型小鼠
2008-2013年国内报道的手足口病病原体构成的Meta分析
2014年
目的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发表文献中的手足口病病原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手足口病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的规律和特点,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从CNKI中国知网中收集2008年至2013年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手足口病病原体的构成情况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筛选到2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总样本量为15 360份.主要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的实时荧光PCR检出数的合并比数比(odds ratio,OR)为2.10,95%可信区间(CI)为1.37~3.23,EV71的感染风险略高于CA16(Z=3.4(0,P=0.0007).不同性别(男、女)间总肠道病毒、EV71、CA16检出数的合并OR值(95%CI)分别为1.19(0.97~1.46)、1.01(0.81~1.26)和1.36(1.04~1.78),CA 16的感染风险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P=0.03).不同年龄段[0~3岁(不含3岁)、3~6岁(不含6岁)]总肠道病毒、EV71、CA16检出数的合并OR值(95%CI)分别为1.01(0.69~1.48)、0.88(0.58~1.35)和0.98(0.65~1.47),不同年龄段之间三者的感染风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V71、CA 16和其他肠道病毒在总体人群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感染风险无差异或差异不大,因此,在预防手足口病过程中,对不同病原体、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都应等而视之.
胡云光张小龙李剑兰李琦涵刘龙丁
关键词:肠道病毒属手足口病META分析
肠道病毒71型与宿主相互作用
2016年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EV71传播广泛,感染后可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并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极大挑战。EV71的致病机制与病毒和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密切,涉及EV71病毒复制、微RNA等多个环节。此文就近年来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张小龙李琦涵
关键词:病毒复制微RNAS
树突状细胞、CD8^+ T细胞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的潜伏感染被引量:1
2017年
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属于疱疹病毒α亚科,是一种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病原体.HSV-1病毒感染机体后可在宿主神经系统中建立起长期的潜伏感染,并不时地从潜伏状态"重激活"导致临床症状及体液排毒.病毒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具有抑制神经细胞中HSV-1"重激活",维持病毒潜伏感染状态的能力.本文从树突状细胞对病毒抗原的递呈,病毒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来源、种类、抗原特异性及功能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张小龙李琦涵
关键词:单纯疱疹病毒1型树突状细胞
BALB/c小鼠作为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模型的免疫学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在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HSV-1)小鼠感染及其相关研究中,临床病理和免疫学指标对其分析具有重要技术意义。本研究观察了HSV-1在不同条件下感染BALB/c小鼠后的多个免疫学指标,包括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群体中树突细胞比例及功能、血清中和抗体水平、PBMC中HSV-1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以及潜伏感染期小鼠神经组织中CD8^+T细胞浸润情况。结果显示,HSV-1毒株Mckrae、17^+以角膜及滴鼻途径感染3周龄及6周龄BALB/c小鼠后,小鼠PBMC中树突细胞数量增加,并显示出刺激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增殖的能力。病毒感染后35d,小鼠PBMC中未检测到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抗原特异性T细胞,但能检测到低水平的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抗原特异性T细胞;小鼠血清中未检测到或仅能检测到低水平的中和抗体。HSV-1以皮下及足垫注射途径感染BALB/c小鼠90d后,足垫感染途径较皮下感染诱导出更高水平的血清中和抗体,PBMC中可检测到IL-4^+及IFN-γ^+抗原特异性T细胞,但不同毒株及小鼠周龄之间出现T细胞反应程度差异。组织病理学结果表明,各组小鼠三叉神经组织中均有CD8^+T细胞浸润。这些结果提示,不同HSV-1毒株以不同途径感染不同周龄BALB/c小鼠后,均可刺激树突细胞成熟及呈递病毒抗原,但血清中和抗体及PBMC中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水平在不同毒株、感染途径及小鼠周龄之间有差异。
张小龙汤贝贝何玉凤段永忠王丽春张志晓周巨民李琦涵
关键词:BALB/C小鼠单纯疱疹病毒1型免疫学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